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历史丨为援青长远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2021-01-06 1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李峻

2013年至2016年,为上海市第二批援青干部,任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副州长。现任崇明区委副书记。

口述 李峻

采访 赵兵 俞凡

整理 俞凡

▲ 青海果洛玛沁县拉加镇中心卫生院 (资料图片)

2013年7月底,作为上海第二批援青干部、上海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我与援青队友一行17人来到青海,开始了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果洛工作。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总面积76442平方公里,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久治6个县。我们17名援青干部分别挂职在州委、州政府、州直属部门及州所辖的县。在果洛3年,我们始终坚持“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面向基层、聚焦民生,打基础、重长远,管理使用援助资金完成建设项目226个,圆满完成援青各项任务。

“两个倾斜”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果洛州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4人。显然,在这里集中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建标志性项目所惠及的人群必定有限,利用率也不会高,服务效能远没有多建一些小型分散的项目来得高。因此,我们对口支援工作充分用好有限的援助资金,安排项目不求形式上的“高大上”,但求实实在在地满足牧区群众的实际需求。援建资金始终坚持80%向基层倾斜,80%向民生倾斜,着力改善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提升基础民生保障水平,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当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

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我们最先想到要做的事。草原上的游牧民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大冬天里只能在帐篷或“地窝子”里居住,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不方便。为了解决居住困难和生活服务保障,我们在玛沁县拉加镇实施牧民定居点建设。对于这个定居点的选址工作,我们请来专家反复勘查、比选,最终敲定了地质结构稳定、距镇卫生院和草场都不远的玛沁县拉加镇作为牧民定居点。从此,来自11个贫困村的约100户特困户从游牧变为定居生活,入住水电、地暖齐备的4幢公寓楼,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高原地区蔬菜少,特别是绿色蔬菜。在海拔3700米、平均气温仅3.7℃的拉加镇,当地百姓一直以来买的是从长途运输来的蔬菜。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援建了13座高原日光暖棚,产出了辣椒、黄瓜和西红柿,不仅缓解了群众吃菜难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当地探索高原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完善职业教育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当地大学录取率较低,大量高中生毕业难以就业。为此,我们建设果洛州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1.6 亿元,是果洛州第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等,开设藏医、会计、旅游等专业,可以让当地年轻人学会技能,拥有更好的就业资本。此外,果洛与上海建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每年选送 100名学生到上海培训,并促进两地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就业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上海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果洛藏区辐射。

藏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因技术短缺,甘德县医院手术室曾长期紧闭,门锁生锈,上海捐赠的医疗设备不敢拆封。我们想方设法,趁每年五六月份“虫草季”看病者较少,将数十位上海医疗专家请到甘德。全县170余位医生,最远的医生坐了8小时车,赶到县城向上海医生请教。通过专家门诊、手术试教、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方式,尽快提高当地诊疗水平。从此,甘德县有了第一例胆囊手术,当地医生第一次使用胃镜诊断病情。在距离果洛州政府67公里的拉加镇中心卫生院,医院没有病房,病人送不过来,卫生院院长一年出诊200余次,病人近的有20公里,远的有180公里,全靠皮卡车、摩托、骑马和步行,大雪封山时完全靠步行。医生出诊前,只能根据病患家属的口述来配药,但真赶到病患家一诊断,常发现带的药不对。遇上突发病,没有电话,家属赶到镇上请医生,医生再紧急赶往病人家,这来回一折腾,很容易耽误病情。为此,我们拿出援建资金翻修中心卫生院,新增手术室和病房,孕妇终于可以提前到医院待产,牧民亦可防冬季高原病于未然。建成后,卫生院面积达3247平方米,不仅惠及周边两万百姓,连邻州海南州的几千乡民也来此看病。

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对口支援的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多少。通过产业援助、就业援助等,帮助当地农牧民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始终是上海援青关注的重点。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上海对口支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研究了2016年上海援建果洛项目,通过梳理优化,使扶贫项目进一步聚焦贫困户的建档立卡,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的增收能力。调整后,仅2016年上海援青项目就覆盖1047户建档立卡户,受益困难群众3366人。3年间,在重视保护生态前提下,我们有所侧重地安排产业项目68个,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水平。

深入挖掘,推广当地特色产品。班玛县的特产野生藏雪茶,茶多酚含量高,能降“三高”,是当地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饮用历史悠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知名度不高,我们帮助推广,将其带到上海茶博会展销。同时,联系上海企业,为班玛县藏雪茶提供技术、包装和对外宣传等全方位的指导,使藏雪茶的品质、包装设计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提升,让藏雪茶走出高原,走向全国。久治县的久治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种,牛肉营养成分高、口感好,被称为“贡牛”。但长期以来,价格不高,农牧民难以获利。为此,我们援建5369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牦牛精华部分,深加工成高端产品,使数千牧户获利。

推陈出新,团结合作促增收。在玛沁县大武乡哈隆村,近6成村民以股份制形式加入成立合作社。我们援助100万元,帮合作社建了高原型牦牛奶源基地,集中饲养奶牛200头。产奶量上升,产奶时间也增加了一半多。所产牛奶出售给乳品公司或加工成酥油、曲拉等产品销售。村民每年可以领取分红,收入大大增加。在达日县窝赛乡直却村,我们发展奶牛产业化养殖暨野血牦牛繁殖基地。刚开始,村民对此还有疑虑,不相信这样能够赚钱。在我们的争取下,养殖基地如期建成。首次分红时,136户社员就分得107万元,户均7867.7元,每户增收近千元,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规范管理建样板

援青工作是国家长期的战略任务。当时,上海援助果洛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要加快实施好一批当地急需的项目外,更重要的是,要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始终强调“功成不必在我”,重点完善援青工作的相关制度,多做一些基础性工作,以利于长远的发展。

我们17位上海干部虽散落在7万多平方公里的果洛大地,却遇上了共性问题——果洛地广人稀,项目审批、建设、监理各环节人手紧张,难免疏漏,经常出现项目设计完成时发现地勘没做、会计兼职出纳、项目边做边改等问题。如何提高效率、减少差错、加强规范?我们想到了将上海的科学决策、规范精细等优势与果洛干部群众雷厉风行的特点相结合。在充分听取果洛当地意见的基础上,将上海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化标准和果洛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投标到竣工验收、档案管理,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规范。

为进一步提高援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保障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项目绩效评价的科学、规范,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上海援青联络组、州受援办、项目管理公司联合对全州档案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州县各项目实施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档案资料管理混乱,未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分类、组卷、排序、装订和归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委托项目管理公司驻点对各县及州级对口支援项目进行全程管理,按省州基建项目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整理归档,形成了一正两副3套档案资料,移交州县对口支援管理部门及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存档。截至2016年底,完成了全州援青项目档案归档、装订172项,计528盒;完成了6县及州级对口支援档案库建设,为州县发改办、对口受援办公室建设了档案室,安装了档案密集架8套;基本完成果洛州电子档案管理库系统的编制工作。同时,定期开展项目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提升了州县部门的项目建设管理能力,带动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为后续援建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年援青,在果洛这所学校,我们接受了最深刻的党性教育、最直接的国情教育。在果洛三年,我们锤炼党性,砥砺品格,更磨炼了意志。在果洛的这段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也将这份财富带回上海的工作岗位上,不辜负果洛人民的期望,永远做沪青两地的友好使者、桥梁和纽带。

作者:李峻

原标题:《口述历史丨为援青长远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