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每日工作参考|4125万亩,内蒙古建设高标准农田有诀窍

2021-01-06 07: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近年来,内蒙古针对耕地面积大、人口较少、冬季寒冷、水资源短缺、土壤相对贫瘠等特点,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聚焦高效节水灌溉、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农民为主体,杜绝“撒胡椒面”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达到4125万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在内蒙古广袤田畴落地生根。

今日工作参考栏目为您带来,内蒙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藏粮于地”的经验。

生态富民节水 锦绣良田成效显著

通辽是农牧业大市,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85%以上,绝大部分依赖地下水。直面严重缺水的现实,近年来,通辽市坚定不移实施以浅埋滴灌为主的千万亩农业高效节水工程,累计投入农业节水工程资金60多亿元,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70万亩。

据介绍,通辽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上,全面推行“田、土、水、林、电、路、技、管”八配套,一步到位建成高标准农田;在种植模式上,全面推行“一增四改”,即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改匀垄种植为大小垄种植;在栽培技术上,全面推行以精量播种、测墒灌溉、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深翻深松、全程机械化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在田间管理上,全面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获、统一秸秆还田和统一机耕的“八统一”模式。通过整合集成、配套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水平,高效节水的同时,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据了解,2021年,通辽市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7.37万亩,“十四五”期间再争取600万亩改造提升项目,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200万亩,全部做到高效节水。

激发土地活力 实现“藏粮于地”

针对内蒙古耕地总面积大但权属分散的问题,近年来,全区大力实施田块调换整合。其中,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全部实施大破大立,即完全打破农户土地原有杂乱地块界,打破混乱的渠沟路,整个项目区重新规划、重新布局,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划分地块,完成整治后重新分配。通过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对于这个项目,临河区新华镇东方红村有村民表示,过去自己的地都是分散的,耕种、收割都费劲。土地经过了统一规划整合后,种地管理都方便多了。临河区大破大立项目的实行不仅不用农民拿一分钱,还让农民在耕、种、收等各个方面都省了钱。

同时,为了让项目资金不撒“胡椒面”,追求效益最大化。该市将土地整理、高效节水项目、水肥一体化项目等十大类农田建设项目统筹捆绑、集中使用,对招商引资企业自己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合理补贴支持。

随着大批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据调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耕地亩均增产10%-15%,农业生产成本降低15%,地力水平提升至少一个等级,亩均增收200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理顺管理体制 集中整合形成合力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自治区坚持田、土、水、林、电、路、技、管“八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严格对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利用内蒙古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对项目进展实行周调度和日调度,准确掌握各地工作动态。同时,充分运用“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成果,对2019年以前项目进行实地核查,进一步摸清项目重叠、已建项目非耕化等问题,将2019年以来的新建项目矢量坐标与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比对,督促各地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重复建设。

针对现行亩均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内蒙古农牧厅从规划阶段起就坚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缺啥补啥,通过水资源调查、土壤检测、走访群众等方式准确掌握拟建项目区情况,组织农牧部门、设计单位、基层政府、农民代表四方共同找准主要问题,确定建设方案。例如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整合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清水河县政府配套资金提高亩均投资到1500元/亩。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李昊

设计:刘然

原标题:《每日工作参考|4125万亩,内蒙古建设高标准农田有诀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