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制定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01-08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制定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揭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揭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揭阳实际,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坚实的步伐迈上揭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揭阳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5%,预计二○二○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50亿元,比二○一○年翻一番,“融湾建带”取得初步成效。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级功能区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系统推进,完成全市国土空间“一张图”规划编制,扎实推动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揭阳港神泉港区获批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成功举办4届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普宁市和揭西县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脱贫攻坚取得决胜成果,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市3.7万户10.6万名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2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城乡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大气六项指标近四年全面达标,练江基本告别黑臭,榕江国考龙石断面退出生态环境部“劣Ⅴ类国控断面清单”,龙江流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揭西县入选“中国天然氧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违法建设等综合整治深入推进,法治揭阳、平安揭阳建设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市上下要提振再创业精气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前两年强基础、后三年快发展,以坚实的步伐迈上揭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揭阳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独特的人文优势、良好的交通区位和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省“一核一带一区”加快建设,“双区驱动效应”加快释放,迎来国家和省层面的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同时,揭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不足和质量不高的“双重困扰”仍然存在,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不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城乡发展基础不够扎实,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全市上下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紧密结合市情实际,立足新起点、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强化“啃骨头、打基础、促发展”理念,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以发展解决历史问题、保障改善民生、创造美好未来。

3.到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三五年,经过“十四五”固本强基、“十五五”攻坚突破、“十六五”决战决胜,揭阳高质量发展将取得历史性突破。到那时,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揭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建成文化强市、健康揭阳和更高水平的平安揭阳,教育、人才、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揭阳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化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紧扣“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古城、滨海新城,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发展定位,加快老城蝶变、新城崛起,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揭阳开好局、起好步。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实现老城蝶变、新城崛起,供与需、内与外、城与乡以及全市各区域发展更趋平衡更加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增长潜力进一步发挥,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清晰合理、优势互补,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和保护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发展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进一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化,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有效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平安揭阳建设成效显著,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二、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充分激发发展新活力、释放发展新潜能、开拓发展新空间。

6.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企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创更多名优品牌和发明专利,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高企数量和规模“双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强榕江实验室建设,重点围绕绿色化学与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在先进技术转移、转化、孵化上实现突破。探索开展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大力推进普惠性科技金融改革,推动设立科技产业基金。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发展,支持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7.全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焦制约揭阳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在对外开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城市空间治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社会治理、金融服务、职业教育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战略性战役性改革,坚决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利益藩篱、体制障碍,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内大循环,不断满足新需求。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加强改革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8.积极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积极复制推广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推动外经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力度,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拓展高端物流、国际航运、现代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服务贸易领域。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建立完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库、重点企业库、重要产品库。依托中德金属生态城等平台,导入更多欧洲工业孵化项目,提升产业科技研发水平。推动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建设,加强与欧盟地区城市合作。依托国家和省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引导国内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

9.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和环境,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升人才服务能级。大力引进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和紧缺拔尖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培养壮大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围绕特色产业支持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集聚创新型人才,推进与“双区”“双城”人才协同发展。实施“回家行动”,服务推动在外乡亲“回家学习、回家就业、回家兴业”。

10.大力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积极探索区域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创造新空间。深化汕潮揭都市圈合作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多方面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联防联治、合作机制协同创新、政策措施联合争取。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在基础设施、产业、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推动揭阳港、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协同共建海洋经济带。建立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产业协作机制,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闽粤赣其他城市的对接联动。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投资贸易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效、政府服务更优质、市场环境更公平、法治体系更健全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1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赋能经济的能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县、镇三级职责职能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序下放,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清单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提高“信用揭阳”建设水平。

12.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乙方思维”,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挂钩服务企业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做强做大市投控集团,推进与社会资本战略性合作,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监管效能。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举措,促进民营经济“个转企、小升规、规进高、高上市、创品牌、提存量”,大力培育效益型企业和梁柱企业。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潮商精神,推动企业在揭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3.全面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落实落细产业、财税、金融和水电气等系列惠企政策,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强土地供给、环境容量、财政金融、人才引进培育等政策保障,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水田垦造、拆旧复垦等用地补偿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强化人才优待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职业教育提升、南粤工匠培养等计划,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要素合理有序流动。

14.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和效能,实施金融品牌提升工程,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科技企业的支持,积极稳妥发展创业投资等。优化融资结构,大力推动企业挂牌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立体化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规范上市公司发展,强化新兴金融业态监管,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持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建设具有揭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

