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巡礼“十三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广泛覆盖

2020-12-29 17: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康复是以现代化的手段修复和重建残疾的生命,使之获得新生。“十三五”时期,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残疾预防和康复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大局和“健康中国”战略,康复法规政策建设迈出新步伐,残疾人康复实现精准化和专业化,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广泛覆盖。

残疾人康复服务更精准

陕西省大荔县80多岁的王大爷,因为脑梗塞导致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卧床不起,家人认为他需要一辆轮椅;河南省驻马店市17岁的姚红上从小就双足畸形,他和家人都认为他将终身残疾。实际情况是,大荔县的康复员不建议使用轮椅,在康复员的帮助下,王大爷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锻炼能够生活自理了;姚红上通过手术和康复训练也实现了“像健全人一样行走”的梦想。这一老一少两位残疾人的康复得益于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的开展。

2017年《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2016年6月中国残联、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这是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开启了残疾人康复事业“精确化识别、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模式。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设立“维护残疾人健康”章节,《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中,对残疾预防、残疾人健康提出相关要求;康复法规政策建设迈出新步伐。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是我国关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门行政法规,为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提供法治保障;残疾人康复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人社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一系列法规政策为各地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提供遵循。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探索“条块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出“康复服务机构+签约医生+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江苏省连云港市则以解决康复机构存在突出问题为导向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十三五”时期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以康复机构建设和康复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实施《“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截至2019年,全国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9000余个,在岗人员26万人。与此同时,通过制定下发《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管理办法》,完善康复人才培训体系,年培训康复人员可达3000人次。此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康复人才的康复大学已经开始筹建。在此基础上,我国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大幅提高。2019年,1043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314.5万残疾人得到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调查显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8.2%,提前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制度

残疾儿童康复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致力于探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这一目标在“十三五”得以实现。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这是我国残疾人康复领域的首个专项保障制度,为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救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为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救助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吴雨芊是制度的受益者。2018年,两岁多的小雨芊还不会说话,只能勉强发出“ma、ba”这些简单的音节。父母带着她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线粒体病”,这个病导致发育落后。当年,小雨芊的父母带着她到湘西州启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小雨芊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从“金口难开”变成了小话痨;从不能走路变成了阳光下奔跑的小女孩。2020年9月,小雨芊成功进入普通幼儿园上学了,小雨芊的康复让原本充满阴霾的家庭又重现了往日的欢乐和幸福。

小雨芊只是残疾人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已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所有县(市、区、旗)均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不仅如此,各地在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工作创新。山东省将残疾儿童救助年龄范围扩大至17岁,并创新建立机构集中训练与“机构+社区+家庭”训练相结合的全周期康复救助模式;广东省出台政策,从政府层面明确了对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认定和管理的要求;江西省吉安市制定下发了《吉安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细则(试行)》,形成了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进得来、出得去、服务好的良性局面。在制度保障下,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救助,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获得康复救助的残疾儿童有66万人。

残疾人也有家庭医生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温水镇的苏鹏飞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四肢瘫痪,并伴有语言障碍和视觉异常。2017年他成为温水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对象。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康复需求评估后,签约医生为他设计了坐位平衡、头控训练、肢体被动训练、按摩等一整套详细的康复服务计划。每个月签约医生都会上门指导他进行康复训练,为了让苏鹏飞的康复训练具有连续性,家庭医生还对他的家人进行了相关指导,并要求他们每周为孩子进行不少于三次的康复训练。经过家庭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现在苏鹏飞可以实现自主翻身,也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自行解决大小便等问题。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家庭医生签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

随着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被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大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将残疾人列为重点对象。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家庭医生签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与卫健委还共同下发《关于做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编写《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手册》。各地党委、政府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持证残疾人131万,其中有康复需求的46.6万人,占35.6%。为了更精准地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获得感,2017年,陕西省残联对全省各地市开展了全覆盖调研,并根据问题和现状设计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了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陕西省残联和省卫健委多次研讨,提出了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依托家庭医生团队,统一设计‘模板’,积极稳妥推进”的工作思路;并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明确行政推动、签约服务、筛查评估等三个重要的工作流程,制定工作流程文件、协议、表册的规范文本,供基层残疾人家庭医生参考。按照服务定位,根据实际可操作性,陕西省残联把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细分为79项,残疾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各个项目中进行选定。截至目前,陕西省为87.5万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档案,筛查评估57.9万人,完成签约56.6万人。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图文:《中国残疾人》记者禹玲玲

原标题:《【巡礼“十三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广泛覆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