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集刊 | 梁清:国家利益视角下的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研究(2020年第1期)

2021-01-05 2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Regional Studies ,作者马耳他研究中心

Regional Studies

介绍马耳他风土人情

12

北语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一本由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研究国别和区域问题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每年的1、4、7、10月出刊,特殊情况除外。

《国别和区域研究》一直秉承 “以学咨政,服务一带一路”的办刊宗旨,贯彻 “理论性、思想性、战略性、综合性、现实性” 的办刊方针,立足学术领先、问题导向,坚持历史与现实研究并重、理论与政策分析兼容,刊载关乎中国国家利益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科技、法律、历史、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学术文章。

热诚欢迎各位老师不吝赐稿,并欢迎订阅《国别和区域研究》杂志。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研究

【内容提要】 马耳他是“一带一路”地中海区域的重要国家,研究和分析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对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从马耳他语言教育的发展历程入手,以国家利益为视角,归纳描述其语言教育政策特点,思考其面临的语言教育现实问题,展望其语言教育战略前景。

【关 键 词】 马耳他 语言教育政策 国家利益

【作者简介】 梁 清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党委书记,北京语言大学马耳他研究中心负责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耳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语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逐渐解构了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以及其他社会结构和社会身份认同的传统形式, 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语言教育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将语言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语言教育政策也日益被用来强化民族国家的权力。通过制定和调整语言政策,把语言教育作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认同、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马耳他也不例外。

马耳他是南欧的一个地中海岛国,是沟通欧、亚、非三大洲的桥梁,素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马耳他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战略重要性,历史上包括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安茹人、阿拉贡人、卡斯蒂利亚人、圣约翰骑士团、法国人和英国人等在内的一系列力量征服过该岛。这些统治者使用的语言对马耳他语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英国殖民统治对马耳他语言教育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历史综述,梳理马耳他语言教育的发展轨迹,从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其语言教育政策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展望其语言教育政策前景。

一 、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几个世纪以来,马耳他有多种语言,这些语言共同构成了马耳他的社会语言环境,促使马耳他语形成。

1. 中世纪时期:马耳他语形成,意大利语地位稳固

马耳他语起源于古代迦太基语,是一种闪米特语言。公元870年,阿拉伯人夺取马耳他岛,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阿拉伯人的到来给马耳他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为马耳他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阿拉伯语与岛上原有的迦太基语结合,形成含有迦太基语成分的阿拉伯语。当时的马耳他人基本上都说具有当地特色的阿拉伯语。

1091年,诺曼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马耳他,此后的几百年,马耳他一直处于欧洲势力的统治之下。马耳他人说的阿拉伯语逐渐融合了拉丁系不同语言的元素,吸收了大量外来词语,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以及后来的英语,多种语言糅合的结果使这种语言逐渐脱离阿拉伯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语言——马耳他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耳他语只是口头语言,没有文字。15世纪中叶皮埃特罗·卡萨罗(PietroCaxaro)创作的诗歌《挚爱》(Il-Kantilena)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用马耳他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在马耳他文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首美丽的中世纪诗歌是用拉丁字母写成的,语言属于早期的马耳他语,包含很多闪族语词语,也有许多阿拉伯语词素,没有受到意大利语或英语的影响。另外,已知的第一本马耳他语字典是 1640年由一位名叫西昂(Thezan)的法国骑士写的。直到18世纪末,马耳他语有了书写系统,文字记录内容才逐渐丰富起来。1924年,马耳他公布了基于罗马字母的马耳他语标准正字法,后经几次修订,沿用至今。

1530~1798年,由欧洲贵族组成的圣约翰骑士团统治马耳他,带来了意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在此期间,马耳他贵族逐渐形成,意大利语成为上层阶级的语言。在圣约翰骑士团统治的中后期,意大利语成为马耳他的官方语言,也是教学媒介语。由于只有一小部分受过教育的马耳他人会说意大利语,因此,意大利语显然是受教育和地位的象征。大多数马耳他人则说当地的马耳他语,地位低下,马耳他语几乎没有文字,也就没有书面语, 文化靠的是口口相传。

