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了日喀则人民的幸福生活,阿拉再累也值得!

2020-12-27 12: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25周年。两地携手奋进的25载不凡历程中,雪域高原见证着巨变、见证着情谊、见证着精神。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奔赴西藏,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日喀则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悄然又深刻地发生着变化。继2017年10月亚东县、2018年底定日县率先脱贫摘帽,到2019年底,江孜县、萨迦县、拉孜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第九批上海援藏干部人才正奋斗在雪域高原上。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梦想,他们告别亲人,从黄浦江畔来到珠峰脚下,用汗水谱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援藏故事。

图说:珠穆朗玛峰

机械化耕种

入股村民拿到分红

萨迦县位于日喀则市西南部,是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5县里海拔较高、生存条件较为艰苦的县。

在萨迦,刘成既是上海市第九批援藏萨迦小组组长,主抓对口支援萨迦的各项任务,又担任萨迦县委常务副书记,分管全县的党建工作及县委办的日常管理。去年,他在各乡镇走访调研时,发现赛乡耕地相对比较集中,但是机械化耕种水平不高。当地农民对于建立农机合作社的热情很高,专技人员、合作社组建方案也初步具备,唯独缺少资金购买农机。

图说:萨迦县赛乡农机合作社分红

为此,援藏干部投入援藏资金,为当地合作社购置大型拖拉机2台、耕种配套机械4台,全村173户975名农户入股。今年春耕,当地合作社承包了3000余亩耕地,提供的农机耕种服务覆盖全村之余,还辐射到周边村。按照合作社协议,除去提留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第一年的盈余资金就可以让全村入股的村民(包括33户140名贫困户)增加每户近2000元的分红。

村民们十分感激,为援藏干部们献上洁白的哈达,端来新鲜的牛奶、酥油茶和风干牦牛肉,还赠送了“汉藏一家亲,携手促发展”的锦旗。

休假期返藏

珠峰脚下抗击疫情

袁军是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定日县卫健委副主任、定日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去年7月14日,他告别亲人,来到西藏这片热土,开始长达3年的援藏历程。

图说:袁军与援藏医疗队部分队员一同返回日喀则抗击疫情

春节前,突发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家休假的袁军,一直关注着国内的疫情报告,特别是西藏地区的情况。1月25日,他听说西藏地区发现一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时候,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该轮到我上了”。

1月28日,袁军接到定日县委组织部打来的电话,要求援藏医疗队负责人和医生尽快返藏投入到当地抗击疫情工作。2月2日,上海援藏医疗队返藏。经过两周隔离观察后,袁军到达定日县。第二天他便进入正常上班的节奏,连续奋战20余天。

在定日工作的这段时间,也让袁军和医院干部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年5月份,袁军接到一个电话,是职工阿佳打来的。电话里能听出阿佳很着急,其家属患了胃癌,需要联系上海大医院做手术。袁军连忙回复:“我马上去联系,很快会有结果。”这句话让阿佳的情绪缓和下来,他说:“我信任院长,所以我打了这个电话。”

在袁军看来,3年援藏工作既是直面困难不断自我调节适应的过程,也是人生最宝贵的经验财富。

提供“金点子”

树立更多创业榜样

23岁的尼玛普尺是江孜县人,开了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取名为“浦援”,意在铭记上海援藏之情。她说:“我曾在上海援建的闵行中学读书,我父亲在援藏干部的支持下开办合作社,我自己创业开面包房,第一位顾客就是上海援藏干部。”

图说:尼玛普尺在直播中

最近,藏族小伙“丁真”的走红,让尼玛普尺备受启发。作为江孜的小网红,怎样走好网红经济这条路?为了找寻答案,尼玛普尺在“2020日喀则新媒体特训营”微信群里向群友提问。“你觉得怎么呈现青稞,大家更有兴趣?”“一时一地的销售量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联网思考方式。明白这些,珠峰脚下才能成长起更多‘丁真’。”微信群里,上海援藏干部提出不少建议。

事实上,如何把尼玛普尺这样的年轻人培养成更具自主意识的创业者,如何打响日喀则特产的品牌,是上海援藏干部们思考的命题。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援藏干部、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张毅,还记得尼玛普尺事业起步的情景——“她是县里重点扶持的创业人员,帮她,也是为更多青年树立榜样。”每年,江孜县的大学生就业人数都超过700人,如何鼓励青年在西藏、在江孜干事创业,时常困扰着张毅。

“为初创者服务,助开拓者进取”,这是张毅和上海援藏干部们的选择。通过设立大学生就创业指导中心,上海援藏干部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帮他们“轻装上阵”;已“上道”的大学生,则积极协助他们拓展市场。

关爱“特殊生”

援藏干部送教上门

教育,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3月31日,第九批上海援藏干部、拉孜县教育局副局长、拉孜县中学校长陈远磊来到热萨乡,为久娃村的卓玛、索朗多杰等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这一天,是他援藏以来感受最深的日子。

图说:陈远磊到卓玛家“送教上门”

在海拔近4600米的山顶上,陈远磊见到了卓玛一家。卓玛是个非常腼腆的女孩子,她的腼腆除了因为言语残疾无法准确表达外,更多是因为周边没有其他小伙伴可以交流,和母亲、哥哥相依为命。

而索朗多杰和卓玛一样,也住在人烟稀少的自然村里。这个男孩自小患有三级视力残疾,因而从未到学校接受过任何教育。但他的家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纤尘不染,不难看出一家人热爱生活的心态。

在热萨乡宗贝村的村委会,陈远磊还见到了次旺妈妈。在她的热情邀请下,陈远磊和教师团来到次旺家中。次旺因为二级言语残疾自小辍学在家,看见这个瘦弱的男孩子,陈远磊不敢相信他已经16岁了。

