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能吃能喝又能打!来宾新添9个区级非遗项目

2021-01-06 19: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来宾日报 微观来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2021年1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2项),并正式公布(官网)。

其中,

我市《兴宾壮欢》等

9个项目入列其中

兴宾壮欢

“壮欢”也叫“唱欢”,用壮话演唱,在赶歌圩、赶庙会、节日集会、办喜事等各种社交场所活动中进行。兴宾区地处广西中部,是一个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壮欢主要分布于兴宾区(原来宾县)五山镇、三五镇、陶邓镇、南泗乡、城厢镇、寺山镇、蒙村镇、平阳镇、迁江镇、桥巩镇、石陵镇等。广西区内壮民族聚居地和东南亚有壮族人聚居的地区也传唱着壮欢。

2020年6月,在兴宾区五山镇黄埠村,壮欢传承人谭永兴农闲时节邀请村里群众到村头师傅家开展唱壮欢对唱。

如今,壮欢知识和技能在微信平台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如五山镇创建的壮欢山歌群就有11个,参加群众达2000多人,他们既是歌手,又是听众。另外,五山镇民族中学、兴宾区民族小学是壮欢的重要保护、传承基地。

2019年4月“三月三”期间,在兴宾区迎宾广场的壮欢对唱表演。

武宣山歌

武宣山歌即武宣壮欢调(壮族山歌),壮族欢调山歌优美动听,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喜爱以歌代言,对唱山歌,壮人称唱山歌为“欢”。壮欢在桂中武宣县尤为盛行。武宣历史上最大的歌圩是位于县城南的相思山歌圩。每当三月三和中秋歌节一到,两岸壮族男女,穿着“布朗”(蓝靛印染的土布),高高兴兴汇聚于相思山下对唱山歌。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言“石螺石一响,对歌无阻挡”。

金秀瑶族离贯歌

“离贯歌”是花蓝瑶民间经典音乐曲调,以花蓝瑶语而演唱,主要流传花蓝瑶聚集地区,以口传心授为主演传承方式。唱“离贯歌”,是花蓝瑶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田野、山坡或竹楼,都能听到他们娓娓动听的歌声。逢年过节、喜庆日子、走村串寨、劳动闲时,以及在各种祭祀仪式时,花蓝瑶民也以歌传情。歌的内容有:历史歌、乐神歌、仪式歌、劳动歌、生活歌、情歌、新民歌、儿歌等。

龙王武术

龙王民间武术是合山市北泗镇六龙村龙王屯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古老传统体育,以南拳为主体的广东派,以扎腿为主流的山东派,集南拳北腿之精华于一体。龙王屯武术有:四平马、四门双打、十二踢腿、五虎扑羊、横扫群雄、撕云破雾等。经过壮族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发展,主要流传于合山市北泗镇、岭南镇、河里镇。

覃顺锋家族是龙王屯的“习武之家”,这是覃家后人在表演武术。

据《来宾日报》报道,明太祖洪武年间,龙王屯始祖覃季随名将常遇春南下平蛮,结束后在此安家落户,至今已600多年。多年来,龙王屯群众以武健身,以武会友,已成为一种习俗。特别是清代,为丰富拳法,请来广东蔡家师父授拳后,形成了“南拳北腿”独特的武术风格,其弟子遍布合山及周边县市。清道光年间,拳师覃必魁被官府授予“武进士”;拳师覃必扬在朝廷大臣南巡时,因从北泗保驾至思练有功,被官府授予六品军功。

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

每年的中秋节,忻城县城关镇板范团村板寨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开始忙碌着制作“小马仔”,这在村里已有上百年历史。

制作的工序:首先将打好的白米、玉米用水浸泡2至3天,待米发开后将其磨细,混合用机子打成浆状,把水沥干。成了干粉后,还得拿到锅里蒸熟。熟米团经过人工舂细,然后搓成米团,把米团切成若干小块捏成各式各样的“小马仔”,将“小马仔”放入锅内蒸上20分钟,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给“小马仔”上色。米粉要生、熟相混,干、湿合适,捏出来的“小马仔”才留得久,不会很快裂开。

忻城县城及周边地区中秋节民间祭供月亮活动的米面制作的“小马仔”大多出自忻城县范团村板寨屯。

制作好的小马仔,可爱至极。

古琶茶制作技艺

象州古琶茶产于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委古琶村,因而得名。古代陆羽《茶经》指出,中国生产名茶的地方有“八道四十三州”,其中四十三州中就有象州,而象州的茶叶又以妙皇古琶茶为最佳,以其味甘形美色鲜而驰名。古琶茶已是采用先进技术和民间传统方法精制加工而成的无公害茶,并成功在今年5月初获农业农村部颁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正式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航拍妙皇思高村茶叶生基地。

金秀瑶族鲊肉腌制技艺

鲊肉腌制是金秀瑶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技艺是瑶族历史上解决食物贮藏的基本方法。

鲊肉是瑶家人必备的藏菜。客人来到瑶家,主人奉上一碟油亮鲜香的鲊肉,这是最尊贵的待客礼遇,故有“瑶不离鲊”之说。

金秀瑶族鲊肉。

腌制鲊肉需将大米炒至枯焦发黑,研磨成粉,把禽畜肉切成小块,晾干,然后将米粉与肉类、食盐混合拌匀,一层层放入坛内压紧。常用的贮藏方法是将坛口密封,不可透风,倒立放置或埋入地下贮藏;另一种方法则不将坛口密封,只将坛盖盖上,倒上水。这种方法便于取食,但不计划久藏。

鲊肉是瑶族人们普遍藏菜,家家必备。

瑶族鲊肉腌制数月即可食用,不急于开坛可腌制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挖开食用,愈久弥香。

金秀瑶族拉珈通灸疗法

据史料记载,拉珈通灸的产生应有600多年的历史。茶山瑶自称“拉珈”,即为住在山上的人, “拉珈通灸”即为茶山瑶打通骨关节堵塞的一种药灸疗法。“拉珈通灸” 疗法首先使用由七叶一枝花、马钱子、地雷、白酌、金线吊葫芦等若干味草药制成的粉剂敷于骨病患处周围若干个点,用药力将多年形成的顽固“瘤毒”打散软化,然后用拔罐疗法将这些已经软化的“瘤毒”逐渐拔出体外,当拔罐处不再有“瘤毒”流出后,患处会自动愈合。每个拔罐点愈合时间不尽相同,直到每个拔罐点都自动愈合,疗程结束。

拉珈通灸疗法除了治疗各种毒瘤外,平时还具有疏通经络、除湿排毒作用。

“拉珈通灸疗法”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来源:来宾日报融媒体中心综合 材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兴宾区文化馆、武宣县文化馆、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合山市文化馆

编委:徐哲艳

主任:陆 娜

编辑:傅 丹

原标题:《能吃能喝又能打!来宾新添9个区级非遗项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