1798年,圣约翰骑士团向拿破仑投降,法国人短暂地接管了马耳他。法国人开办学校,讲授法语、法国宪法和法国公民道德,对马耳他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

2.英国殖民时期:马耳他语和英语地位提升,意大利语走向衰落

1800年,英国人从法国人手中夺取马耳他,马耳他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与马耳他人彼此听不懂对方的语言,无法交流。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语一直是马耳他群岛上层阶级政治文化生活中使用的语言。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在统治初期英国殖民者不得不通过意大利语与马耳他人进行交流。然而,英国殖民者非常清楚,他们的长期目标是要使马耳他人接纳英语,达到同化马耳他人和实现文化渗透的目的。为了避免与马耳他人发生对抗,统治者并没有急于强行推广英语,而是逐渐削弱意大利语的地位,最终使利益攸关方接受意大利语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一观点。在马耳他的官方语言究竟应该是哪种语言的大讨论中,英语、意大利语、马耳他语为争夺国家语言的地位而经历了长达140年的争辩,导致一系列政治和社会事件发生。在这一过程中,马耳他民族主义者产生了分歧:有的主张将意大利语作为除马耳他语之外的国家语言;有的主张借助大英帝国的力量积极推广马耳他本地话,使之成为驱逐意大利语的手段;还有的主张使马耳他语逐渐成为国家语言,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尽管马耳他民族主义者一般不赞成马耳他与意大利统一,但亲意派支持以一种外语去抗衡另一种外语的做法,即以意大利语来制衡英语;而亲英派则提倡推广英语和马耳他语。亲英派和亲意派相互斗争使马耳他语得以发扬光大,马耳他本地话作为双方社会和情感的纽带成了自然的赢家。亲英派和亲意派在无意中为马耳他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英国殖民者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在学校推行两项语言教育政策,推广英语和马耳他语,使意大利语边缘化。第一,把英语与就业机会挂钩,开设英语课程。政府和管理机构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政府为会说英语的马耳他人提供行政管理职位,以吸引马耳他人学习和使用英语。作为英属殖民地,马耳他与英国的商业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很快成为双方商业和贸易的交际语言。很多马耳他普通人因为能用英语交流获得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机会,成为马耳他新的精英阶层。另外,英语水平优良的国民有了移民的机会,马耳他人开始移居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殖民者的语言教育政策给普通人带来了潜在的福利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多的马耳他人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并开始学习英语。就这样,英语逐渐进入马耳他社会。到了19世纪末,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高,大多数父母都把英语作为孩子的首选外语,而不是意大利语。英语终于在1882年成为马耳他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第二,鼓励学校开设马耳他语课程。英国殖民者在1836年提出了普及基础教育的计划,在学校教授马耳他语课程,让马耳他语进入国民教育体系,马耳他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马耳他语取代意大利语成为学校的教学媒介语,就连意大利语和英语课程也是用马耳他语来讲授的。

20世纪初,英语、意大利语、马耳他语在“语言问题”上的博弈还在继续。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英语成为官方语言,二是马耳他语合法化。1921年,英语与意大利语共同被认定为马耳他官方语言。1933年,马耳他语取代了意大利语成为法庭使用的官方语言,尽管英语和意大利语仍然是当时的官方语言。1936年再次修宪,马耳他语和英语成为马耳他的官方语言。马耳他语被视为“人民的语言”,而英语被视为“帝国的语言”。英语是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语言,马耳他语仍然是立法机构的工作语言。宪法修正案同时明确,法律的正式文本必须用英语和马耳他语书写,如有疑问,应以英语版本为准。尽管宪法提高了马耳他语的国家地位,但是,其重要性不及英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耳他是英国在地中海最重要的海空基地,也成为德意法西斯首要的攻击目标。马耳他与英国并肩战斗,抗击德意军队的进攻,马耳他保卫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意大利语由于政治原因被官方彻底摒弃。英国政府有意于战后恢复马耳他的内部自治。

