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顶云“三老”话巨变

2020-12-28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0年12月1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晓路到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办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慰问“顶云经验”发起人中健在的陈高忠、陈忠富、陶天云三位老人。抚今追昔,三位老人感慨颇多。当天下午,“三老”还陪着记者参观村容村貌。来到“顶云经验”纪念碑前,“三老”不断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老”向记者述说昔日激情燃烧的“土地改革”岁月和今日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由左至右依次为:陈忠富、陈高忠、陶天云)

1978年,顶云的几位村民为了让大家伙吃上饱饭,大胆探索实践“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83岁的陈高忠老人是“顶云经验”的“首倡者”。回忆起42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土地改革”岁月,老人至今仍旧难以忘怀。

“那时候搞大集体吃大锅饭,大家都是出工不出力,粮食的产量怎么会上得去,断粮饿肚子成为常事,太饿了只能吃野菜、啃树皮,那日子是越过越穷,越过越苦。”陈高忠说,1976年村民们推选他接任生产队长,他怀着“与其饿死,不如拼一把”的信念,硬着头皮上了任,并把人口、耕牛和土地分成3个组,制定“定产到组、超产奖励”办法,让陶家组的群众吃上了饱饭。

“顶云经验”发源地——石板井村新貌

1978年的一天,陈高忠瞒着顶云公社,邀约村民陶天云、陈忠富、罗明才、李国昌、罗定尧、罗国民,在陶家组山林里名叫“灯盏窝”的隐秘地商量办法,后在陈高忠家中签下“合约”,摁上手印,悄悄实施包产到户。

1978年11月11日,《贵州日报》头版配发“编者按”,整版报道由贵州日报记者和通讯员蹲点采写的《“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定产到组超产奖励行之有效》两篇文稿。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顶云经验”一下成为全国土地改革的一面旗帜。

石板井村“顶云经验”纪念馆内盛放着当时的农产用具

四十余载光阴飞逝,“顶云经验”的发源地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已然换了模样。镌刻着“中国改革第一村”的牌坊高高矗立,宽广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过,高耸着纪念碑的“顶云经验”纪念园成为了地标,村民新建楼房鳞次栉比高低错落,文化广场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美丽如画。

“原来村子是家家吃不饱,户户住草房,条条泥巴路,和现在的好日子根本没法比。”82岁的陈忠富老人告诉记者,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几乎每家每户都买了小汽车。“我家两个儿子就有4辆汽车,我要吃啥用啥,给娃娃们说一声就行。没有党的领导,怎么可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从2013年起,石板井村对215户农户318幢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同时,建设完成3000余平方米休闲文化广场、民族文化舞台与120平方米旅游公厕,安装了覆盖全村的520盏太阳能路灯和杀虫灯,新增绿化面积3000余平方米,扩宽油化通组道路2400余米,完成全村村庄主干道和串户路的油化和硬化,供电、供水、电信等公共设施覆盖率达100%,小康水、小康路、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石板井村“顶云经验”纪念馆内重现昔日旧房

陈高忠现有5个孙子,其中4个大学生,有的当上公务员服务群众,有的成为了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有的成为医生救死扶伤。

提及“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学上”教育的变化,老人嘴上夸,心里赞。他说,这是四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读书是一种奢望,如今读书上学太平常。“我常常给娃娃们说,只有用心读书,掌握知识,才能造福社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关岭县城的变化比原来好百倍千倍。”85岁的老人陶天云说,“交通的发展最明显,原来从关岭到安顺坐车要花3个小时,更别说步行了;现在建了大桥通了高速,坐客车只要1个小时,孩子说坐高铁更快,只要15分钟。”

陈忠富老人忆起昔日的岁月,不禁用手抚摸照片

陶天云告诉记者,交通便捷了,看病也方便,小病小痛村里就有卫生院,身体不舒服去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看病都不再是难题。

说到村里发展的农业产业和旅游品牌,老人们更是点赞不已。“我们老一辈让乡亲们吃饱饭,新一代的年轻人就要让乡亲们富起来。”

“文化旅游+农家乐”是石板井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新举措,“顶云经验”纪念馆、“顶云经验”纪念园厚重的文化氛围吸引游人参观了解“顶云经验”的历史和发展;结合独有的文化特色,村子还与企合作,共同打造“顶云经验”体验园,开发庭院式农家乐——“忆思别院”,寓意“忆苦思甜”,并端上了关岭美食牛汤锅,让游客们品文化、品农家、品美食;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为1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们端上了“旅游饭”,真正做到“农家乐,乐农家”。

“顶云经验”纪念园已然成为关岭自治县的地标建筑

让“千斤粮”转型为“万元地”,以“三变”改革经验、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为航标,石板井村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目前,石板井村级合作社发展关岭牛200多头,种植牧草700余亩,温克提子160余亩,每年带动务工近9000人次;以农旅结合为目标,规划打造500余亩的精品水果采摘园。同时,招商引企合办占地2000余平方的洗涤厂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年支出务工工资上百万元。2019年,石板井村现有集体资产12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000余元,全村1017户4427人走上了致富坦途。

陈高忠说,今天宋市长来我们石板进宣讲中央、省、市全会精神,提出要把“顶云经验”升华为勇于突破、敢于超越、善于创造的“顶云精神”,我们大伙都有责任,虽然我们年老了,但只要有一口气,都要支持村里的发展,支持现在的村干部的工作。

来源: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监制:文静

原标题:《顶云“三老”话巨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