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共枝江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2021-01-08 2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共枝江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2021年1月8日中国共产党枝江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枝江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月8日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市委委员32人,市委候补委员7人。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全会审议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枝江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委书记贾立作了讲话,并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系统回答了新发展阶段“湖北在哪里、湖北怎么干”等重大课题,提出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定位,为全省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宜昌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系统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宜昌在哪里、宜昌怎么干”等重大课题,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快建设“三市五中心”的目标定位和重要载体,确立了宜昌未来发展的路径。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宜昌市委工作要求在枝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全会充分肯定了市委常委会2020年的工作。全会一致认为,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一场接着一场的大战大考,市委常委会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省委、宜昌市委坚强领导下,带领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连续打好了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创文创卫、脱贫攻坚五场硬仗,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总体好于预期,党的全面领导在大战大考中不断加强,交出了一份映照初心使命、浸透心血汗水的合格答卷。

全会高度评价我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重要成就。全会一致认为,“十三五”时期是枝江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常委会带领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先后因农村电商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多措并举破解“化工围江”连续3次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总体来看,枝江战略机遇叠加、产业基础牢固、交通区位优越,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空前团结,汇聚了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强大势能,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在新时代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同时,仍然面临着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全市上下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勇于开顶风船,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创造性开展工作,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就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县域经济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跻身全国创新型县(市)前列。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更为强劲,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物流枢纽。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重大成果,成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平安枝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法治枝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城乡居民收入居全省前列,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起党中央和省委、宜昌市委赋予枝江的历史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系统观念。

全会提出了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定位,这就是:务实重行、奋勇争先、建成示范,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标杆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特色样板市、“宜荆荆恩”城市群跨越发展活力引领市,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示范地、乡村振兴示范地、社会治理示范地、创新创业示范地、交通物流示范地、幸福宜居示范地。努力实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县域治理构建新格局、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全会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承载力、吸引力、带动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西融东承、南接北联”,实施“一核引领、五星协同、全域共进”战略,着力打造“双核驱动”的重要动力源,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全会提出,深化创新型县市建设,全面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县市为统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奋力打造县域创新、创业新高地。

全会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城市能级和驱动能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完善“4+2+3”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经济总量升级、动力升级、结构升级、质效升级,形成“1个千亿产业+N个百亿产业”的现代产业集群。

全会提出,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打造区域性枢纽城市。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中游城市群,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由临港临空临铁临公功能向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转变。

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争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全会提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更具魅力的文化强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

全会提出,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担当,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论,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投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

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城。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着力“优老城、活新区、促融合”,加快形成“两区三廊双客厅”的空间格局。

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伟大心态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市域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落实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宜昌市委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中共枝江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