3.民族独立和共和时期:马耳他语和英语并驾齐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三大洲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马耳他也在1947年建立自治政府。马耳他于1964年独立,实行君主立宪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并加入联合国。1974年将君主立宪制改为共和制,从此马耳他成为共和国。

在马耳他独立后,马耳他语和英语依旧是官方语言,1974年修订的新宪法赋予马耳他语国语的地位,而将英语定位为第一外语。马耳他语和英语以及议会规定的其他语言为马耳他的官方语言。法庭语言为马耳他语。除议会另有规定外,所有法律均应以马耳他语和英语制定,如果马耳他语文本和英语文本之间存在冲突,则应以马耳他语文本为准。与1936年的宪法相比,新宪法第五节第四款的规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法律的正式文本必须用马耳他语和英语书写,如有疑问,应以马耳他语版本为准。新宪法对马耳他语地位的规定超越了1936年以来的象征性国家语言,其完全确立了马耳他语作为国家民族标记的中心地位。

2004年,马耳他加入欧盟,马耳他语成为欧盟的官方语言。国家更加重视马耳他语,大力推进马耳他语教育。马耳他语言委员会于2005年4月成立,颁布了 《马耳他语言法》,把标准马耳他语作为国语进行推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实现这一目标。马耳他语言委员会制定了适合马耳他群岛的语言政策和战略,规范马耳他的语言生活,大力推行马耳他语,增强国民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至此,马耳他的语言教育格局经过两百多年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马耳他语完成了从生活口语到国家语言、国际语言的蜕变,英语作为马耳他官方语言和第一外语的地位稳固,两种语言并驾齐驱,为新时代马耳他语言教育模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的特点

在马耳他,98%的人口以马耳他语为母语,极少数人以英语为母语。马耳他语作为口语被普遍使用,书面语则以英语为主。管理和职业阶层多使用英语,体力劳动者、家庭主妇和失业者使用英语的比例则低很多。马耳他语和英语在各个领域都被使用,实行没有双言现象的双语制( bilin⁃gualism without diglossia)。

独立后的马耳他并没有切断与英国的联系,而是沿用了英国人建立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结构和话语体系。教育体制采用英国模式,由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基础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学龄前(3~5岁)、小学(5~11岁)和中学(11~16岁)。其中5~16岁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是语言教育政策实施的核心,学校的语言教育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平衡推进双语教育

英语是当今社会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语言。马耳他出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必须提升国民的英语水平。但是,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马耳他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马耳他语和马耳他传统文化空间。出于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考虑,马耳他人必须加强对马耳他语言文化的学习。所以,双语并重、平衡发展是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的显著特征。

国家要求儿童必须完全掌握第一语言,并进而发展成为合格的双语者。公立学校更强调马耳他语的教学,马耳他语读写课从小学第一学期开始,比英语读写课早一个学期开设。英语在第一学期只有听说课,读写课要等到第二学期才开设。私立学校和许多教会学校的情况并非如此,学生首先学习英语读写。另外,国家有意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拓展至学龄前阶段,研究如何在幼儿护理中心(0~3岁) 和幼儿园(3~5岁)加入识字和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国家最低限度课程”指出:双语是马耳他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生在毕业时要能够有效、准确、自信地使用马耳他语和英语两种官方语言。各级学校要把语言教育战略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确保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具有“同等重要性”。语言学习不仅在课时上予以保障,在语言数量上也有明确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八门课程,语言课程排在首位。“国家课程框架”明确规定,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用于语言学习的课时不低于30%,远远超过数学、科学技术等科目。学生除了学习马耳他语和英语外,还要学习1~2门外语。尽管马耳他语和英语在语言教育中同等重要,但是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学习马耳他语的目的在于培养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英语的目的则是以英语为媒介语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认同并不重要。这样的定位对语言教学产生了影响,“国家最低限度课程”首次对教学媒介语进行了明确规定:使用马耳他语讲授马耳他语、社会研究、历史、宗教和个体与社会发展课程,外语教师用所涉及的语言讲授外语课, 使用英语讲授英语、数学、科学、技术课程以及其他课程。这一规定意味着学生在一门课上只能说一种语言。这种规定反映了双单语模式,即通过两种单语教学的“加合”进行双语能力的培养。按照课程性质将教学语言进行严格划分,这种做法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不符,产生了负面影响,出现了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实际上,这一规定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在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尤其是北部海港地区的学校和女校,教学媒介语主要是英语,语码转换现象并不明显;而在公立学校,教师们仍然用他们喜欢的教学语言授课,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交替使用英语和马耳他语。

