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三五”安顺从看病难到看病有保障

2020-12-25 1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家庭医生签约解决困扰贫困群众慢性病问题;先诊疗后付费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网络预约就诊代替排长队;现代化的综合医院提升医疗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卫生健康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十三五”以来,安顺市卫生健康事业迈着铿锵步履,书写健康安顺的崭新篇章,让300万人民享有了公平可及、系统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采用自助服务机便民服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五年来,安顺市卫生健康工作按照“强基础,提质量、补短板、优服务、上台阶”的思路,深化卫生健康体制机制改革,做到常规性工作有序、重点性工作有力、创新性工作有效,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点、堵点问题,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卫生健康事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的贡献健康力量。

补齐短板 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大早,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麻元新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民王兰兵就来到卫生室,开始测量血压。2017年以来,每周量三次血压已经成为两兄弟的日常习惯。

王兰兵说,自从搬到麻元新村,不仅新住所环境好了,不远处就有卫生室和村医,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能免费做身体检查,每个人都有一份健康档案,曾经村里用来抬人上医院的竹竿板凳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大病小痛不再困扰村民生活。

麻元村村民就医的便捷只是安顺市卫生健康事业改善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基层医疗一直是卫生健康的“短板”,完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向基层一线下沉,让广大群众享受良好的公共医疗服务,这成为安顺市卫生健康系统奋斗的方向。“十三五”期间,安顺市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硬件设施和医疗条件日益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三大体系全面加强,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关爱留守儿童健康体检,卫生城市创建聚重大进展

共建成政府办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含中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80所,1007个行政村、7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实现合格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全覆盖,县级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并配置基本诊疗设备和常用药品。

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23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项目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0个,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项目83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项目80个。改扩建业务用房19.5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对665个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安顺市人民医院、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实现了整体搬迁,西秀区中医院整体划转为安顺市中医院,安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市级医疗龙头不断建强;启动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救治体系,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目前,“百院大战”9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预计2021年6月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健康扶贫义诊,不断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落实

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如今的村卫生室成为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主力军”。安顺市通过落实有关村医定额补助、年终考核奖励、基药补助和一般诊疗费政府补助,多方式吸引和培养人才,使家庭医生应签尽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费用“一站式”即时结。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全院职工心肺复苏培训

今年,安顺市卫生技术人员达14284人,比2015年增加了4724人。同时,安顺市借力青岛市对口扶贫协作,两地卫生健康系统聚焦民生健康短板,共同打造了医疗卫生“四全”帮扶模式,实现了市、县、乡(镇)“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建成医联体7个,带动开展新技术66项。通过不断交流合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再提水平、再上台阶,提升安顺市医疗水平,让群众家门口就能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

聚焦改革 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十年八年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牛场村纳小组村民班金兰深有体会,2017年6月,她在医院确诊为宫颈癌,从2017年至2019年,她的住院医疗总费用为32万余元,经过基本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报销后,她个人实际只支付了7万元,解决了大问题。

这既是健康扶贫的生动实践,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具体表现。“十三五”期间,安顺市推进和实施了一系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措,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内儿童康复功能训练设备完善

落实机构改革方针,整合相关部门,组建安顺市卫生健康局,于2019年2月28日正式挂牌,行政效能更加有效;

强化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公立医院党委发挥在医改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部分医院建立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班子议事决策制度。推进按照章程治理公立医院,安顺市13家政府办公立医院均制定章程,不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13项制度的落地见效,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治理效益型、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涨幅得到有效控制;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统一市县两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496项,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群众就医负担不增加;截至2020年8月,安顺市医疗费用下降2.19%。

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为环卫工人义诊,不断推动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落实

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医疗集团统一了集团人财物和医疗服务,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安顺市人民医院整体托管关岭自治县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人员身份归属与医疗服务管理分开。该市启动10个县域医共体建设,涵盖59个乡镇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破题,统筹县、乡、村医疗资源,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

一项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激活安顺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活力,卫生健康成就显着,在2019年综合改革绩效评价考核中,安顺市城市公立医院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省75个县区参加排名,其中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平坝区、关岭自治县均排在前7位。

安顺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现貌

随着改革推进,电话、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诊疗、检查等便民服务全面开启,各专业出诊医师比例不断提高,急诊临检项目报告出具时间不断缩短,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基本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电子化便捷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患者时间,优质护理最大程度地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安顺市共建立26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完成安顺市高血压诊疗中心,实现所有县(区)人民医院、81个乡镇卫生院高血压诊疗防治中心全覆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构建多元办医格局,对所有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加强医疗废物规范管理,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全面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处置,与各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工作,保证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创新发展 织就健康安顺新未来

“真方便,不用再等排队挂号了,直接在挂号平台上就可以挂号所需的门诊。”村民韦良辉笑哈哈地说。

韦良辉看病的转变,是安顺市不断推动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的结晶。

陈仁吉教授正在手术中,安顺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开创新局面

“十三五”以来,安顺市开拓创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统一打造预约挂号平台,目前,该市13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已接入省级预约挂号平台,群众可通过预约挂号平台进行挂号就诊,减少群众排队、跑腿。同时,推进医药监管平台、妇幼保健机构远程医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为群众营造更加轻松便捷的就诊方式。

强化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安顺市还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该市以市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全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省级智慧便民和监管平台、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青岛市安顺市卫生计生系统对口支援帮扶座谈会暨签约仪式

创新推动,安顺市还传承创新中医建设,开展县级中医医院2+3+N重点科室建设。该市4家县级中医院均建成了治未病科、针灸科、骨伤科、急诊急救科、脾胃病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中医特色科室。推进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及省级中医名医传承项目建设工作。从2015年起,全市共获得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4个,每个工作室带教学术传承人6人以上,其中至少有2名村医和1名乡镇卫生院医师。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覆盖所有行政村,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

一项项创新工作,推动其他卫生健康并蒂花开。五年来,卫生违法行为每年的监督覆盖率均在95%以上,依法行医“两项制度”深入推进。采供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完成了安顺市千人口献血率15和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目标。安顺市紧急救援中心救援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成为了贵州省第1个通过“绩优急救中心”认证的急救中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海相连献爱心双联共建促健康,教学查房

如今,安顺市共建成85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56个犬伤门诊,免疫规划的十二种疫苗以乡镇为单位年度累计接种率持续保持在国家要求的95%以上。安顺市正常运行的传染病诊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网络直报率、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信息处置率均达100%。

5年的发展与奋斗,安顺市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构建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守护群众的健康,健康安顺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end.

原标题:《“十三五”安顺从看病难到看病有保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