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夜校 大培训 助力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2021-01-06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如何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杭锦旗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实际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大大影响着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围绕这些问题,旗委宣传部开展了实地调研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并付诸实施。

一、杭锦旗农村牧区基本情况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黄河“几”字湾南岸,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辖2个工业园区、5镇1苏木、76个嘎查村、13个社区,总人口14.6万,常住人口11.52万,其中农牧区常住人口4.89万人。2019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31万亩,牲畜存栏总头数172.2万头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99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8元。2018年7月,杭锦旗正式退出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旗县行列,2019年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前,杭锦旗巩固扶持已脱贫人口1466户3580人,其中正常脱贫567户1351人,稳定脱贫899户2229人。如今的杭锦旗正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齐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牧民理论政策水平还需提高。目前大部分基层农牧民群众都不注重理论学习,不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不能够及时学习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发展方向或者只是粗枝大叶式的不求甚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民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不能够充分激发农牧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从而降低了农牧民群众收入水平。

(二)农牧民自身认识有待加强。杭锦旗地广人稀,农村牧区人口老龄化,土地条块分割、经营单一,农牧民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认为自己是土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牧民,本来就是种地、养殖,自己有经验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主观认为搞种植、养殖纯粹是靠自己经验的积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三)应用科学水平能力还需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农牧业生产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要想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发挥最大效应,就必须强化学习。但绝大部分农牧民思想还不够解放、担心失败,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知不深,信心决心不足,导致农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徘徊不前,资源的利用和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四)农牧业生产不够精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农牧民对生产生活计划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还比较粗放,农牧业产业结构、经营管理还不合理,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例如传统式的“牧区只养牧不种植,农区只种植不养牧”的问题依然存在;牛羊什么时候打防疫针、玉米什么时候灌溉这些问题全靠感觉,甚至还存在靠天吃饭的问题等等,不能够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现有生产资料,逐步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收入。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切实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理论水平低、科学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克服农忙时节的工学矛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杭锦旗创新举办以“三送三进三提升”为主题的农牧民夜校培训班,将讲堂里的点滴知识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推动农牧民群众换想法、换做法、换活法,为农牧民长远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农牧民夜校开办以来,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肯定和欢迎,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媒体的认可,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鄂尔多斯日报等媒体平台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贴近实际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广大农牧民群众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理论,更加关注的是微观现实引导。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最想听的、最想学的始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农牧民夜校培训班坚持从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从党的创新理论、产业发展规划、农牧业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电子商务等方面下功夫,切实解决老百姓在春耕生产、科学种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二)贴近群众进乡村、进家庭、进田间。坚持以群众喜好和需求为导向,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学习与升华并举、学习与提升共进,切实提高农牧民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农牧民夜校创新方式方法,不受时间地点和受众人数限制,摒弃“满堂灌”“我讲你听”等做法,采取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菜单式”培训办法,让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根据地区特点和受众需求,把“讲道理”与“讲故事”、“讲政策”与“用政策”、“讲科技”与“用科技”结合起来,采取“夜晚+白天”“固定+流动”“集中+个别”“理论+实践”等方式,进乡村、进家庭、进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教学方式,使理论“活”起来、政策“动”起来、技术“用”起来。

(三)贴近生活提能力、提素质、提收入。为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杭锦旗以旗委讲师团为主导,专门从农牧、林草、工信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农牧民夜校服务队,以强大的“阵容团队”推动释放强大的“培训能量”。每次农牧民夜校开班前,夜校服务队都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农牧民群众思想认识、生产生活等方面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切实找准当地群众的思想症结,梳理出适合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夜校服务队成员按照各自分工,结合各地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围绕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实用技术培训、生产生活技能等方面开展“点单式备课”“上门式授课”,做到把准脉、开对方,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农牧民群众“真学、真懂、真用”。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杭锦旗农牧民夜校开办以来,已先后在独贵塔拉镇、吉日嘎朗图镇、呼和木独镇、伊和乌素苏木、巴拉贡镇开展了10期培训班,每期5天,累计受众近4000人(次),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认真总结学习,通过理论宣讲与实践指导,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提振了发展信心,坚定了“饮水思源感党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念。

(一)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牧民夜校形式“寓教于乐”,讲的都是“干货”,很多都是能够现学现卖、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的农牧业生产生活实用技术,这让很多农牧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农牧民夜校从一开始的“我让你来”,逐步变为“我愿意来”。每到夜校开课的时间,农牧民从四面八方来到夜校开办地点,有的甚至从40公里远的住处赶过来,没有谁是被村干部打电话叫过来的,大家都是自愿参加,农牧民夜校已经成为农牧民们最爱去的地方。巴拉贡镇朝凯村王五牛深有感触:“农牧民夜校接地气,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可是帮了大忙了,我一定认真听,给自己好好充充电!”