学者对于在课堂中使用语码转换这一问题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实践,对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和教学活动是非常有益的。单语使用者也可能在交际中出现语码转换形式。所以,双语教学倡导者推崇在课堂上通过双语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双语能力。“国家读写能力战略” 将语码转换能力视为“双语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者具备多种语言能力,可以根据情况在不同语言之间切换,培养学生具有多种语言能力正是欧洲理事会所推动的。相反的观点认为,语码转换使两种语言的质量都受到影响。研究发现,语码转换与两种语言掌握不好有关,会引起语言退化,尤其对马耳他语的发展造成威胁。这种语言状况如果长期存在,那么马耳他语言制将朝着单一语言制发展,马耳他语将走向衰亡。

“国家最低限度课程”承认存在语码转换现象,不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这样做,指出在小学阶段用英语讲授的课程,在教学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可以把语码转换作为交流手段;在中学阶段,只有在可能造成重大教学问题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语码转换。“国家课程框架”并未对语码转换或语言教育提供具体指导,但认识到该问题的复杂性,国家会根据“学习成果框架”“马耳他辍学策略”“核心课程计划”“国家读写能力战略”“2014~2024年马耳他教育战略框架”这五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来考虑制定国家的语言政策。无论如何,语码转换的现实都存在。政策制定者之间在如何应对语码转换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语言教育政策概况》提出了16项研究建议,其中包括研究语码转换的有效性。通过与教师们探讨使用语码转换的成功实践研究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最佳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更明确的培训,以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尝试和推广更有效的语码转换方法。

2. 鼓励现代外语教育

随着马耳他与欧盟委员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不断增加,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马耳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也得以提高,外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由于马耳他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自古以来马耳他人就与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频繁接触,并不排斥外来语言和文化。倡导外语教育一直是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的特色和优势。

“国家课程框架”以欧盟促进多语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提出在小学的最后阶段,儿童除了学习马耳他语和英语之外,应该有机会学习至少一种其他语言。按照“外语意识计划”的规定,五年级开设意大利语,六年级开设法语和德语。这一阶段开设外语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意识,以客观、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语言和文化。学习方式可以是非正式的或者半正式的,以学习对话和语言互动为主,通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接触另一种语言和文化。

在中学阶段,《国家最低限度课纲》要求提供较为正式的外语课程,所有学生至少要学习一门外语。当然,也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第二门外语的机会。从2014年开始,学生除了继续学习两门官方语言外,学校在7~8年级开设第三语言,每周四节课;等到9~11年级,第三语言课减到每周三节,同时学生可以选修第四种语言。“国家课程框架”还鼓励中学根据马耳他的政治、地理和历史背景来讲授外语,使学生明白文化具有多样性,加强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交流。尽管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外语学习条件,但学习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

(1)意大利语

马耳他语、英语和意大利语是马耳他人常说的语言,接下来是法语,只有极少数人会说其他语言。意大利语之所以在马耳他人中占有特殊地位,除了历史原因外,还因为马耳他靠近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人们通过天线或卫星可以接收到意大利电视频道,马耳他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接触到意大利语。20世纪90年代初期,意大利媒体在马耳他极具影响力,意大利电视节目在各个年龄段的马耳他人中很受欢迎,对人们学习意大利语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人表示通过看电视学会了意大利语。之后,电视收视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多地选择马耳他语频道,特别是年轻人会选择美国和英国频道,这影响了意大利语的地位,也影响了人们掌握意大利语的熟练程度。从2013-2014年公立学校学习外语的学生人数看,尽管近年来学生对西班牙语和德语的兴趣有所增加,但意大利语仍然是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外语。

