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三五"期间青岛民生支出5463.​5亿元 占比七成以上

2021-01-07 17: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月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四场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兵,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谢宜豪,市财政局税政处处长郝静,市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钟蔚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期间

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财政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谱写了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公共财政导向,着力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和公益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市民,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财政力量。

01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时期,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上,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2016-2020年,在坚持顶格落实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实现1100亿元、1157.1亿元、1231.9亿元、1241.7亿元、1253.8亿元,年均增长4.5%。有6个区市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

随着财政收入稳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加大,2016-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1352.8亿元、1403亿元、1561.2亿元、1576.6亿元、1584.6亿元,年均增长4%,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为保民生、稳增长、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02

减税降费持续加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十三五”时期,大规模减税降费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密集实施了包含深化增值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围广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创新“三顶一叠加”(顶格协调、顶层设计、顶格优惠+叠加享受)减税降费机制,释放最大红利,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2016-2019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惠及全市100多万市场主体和数百万市民群众。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让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一系列规模性减税降费纾困政策接连出台,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在340亿元左右,困难行业、小微企业和就业群体受益最大,有效发挥了对冲企业困难、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作用。截至去年11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3.2万户,增长14.1%,总量达177.9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172万户,青岛市创业密度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03

民生投入优先保障,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收支平衡压力大的情况下,把握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把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最急需、最根本、最有效的地方,预算安排更加贴近民意,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均衡普惠;民生支出实现了投入规模和优化投向的结合,民生保障实现了提高标准和扩大范围的结合。

2016年,全市民生支出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20.5亿元。2016-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总投入达到5463.5亿元,占比稳定在七成以上,其中,城乡社区支出累计完成1467亿元、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333亿元、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累计完成86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累计完成473亿元、农林水支出累计完成39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累计完成339亿元、节能环保支出累计完成113亿元,助推各项社会事业进入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城乡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救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标准。支持办成52件164项民生实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中小学210所,普惠园覆盖率达90%,普通高中录取率大幅提高至68%;建成一批医疗项目,增加医疗床位1.3万张;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15.9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0.6万套(户),改造老旧小区704个;开通轨道交通6条,运营里程246公里;等等。扎扎实实解决了一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方面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脱贫任务提前完成,2016-2020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0.3%,支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49个,助力全市28535户贫困户、510个贫弱村、10个经济薄弱镇全部摘帽,在全省考核中,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扶贫资金绩效连续获得最高等次评价。

坚持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2020年,积极争取抗疫特别国债等中央直达资金61.1亿元,除本级直接支出的0.68亿元外,将其余60.42亿元全部下达给区市,下达进度在全国36个省(市)中排名第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直达资金已形成支出59.99亿元,支出进度98.2%,比全国平均进度(91.8%)高6.4个百分点,惠及全市1万余家企业和59万余群众。

04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充沛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统筹推进稳增长、转动能、调结构。

针对不同阶段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五年来,聚焦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创业城市、人才引进、新经济、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台了“一揽子”精准调控扶持政策百余个,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激励、先导作用,打出政策“组合拳”,有力支持高质量发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1.7%。

用足用好政府债券,2016-2020年,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共1277亿元,年均增长43.7%。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重点支持了公共卫生、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领域的1145个公益性项目建设,带动总投资近2万亿元,有效发挥了政府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举借、使用、管理、偿还、预警”全过程监管机制,将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财政部核定的限额内,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构建起政府引导基金、科创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组合式政府投资基金矩阵。2019年以来,连续举办创投风投大会,持续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已汇聚私募基金规模超千亿元,将大量创投风投资本导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青岛成为全国创投资本最活跃的城市。截至目前,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参股设立基金98只,认缴115.9亿元,带动各类资本投资859亿元,撬动比7.38倍,投资项目560余个,通过IPO、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20家企业成功上市。2019年,设立500亿元规模的科创母基金,目前已深入对接并储备近200支子基金,储备直投项目30余个,其中60%以上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沃土中生根发芽。2020年12月,推动胶东五市共同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胶东经济圈建设。

05

财政改革深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十三五”时期,我们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发力,推出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财政改革举措,我市财政管理工作连续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彰,财政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实施“零基预算”,打破预算安排“基数+增长”的固化格局,2020年围绕15个攻势“重构式”整合财政资金244亿元,占比70%。以资金整合促进工作整合,提升了15个攻势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施“综合预算”,全口径、一体化编制“四本预算”,将上级资金与本级资金、当年财力与存量资金、预算资金与债券资金等统筹安排,提高财政资源综合配置效率。实施“滚动预算”,强化中长期规划管理,统筹考虑未来几年发展需要安排支出,以时间换空间,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施“绩效预算”,2020年对61项市级专项资金三个层级共1733个项目全面编制绩效目标,使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将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报告随预算报告提报市人代会;首次对15个攻势中的558个项目开展全周期绩效跟踪;首次实现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级联动,让财政资金真正花出实效。

“十四五”时期及今年财政重点工作

“十四五”的新篇章已经开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对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财政部门将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自觉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在工作思路上,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贯穿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过程各方面,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实现新突破。在落实举措上,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自觉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放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量和谋划,把握好工作着力点,更好履行财政职责使命。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全市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政策导向,主动作为、乘势而上,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财税政策引导,坚定支持扩内需。拓展投资空间。用好政府债券资金,重点用于民生领域补短板,推进“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设。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运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拉动投资增长。持续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促进居民消费。健全养老、医疗、教育、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政策体系,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意愿和能力。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开展项目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胶东经济圈建设。高水平建设“资本国际客厅”,打造资本对接、产融结合的“双招双引”新平台。

(二)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围绕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支持打造培育集约化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围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支持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促进“卡脖子”领域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围绕科技人才引育,推动人才政策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支持打造创业城市。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发挥300亿元规模工业互联网基金群的投资拉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集群发展,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稳住就业基本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积极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统筹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支持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持续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推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重点保障粮食产能、农田水利、农村环境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方面,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支农投入只增不减,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五)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完善资金和政策向15个攻势、13条产业链、全市重点工作集中整合机制,切实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共文化等领域市与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基层“三保”长效保障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发挥最大效益。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扎实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工作。基本完成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改革任务。进一步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建立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督机制,打造财政资金全链条监管平台,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扎实做好地方债务管理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原标题:《"十三五"期间青岛民生支出5463.​5亿元 占比七成以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