陈远磊说,像卓玛、索朗多杰和次旺这样因病不能到学校读书的孩子,拉孜县还有很多。“我带领拉孜县中学的老师们跑遍拉孜县的11个乡镇,走进每一户家庭,为他们带去‘送教上门’服务。见到的残疾学生越多,我们的心情也越沉重。但是大家的责任感也越来越重,我们要给这群特殊的孩子更多关爱,让他们能保持积极心态,向阳生长。”陈远磊说,这是自己报名援藏的理由,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建设小康村

做大做强“鲑鱼生意”

如何让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援藏干部们始终牵挂的问题。入藏一年多来,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共计实施援助项目192个。实施受灾贫困群众危旧房修缮工程、易地搬迁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仅2019年就显著改善4000余名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图说:建设边境小康村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8月起,上海援藏与建工、宝武、上咨、交大设计院等上海建设单位一起,全力推进“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任务。今年9月完成的一期建设——庞达村,就位于亚东。目前27户122名农牧民已搬迁入住庞达村,开启了美好新生活。

亚东县的亚东鲑鱼堪称一绝。当地曾有意将亚东鲑鱼人工繁育产业化,却因鲑鱼养殖难,始终未能突破。在上海援藏干部的帮助下,通过与上海高校的技术合作,建成了亚东鲑鱼繁育基地。养殖基地采取农业合作社形式运营,由当地农牧民入股,每年基地会给予农牧民分红,使这门“鲑鱼生意”创造出了100个工作岗位,直接带动当地建档立卡户近200户、800余人稳定脱贫。

而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亚东县委常务副书记汤旻的梦想,就是把亚东鲑鱼卖到成都、上海等大城市,把产量、产值搞上去。为此,上海援藏干部们打通渠道,扩大区外市场的销售,积极对接远在上海的展会、高端连锁酒店。

高难度手术

上海医生有新技术

在西藏,雪域高原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但上海市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唐剑飞,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欣赏户外的美景。来到日喀则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地度过。

图说:唐剑飞病房教学

入藏后,唐剑飞已做了30余台复杂疑难手术,开展了14项临床新技术,包括:胫骨平台排钉固定技术、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倒置LISS钢板固定技术、内踝截骨入路固定距骨骨折技术等。这些新开展的技术都是日喀则首例甚至是西藏地区首例,填补了当地创伤骨科领域的空白,促进了当地骨科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更为当地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其实,在入藏的前一个月,唐剑飞刚从贵州遵义援建回到上海。经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支援西部?唐剑飞说,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传承。他的父亲是一位老支边,他出生在天山脚下,并在那里长大。“我的父亲为祖国边疆发展奋斗了一生,我这一代不能忘记这种精神,只要祖国需要,我便会毫不犹豫地踏上征程。”他说。

“组团式”教育

是老师也是好朋友

“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奉献。”来自松江区民乐学校的黄鹤是上海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队员。在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他开始了难忘的援藏支教生涯。

图说:黄鹤指导学生学习

开学初,黄鹤了解到英语是学生的薄弱学科,所以在课堂中特别注重形成性评价,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树立信心。

仓木拉同学是让黄鹤印象最深的学生。仓木拉对于英语有着极大的兴趣,上课认真,下课还经常主动提问。作为英语课代表的她,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偶然间,黄鹤得知仓木拉是在儿童福利院长大的,便和班主任利用周末去关心、了解仓木拉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高中数英党支部开展的党员三包活动中,他还与仓木拉结成了互助小分队。平时,黄鹤经常与仓木拉聊天,从爱好、喜欢的明星到今后的理想,无话不谈。友谊的种子就此生根发芽。

仓木拉也曾评价黄鹤:“他雷厉风行,在课堂上时刻盯着我们,对我们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但却总是利用课余时间与我们畅谈生活和理想。在他的影响下,我形成了积极的人生观,立志要考上一所好大学。黄老师总是鼓励我考到上海,去见识不一样的世界,走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黄鹤始终记得在实验学校广场上看到的一句话:“为人民教育孩子,为我党培育人才。”他说,仓木拉同学是一个缩影,她的成长极具代表性。身为福利院儿童,在各界人士关怀下茁壮成长,“我有幸能为西藏的建设贡献光和热。希望这里的孩子能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绽放,活出精彩的人生。”

抓责任落实

全力打造廉洁工程

上海市对口帮扶时间跨度长、任务重,涉及项目多、资金量大,干部远在千里之外。如何才能强化监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政策精准落地?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的要求,紧盯项目、资金和干部,打造廉洁工程,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图说:郭华伟在帮扶对象家中

郭华伟现任日喀则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临时纪委书记。在指导相关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抓好执纪监督和审查调查的同时,他还分管主题教育问题整治、扶贫领域乱象治理、人防系统腐败问题治理等专项工作;作为市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陆续对60余件问题线索督导查办,开展“一案三查”“打伞破网”。

今年3月以来,郭华伟和分管部门的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日喀则市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组织了5个监督检查组,并带队下县、下乡,下沉到基层一线和农牧民群众家中,对全市18个区县和20家市直脱贫攻坚职能部门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入藏一年多,上海援藏干部利用一切时间,多次跑遍对口援藏五县。郭华伟说,去年11月7日,他跟随领队去定日县绒辖乡考察,中午在乡村道路旁,就着开水吃早上从定日援藏干部食堂带来的大饼和煮鸡蛋。饥肠辘辘之下,大家却吃出了满足感。“山高路长援藏路,苍茫崎岖变坦途。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累也值得。”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为了日喀则人民的幸福生活,阿拉再累也值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