(2) 阿拉伯语

除了意大利语外,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和阿拉伯语也是中学的备选外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5—1987年在工党政府执政的这个时期,阿拉伯语课曾是中学的必修课程。

历史上,在诺曼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马耳他之后,大多数穆斯林由于宗教原因离开了马耳他。目前,马耳他的阿拉伯语社区大约有3000人,大多数是利比亚人、巴勒斯坦人、突尼斯人和埃及人。阿拉伯语社区拥有自己的十二年全日制学校。开办学校的目的是希望伊斯兰家庭的儿童保持穆斯林身份认同,同时加强穆斯林和其他宗教信徒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这与联合国所崇尚的保护和尊重语言文化多样性、提倡多语教育是一致的,为马耳他国内各民族间交流、保护多元文化提供了助力。阿拉伯语社区学校得到国家认可和教育部的支持,学校遵循国家课程大纲要求,并加入了伊斯兰教义和阿拉伯语的教学内容。阿拉伯语是教学媒介语,教师多来自利比亚,教学体系也遵循利比亚模式,使用与利比亚学校相同的教科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语社区成员都把孩子送到阿拉伯语学校学习,原因是如果送孩子去阿拉伯语学校学习,则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必须经过两年的预科学习才能升入大学继续深造。所以,部分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公立或私立学校学习,这样孩子不需要经过预科学习就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穆斯林的宗教活动集中在清真寺,还有一个伊斯兰文化中心提供校外阿拉伯语培训课程。该中心还开办幼儿园,开设宗教课,为成人提供阿拉伯语夜校课程。

(3) 马耳他语

近几十年来,马耳他成为外国人的热门目的地,在旅游、学习和工作方面,外国人数量不断增加,达到总人口数量的4除了正常移民外,非法入境人数也大幅增加,其中大部分人来自非洲。外来群体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在马耳他的语种数量,也对学校的语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使这些外国人融入马耳他社会,国家开设了马耳他语课程。

学校每年都有新的移民学生入学,语言背景更加多样化。学生的母语既不是马耳他语,也不是英语,难以完全融入教育体系。“国家课程框架”指出,马耳他已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所有学校都应为儿童及其父母提供马耳他语和英语的语言支持,以便他们尽早掌握这两门语言,快速融入社会。国家制定第三国国民融入马耳他教育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更加复杂的

移民教育问题。该文件明确要为移民儿童尽早提供语言援助,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使他们与其他同龄儿童平等起步。在小学阶段,语言教师将帮助移民儿童学习马耳他语或英语,使他们逐步有能力跟上全部课程。此外,文件还建议为移民儿童提供个性化的评估方案、教师培训方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按照学生需求系统地持续帮助学生,同时进行跨文化教育。

教育质量与标准部还为移民儿童提供了为期六周的马耳他语和英语课程,重点是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和进行生存培训,帮助学生跟上学校里用英语和马耳他语讲授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脱产或者半脱产的方式学习。除此之外,还开发了一些网上学习资源,如TheLingu@ Net项目、Europodians、在线和离线语言学习工具等。另外,终身学习理事会也为外国人提供了马耳他语课程。包括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内的相关机构还实施了成人教育扫盲计划,例如教育服务基金会、耶稣会难民服务等。马耳他大学语言学校提供了初级课程班。马耳他艺术、科学和技术学院开设口语班,以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

马耳他语主要在马耳他群岛使用,移民到他国的马耳他人也促进了马耳他语在海外的发展。马耳他有着悠久的移民传统,多年来一直是缓解岛内人口压力的措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千上万的马耳他人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英国定居。海外的马耳他语社区促使一些人把马耳他语作为外语,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首个在海外正式教授马耳他语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968年,新南威尔士州的马耳他社区委员会开办了一所马耳他语学校,这是在澳大利亚保持马耳他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悉尼有两个校区。

