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5篇日记节选……

2020-12-28 21: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一篇篇 “抗疫日记”

讲述一线干部群众自己亲历的抗疫故事

这些日记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豪言壮语

却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情实感

生动再现了金普新区各条战线干部群众

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动人场景

让在一线采访的记者为之动容

在此节选、综合部分内容展示给读者

“一天下来,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

来自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海琳的日记

张海琳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原本病休家里,突接通知支援金普新区防疫指挥部办公室。结果报到第一天就被“嫌弃”了:“怎么来了个女的?”我当时甭提多不服气,心想:“女的咋了?我老妈年近六旬还在社区做志愿者呢。”

工作一上手,才知道工作强度远超过自己想象。作为金普新区防疫工作综合协调部门,调研、会务、文件、督办、协调、信息报送……每天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信息、码不完的字、处理不完的事儿。白天忙碌还没感觉,晚上一坐上老爸接我回家的车,顿时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

其实工作再累也不怕,最怕接不理解我们工作的电话。“社区为什么‘封闭’”“考研怎么考”“亲属有病怎么办”,我们都能在电话中一一耐心解答,但个别人就是不理解,甚至说“你什么服务态度,信不信我投诉你?”

我当时确实接受不了,就想躲起来大哭一场。可回头一想,此时此刻多少医护人员奋战在检测现场,流调、检验、消杀,各条战线都在坚守,再想想百姓们此刻一定是又怕又慌,此刻只能选择信任我们,我也就释然了。

如此危急时刻,能和防指办这些不怕辛苦,经常一日三餐变一餐、忙起来三天只睡几小时的“铁人”们为伍,我觉得值了。我就不信这样一群人干不过疫情,保不了新区百姓平安。

“拼了,我们不胜不休!”这是张海琳在日记上扉页的话。

“终于‘火线入伍’成为志愿者”

来自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护士于晓彬的日记

于晓彬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出生于1993年5月的“90后”护士。在我心里,“志愿者”始终是一个神圣的名字。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无数的志愿者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从那时起我就告诉自己,以后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志愿者。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突发,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身为一名护士,我也特别想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无奈此时我已有孕在身;今年7月大连突发疫情,科里的同事都积极报名参加核酸检测活动,我也要报名参战,但因为宝宝刚刚满月,家人和领导、同事纷纷劝阻,我也只能作罢。

不久前,金普新区突发疫情,大化医院又一次征调护士前去做新冠病毒检测工作。此时我想,这次我一定要参加,坚决不能再错过了,我便找到领导报名。可由于我居住在发现疫情较为集中的地区,请战又一次被院领导婉言谢绝,要求我积极配合社区组织的核酸检测工作。

正在我作为一名受检者参加核酸检测时,由于社区人手严重不足,急需现场招募一名志愿者。我闻讯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社区防控一线的志愿服务,也弥补了此前一次次因个人原因没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的遗憾。连日来,在社区防控这个特殊战场,我和战友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努力。

“我坚信,大连人民一定会夺取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

“这时候我绝对不能躺下”

来自金普新区炮台街道老庙社区治保主任邵勇的日记

邵勇在日记中说:12月24日,晴。今天村里组织核酸检测,我得早点儿去安排现场。这次疫情,金普新区要求两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现场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差错。

今天天气还行,就是气温有点儿低,也是我这病腿不争气。上个月因为严重的静脉曲张,出现了碗口大小的溃烂面,要不是医院的大夫下了死命令,加上老伴又哭又闹,我怎么也不能因为这个病就住了院,还从大腿到脚踝一共开了5刀。医生还让我至少在家静养一周,我能躺得住?如今病毒都杀过来了,我在家养着哪行?还是腿上贴两个“暖宝宝”赶紧出门吧。“暖宝宝”是个好东西,对我这病腿,管用。

“当了快30年治保主任,怎么也不能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咱从年轻时就身板好,以前走街上,老人小孩谁不说看见我就感到心里踏实?现在也一样。别看咱58岁了,再厉害的病毒咱也不怕你。”

“最欣慰是孩子长大了”

来自金普新区湾里街道宜宁社区负责人孔双喜的日记

孔双喜在日记中对家人满是愧疚:刚刚成为湾里街道宜宁社区负责人,没想到就遇到了突发的疫情。作为一个社区带头人,我知道自己还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又不熟悉本地情况,只有全力以赴,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盼和组织重托。核酸检测那几天,我每天天刚亮就出门,一直忙到后半夜才到家,甚至有一次到家时都凌晨5点了,每次到家时儿子早已在梦中了。

一连几天没有说上话,没想到儿子突然微信发来好几张自己画的漫画。儿子说:“妈妈,我和同学画了一组抗疫的漫画送给你。虽然我不能到现场去帮你,但希望这一组漫画能够给你们加油打气。”漫画里,儿子和他的小同学一个个化身“抗疫战士”,正在齐心协力打击病毒。儿子高兴地告诉我,最开始他和其他4个同学一起画,现在全班有30多个同学都来参与“防疫小卫士”漫画的创作。

疫情以来,我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样,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疫情防控社区一线,孩子和家里的其他事情全部扔给了爱人和老人。没想到就在这特殊的时刻,今年刚刚8岁的儿子突然之间长大了。这两天偶尔哪天回家早,儿子一反常态地不再缠着我陪他玩儿,而是默默倒茶、端来洗脚水:“妈妈你累了,泡泡脚解解乏。”

“身在社区抗疫一线,儿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安慰。前两天,我在社区开设了抗疫漫画专栏,精选了儿子和他同学的漫画作品向辖区群众展示。以后我们还准备在社区居民中征集作品,进一步激发全民抗疫的精神力量。”

“我能做的就是绝不给志愿者添麻烦”

来自金普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侯玉斌的日记

侯玉斌的日记充满遗憾:真是没办法 ……12月18日,刚接到紧急抽调干部支援一线的通知,我刚刚报了名,还没等到具体分配任务,就因为家人是“密接者”而被集中隔离。原本要披甲出征带队抗疫,结果没出师就成了需要其他志愿者照顾的“负担”,真让人情何以堪。

不能走上战场,只能电话、微信问问同志们在其他集中隔离点为被隔离人员服务的情况。回头看看别的志愿者每天为自己忙碌服务,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每天三次送餐、收拾垃圾,还要背着 30 多斤重的背负式喷雾器,几层楼爬上爬下地消毒杀菌,这心里真不是滋味。也就是从那刻起,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那就是绝不给志愿者增添一点儿负担。

为了让志愿者少跑一趟轻松一点儿,我把每顿饭都吃得干干净净,然后把餐盒刷洗干净后整整齐齐摆放在窗台上,坚决做到垃圾零排放,哪怕能让志愿者们节省一点儿时间、少跑一段路也是值得的。

看着窗台上清洗得干干净净的一次性餐盒越积越高,终于心里感到一丝欣慰。同在一个酒店隔离但不能见面的妻子和女儿通过微信也了解和支持我的做法,并效仿起来。等解除隔离,我们一家三口要自己清运自己用过的餐盒等垃圾、杂物,再在隔离酒店外全家“会师”。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原标题:《5篇日记节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