(二)提升了农牧民群众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农牧民夜校坚持晚上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白天充分发挥农牧专业家优势,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示范教学,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应用能力,巩固培训成果,切实让参训学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用参加夜校培训的农牧民学员的话说:“以前自己也参加过培训,听的时候模模糊糊,实际做的的时候更是茫无头绪,然后自己也就放弃尝试了。这次农牧民夜校,晚上给我们详详细细的讲知识,白天还给我们上门教学、包教包会,实实在在的让我们学会了很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生活技能......”

(三)拓宽了农牧民群众的发展视野。农牧民夜校从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题技术培训和总结先进发展经验入手,老师们结合地区实际和比较优势,深入分析、重点突出,引导不同类型的农牧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分层发展、分类发展,从合作经营、生产销售等方面科学规划发展计划,共同提升参与农牧区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拓展他们的发展视野,有效推动了农牧民群众换想法、换活法、换做法。呼和木独镇巴拉亥村李果梅参加培训后表示:“我以前只知道在网上淘宝、拼多多,没有想农牧民也能开网店,我也要在网上出售我们绿色健康的农畜产品,在网上挣钱!”

(四)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精细化发展水平。在夜校培训中,老师们就地取材,围绕当下市场行情,就农牧民群众只种不养、只养不种、种养结合等详细算了一笔精细账,切实让农牧民群众认识到了粗放型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差距。在农牧民夜校的教育引导和老师们的实地辅助辅导下,独贵塔拉镇种植大户王四堂和吉日嘎朗图镇高斌分别开始养羊和养牛,走上了种养结合的生产经营道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巴拉贡镇参训学员说:“我一直以来只种地不养殖,认为玉米秸秆、葵花坨子这些不值钱,就把他们都当成废品处理了。今天听了老师们的仔细分析,才发现这些东西大有用处,我可以用它们来发展养殖业,提高自己的收入。”

(五)避免了农牧民群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农牧民夜校培训中,专家老师进村入户、查苗看畜,不仅与基层群众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更为群众解决了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伊和乌素苏木吴雄家有几只“干羊”(长期不长膘),经过农牧专家上门免费诊疗,去除了“干羊”消化系统疾病,1只羊的价值由原来的一、二百元增值到正常的2000元左右。杭锦旗农牧民夜校培训以来,专家老师累计入户进田300多次,免费诊疗牲畜支原体肺炎、羊快疫、体内外寄生虫病、羔羊痢疾等疫病100多例,为广大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五、启示与思考

农牧民夜校开办以来,杭锦旗坚持理论辅导与实践教学融合推进的方式,既帮助农牧民强化了思维能力和致富能力、破解了发展难题,又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彰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理念,对于做好新时期农牧民理论宣传工作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从实际出发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总体要求。人民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实践证明,干好农牧民培训,只有思民所思、为民办事,才能真正拉近理论与群众的距离,理论知识才能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发芽,才能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服务到位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源泉动力。要想让群众相信你说的话,首先要让群众相信你这个人。因此,只有通过贴心、有效的服务,才能让群众信任你,听得进你说的话,才能提升“夜校”的吸引力和穿透力,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牧区开花结果。

理论联系实践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根本保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为实践服务,才能成为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源远流长。农牧民夜校精心挑选长期从事农牧业技术推广、有着较强责任心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晚上理论宣讲,白天手把手实践教学,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关心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才得到了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对于提升农牧民群众学习热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新方式方法是办好“农牧民夜校”的有效途径。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创新发展永无止境。在不同时期,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转变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推动工作进程。实践证明,农牧民培训只有紧跟时代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方法,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契合点,才能最大化释放农牧民培训正能量。

内容来源:中共杭锦旗委员会宣传部调研组

原标题:《小夜校 大培训 助力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