总之,马耳他人的语言能力水平很高,60%人至少能说三种语言,只有5的人自述只说母语,这比欧盟的平均水平要高出很多。所涉及的语种有十余个,以马耳他语、英语、意大利语为主。研究还发现,马耳他人学习外语往往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与人交往和了解其他文化。这表明除了对马耳他语和英语的认可外,人们对多语制和多语环境的态度是积极的,为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语言教育政策概况》提出未来外语教育要增加语种,除了欧洲语言(意大利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外,教育部门还要开设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外语课程,包括汉语、日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确保有核心人员掌握这些语言。特别是由于阿拉伯语与马耳他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支持在少数机构中推广使用阿拉伯语。

3. 否认少数民族语言的存在

马耳他于1992年与欧洲委员会签署了《欧洲区域和少数民族语言宪章》,又于1995年签署(并于1998年批准)了《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但是,马耳他认为其境内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语言。

历史上不同势力对马耳他的统治促使该国语言具有多样性。根据欧洲晴雨表2012年的调查,98%的马耳他人会讲马耳他语,88%的人能说英语,超过66%的人会讲意大利语,超过17%的人会说法语。除此之外,还有人会说阿拉伯语、德语、俄语和西班牙语。所以,马耳他人讲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外国语言。这些语言大多在各级学校开设,特别是中学。

不存在少数民族语言并不意味着马耳他本土不存在少数民族。从地理位置上看,马耳他共和国由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岛、康米诺托岛和费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戈佐岛是第二大岛,仅次于马耳他岛。戈佐岛人和马耳他岛人是两个社会群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着相似的政治、社会、经济历史,但戈佐岛人清楚地表明自己有着独特的“民族历史”。另外,马耳他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得益于全球化的影响,戈佐岛方言也得以幸存。戈佐岛人特定的少数民族身份使得戈佐岛往往被定位为马耳他岛的卫星城,在政治、社会、经济层面,戈佐岛人无法享有与马耳他岛人相同的国家资源,例如,戈佐岛人获得公立教育机会的时间要晚于马耳他岛;戈佐岛私立学校少,戈佐岛学生比马耳他岛学生更加依赖公立学校的教育服务;戈佐岛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机构缺乏人力、资金和资源等,戈佐岛的教育质量远不及马耳他岛,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4. 承认马耳他手语地位

国家独立后,马耳他一直没有手语,聋儿通过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学习。这不仅妨碍了聋儿进一步识字,也限制了聋儿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参与民主的可能性。马耳他手语是一种新的手语,是伴随着马耳他第一个聋人俱乐部的成立而出现的,到1980年,该俱乐部发展稳定,初具规范。有迹象表明,马耳他手语与英国手语有关,毕竟马耳他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但是这些依据并不充分,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联系,所以,马耳他手语不属于英联邦手语家族体系。

2016年,议会批准了《马耳他手语识别法》,宣布马耳他手语为马耳他的官方语言,是国家语言的组成部分,并设立马耳他手语委员会。该法明确指出马耳他手语是视觉语言和手势语言,是马耳他聋人群体的第一语言或首选语言。政府应尽一切可能在所有政府信息和服务、教育、广播、媒体、法院以及政治、行政、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广泛使用马耳他手语。实际上,在此之前,马耳他公共广播公司就于2012年开始在其电视、网络上用马耳他手语播出晚间新闻。

为促进和维持对马耳他手语的使用,国家开设了马耳他手语课程。人们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学习马耳他手语:一是终身学习理事会在全国多地提供马耳他手语1级和2级夜校课程;二是马耳他艺术、科学和技术学院提供马耳他手语1级和2级短期课程;三是马耳他大学语言学研究所通过马耳他手语项目向大学生提供马耳他手语课程和手语语言学课程。

三、对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同国家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早期的语言教育主要服从殖民统治的需要。殖民者通过对语言教育的干预达到巩固统治地位,实现对外交往的目的。在英国殖民时期,语言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英语如何融入社会生活方面。统治者利用发展马耳他语、打压意大利语、普及英语的方式达到管理、同化马耳他人的目的。这一时期的语言教育政策既与意识形态有关,也有实用主义方面的考虑,英语和马耳他语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着一种互补的关系。如果说英语主要在行政管理机构的高层使用,那么马耳他语则在较低级的行政机关中使用,例如立法委员会使用英语工作,而负责法律实施的机构如警察局、监狱、军队则主要使用当地马耳他语工作。英语可以说是马耳他经历英国殖民统治后获得的最为持久的“遗产”之一。

独立后的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更多地反映政府在维护国家独立、保护语言和文化、增强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的努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快速崛起,曾经构成20世纪人类身份和归属观念核心的语言、语言社区和语言实践发生根本性解构。全球化破坏了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一些民族国家的民族共同语看上去很安全,而且儿童都在普遍学习这种民族共同语,但是,国家仍然对自己民族共同语的未来表现出深深的担忧。马耳他语就是其中之一。

标准马耳他语在官方、宗教和文化活动等所有交流场合中使用,马耳他语也被广泛用于媒体,是当地政治领域的排他性言。但是,马耳他语在教育中的地位比其他领域要低,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学龄前教育阶段,马耳他语是主要教学语言,马耳他语作为语言课讲授,但是马耳他文化内容不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儿童并没有太多的机会通过马耳他童谣和歌曲接触到自己的文化。第二,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大多数教科书是英文版的,马耳他语版的很少,目前使用的马耳他语版教材也多与马耳他语言课有关。另外,公立学校各个层次的考试大多也是英文试卷,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更是用英语讲课,用英语考试,这意味着马耳他语始终是口语,学生没有掌握读写能力的需要,这使得在教学中马耳他语逐渐向英语屈服。技术和职业教育是例外,马耳他语实际上是唯一的教学媒介语,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学生来自普通阶层,父母多不识字,学生的英语水平很低。

尽管该国讲马耳他语的人接近40万,但马耳他语从未在自己的领土上真正占据主导地位。马耳他语言政策十分重视英语在官方语言和个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因此,英语不仅主导总的教育体系,而且在社会中的总体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首先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于交际需要在生活中几乎一直使用英语。有观点认为,马耳他语实际上是一种濒临灭绝的语言,其未来无法确定,马耳他语不能仅靠国民的忠诚来维系,必须在许多领域与真正有权力有威望的英语去竞争。

20世纪末,马耳他开始实施新的语言规划战略。第一,在1994年设立了马耳他语言委员会,提出保护和推广马耳他语的倡议。该委员会于2001年撰写了国家语言战略报告,其后来成为2004年通过的《马耳他语言法》的主干部分。《马耳他语言法》的突破之处在于国家首次与教育机构合作,为自愿申请的机构提供支持,与其共同承担推广语言学习的责任。马耳他在语言教育领域陆续出台了许多官方文件和政策,阐述语言教育原则,推行双语教育,重视外语教育,并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二,1999年的“国家最低限度课程”明确了双语教学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提出了具体的课程原则和教育目标,要求所有学校根据这一框架设计并实施满足学校需求的课程方案。

第三,2012年的“国家课程框架”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原则、目标和结构,提出六个一般性原则,保障所有学习者的权利。另外,根据该文件提出的“学习成果框架”,开发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八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成果框架”,以指导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和评估。

第四,针对中等教育存在的辍学问题,2012年,马耳他出台了“马耳他辍学策略”,明确了国家要应对并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安排教学,确保在2020年将辍学率降至10%,达到欧盟对成员国的要求。

第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管理和在线学习部在2013年颁布了“核心课程计划”,推出一个专门设计的学习计划,通过任务学习法和实践,使学习者有机会掌握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课程大纲核心内容。

第六,鉴于近年来学生的马耳他语和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有所下降,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马耳他语和英语(以及其他科目)的最低要求,2013年,马耳他启动了“国家全民读写能力战略”。这一战略将读写能力视为公民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升读写水平,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充分融入社会所需的技能。

第七,2014年的“2014-2024年马耳他教育战略框架”勾画了从幼儿教育到成人终身学习的蓝图,使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都有机会获得必要的技能,以积极的态度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

2015年,教育和就业部公布了《马耳他国家报告》和《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概况》,全面总结马耳他的语言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目标。未来,语言教育政策应适时考虑当下的社会发展情况并进行调整。

1. 提高对语言学习的认识水平

在制定语言教育政策时需要考虑整个社会对语言的态度。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源于语言使用,也影响语言使用。学习语言不同于学习其他科目,除了知识外,语言可以构建个人和族群身份。马耳他的语言状况正是其历史和政治格局的反映,也是国民对语言使用观念的反映。欧洲社会正在朝着语言文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马耳他人只有以发展的心态看待语言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欧洲社会的变化。在欧盟倡导培养多语能力欧洲公民的大趋势下,在马耳他这种严重依赖语言知识的国家若只重视单语能力,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反,多语能力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手段,是构建欧洲公民身份的内在组成部分。应通过展现双语能力在认知、社会、文化层面带来的益处引导民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语言学习。

国家要正面宣传多语能力,在所有领域使马耳他语和英语合法化,消除语言不平等现象;在儿童刚开始学习、思考时,学校就要让他们对语言以及身份认同具有初步认识;媒体可以在语言使用方面做好宣传,使民众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马耳他语、英语和其他语言,通过语言促进身份认同,改变对语言的刻板印象,消除民族主义恐惧。

2. 进一步平衡双语能力

保持马耳他语和英语的平衡至关重要,对教育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积极解决,例如,涉及测试语言水平的标准问题,标准必须适用于两种语言的所有技能;关于学习方法,要明确告诉学生怎样学习才能熟练掌握两种语言,以成为平衡的双语者;课堂需要考虑学生的语言程度和接受能力,发挥好英语和马耳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外来移民人口的增多,同一教室里学生的语言背景越来越多样化,使用单一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会受到影响;鉴于大多数教科书为英语版,对讲义等教学材料在多大程度上使用马耳他语和英语需要思考;关于学业评估用的语言问题,如对于英语或马耳他语能力弱的学生,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在考试中的发挥。

3. 进一步加强现代外语教育

国民的外语能力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根据欧洲理事会的建议,多语教育应超越把外语作为语言课程的教学,外语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并接受文化、宗教和语言差异的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和建立社会联系的能力。学校要把外语学习视为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依照“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所授语言,把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欧盟成员国进行比较;打破不同语种课程各自教学的壁垒,创造机会加强外语课之间的联系,助力发挥学生的多语能力以及多元文化能力,全面掌握所学语言;鼓励学生在中学以及高中毕业后继续学习更多外语。

针对面向外国学生讲授的马耳他语才刚刚起步这一情况,需要制定课程标准,储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语言技能是进入外国市场的关键优势,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发展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要认可学生所持的文化和语言,使学生融入学校生活;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助力对孩子的教育。

总之,如今的语言教育政策是马耳他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在政策层面,国家对官方语言以及外语在本国的教育进行了规划,兼顾官方语言和现代外语的教育,这不仅符合该国语言环境的现实,也满足了马耳他在国际层面的发展需求。在欧盟一体化的推动下,由国家发展目标及利益驱动的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必将具有新的发展要求。在巩固当前政策体系、逐步解决留存问题的同时,马耳他或将进一步寻求提高国内语言教育质量,加快与世界接轨,特别是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接轨,推动国家发展。

由于篇幅过长,省去文章注释及图片

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原文

来源 | 《国别和区域研究》

(第五卷 2020年第1期,总第11期)

排版 | 王恩慧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

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Add: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Tel: 010-82303354

E-mail:blcueditor@163.com

原标题:《集刊 | 梁清:国家利益视角下的马耳他语言教育政策研究(2020年第1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