15.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构建沿海经济带上的先进制造基地。优化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空间布局,依托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广物、泛亚、吉林石化ABS、昆仑能源LNG、国电投、中广核、明阳、GE海上风电等项目,以延伸石化产业链为中心,加大产业招商,着力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支持培育传统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展示交易、仓储物流及先进制造公共平台,推动服装、医药、金属、塑料等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做强做大。打响“揭阳制造”品牌,扶持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制造业“小巨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1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会计、法律、会展、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培育发展总部经济。着力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现代物流,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产业,推进物流、电商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贸易业态。支持发展“会展经济”“平台经济”,推动建设综合性会展中心和商品交易结算中心。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现代金融核心功能。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17.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挖掘整合活化利用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旅游资源,结合三江流域山水人文景观,强化文化旅游业全产业链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现代化大型文旅综合项目,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旅游小镇、特色街区和村落,擦亮揭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粤东文化旅游集聚区。办好文化旅游特色节事主题活动,打造文旅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保护和活化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揭阳古城历史文化风情圈。健全玉石文化产业市场,建设阳美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玉文化展示馆,打造玉文化主题旅游体验地。着力发展滨海旅游,以神泉湾文旅项目为抓手,培育打造广东滨海旅游新标杆。发挥揭西县“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张牌”优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18.扶持做大现代农业。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推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发展,形成国家、省、市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加快“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互联网+”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电商。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工程,打造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一批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建设一批智慧农业产业园。

19.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前沿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和产业化。突出数字化引领,积极发展数字创意与软件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与海工装备,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依托普宁、揭东、揭西医药健康产业,建设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基地。依托中德金属生态城,推动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研发。依托惠来临港产业园,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

20.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做实做强园区经济,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力度精准招商引资,不断完善园区运行机制。改造提升村镇工业集聚区,促进中小微企业集群发展、优化升级。全面实施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工程,以产业链为导向塑造园区发展优势,推动园区更高水平发展。以石化、海上风电等大项目为“链主”,大力引进培育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形成绿色石化、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惠来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油、化、气、电”四大基础工业,加快构建以产业链为重点的创新链;临空产业园着力发展临空型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榕城工业园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研发、设计、展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揭东经济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中德金属生态城打造中欧合作平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聚焦发展高端机械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培育玉文化产业,擦亮玉都品牌;普宁产业转移工业园聚焦生物医学、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普宁纺织印染综合处理中心着力发展绿色纺织印染产业;揭西产业园围绕产业生态化,打造电线电缆与高新科技、生态、环保、节约型产业集聚区。

五、加快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夯实融入“双循环”战略性支撑

加强与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对接市场和产业效率,在积极参与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中进一步畅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通道。

21.着力优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以空铁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扩容,推动高铁站城一体发展,提升榕江港区和惠来沿海港区货物吞吐量及综合运输效率。加快推动揭阳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申报,拓展揭阳航空口岸国际航线,争取国家批准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过境免签,打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上空中通道。加快汕汕高铁、揭惠铁路建设,争取新设广河客专联络线,实现“县县通高铁”。优化区域高快速网络,完善市政路网,提升中心城区、各县(市、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推进粤东地区物流枢纽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强化陆海空物流设施一体化、联运化水平,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陆路物流、航空物流和冷链物流,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加快建立应急物流体系,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22.大力完善民生领域重要设施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支持建设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着重完善能源产供储销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电力输配网络和加油站布局,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智能电网、充电桩网络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提升现代能源保障水平,建设全省重要的现代能源基地。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体系,提升城市水资源储备供应和调配保障能力,着力破解城市结构性、资源性缺水问题,推进一体化的供水、排水、防灾等设施体系建设。

23.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数字设施提升工程、工业互联网提升工程、“数据揭阳”工程,加快建设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充电桩、智慧零售终端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推动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能源、智能商务、智能金融等,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支持建设“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

六、扎实推进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老城蝶变、新城崛起两手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各展所长、联动发展,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形成布局合理、主题突出、优势互补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

24.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强化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城市新发展理念,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全域全要素,精准配置资源,科学引导城市建设。严格落实规划单元规范土地管理,激活存量,优化增量,整治低效,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全方位拓展优化市区、各地城区和粤东新城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空间,促进城市有序提质扩容。统筹城市、产业、交通有效衔接,发挥自然山水优势,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提升城乡品质。

25.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依托城市发展基础,发挥机场、高铁、榕江口岸等交通优势,建设空铁港综合枢纽、临空产业集聚区。榕城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突出抓好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着力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以“绣花”功夫推动古城内涵式发展,试点规划打造中心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潮汕特色宜居示范区和“活力古城”城市客厅,推动老城区向“新城市、新产业、新社区”转变,示范带动全市各地老城区保护开发。空港经济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构建高效快捷、无缝对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重点谋划引进建设一批辐射广、质能优、带动强的项目,同时加快提升榕江新城品质内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揭东区围绕“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商物流和循环经济,优化城乡区域资源统筹配置,构建新型镇村体系,打造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揭阳产业园加强与榕城、揭东的对接,做实园区,擦亮“玉都”品牌。

26.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建设。坚定不移地把聚焦“一城两园”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作为拓展城市空间、建设滨海新城的主抓手,推动空间资源和高端要素集聚,加快惠来全域与粤东新城协同发展,推进高铁新城组团、科教新城组团、神泉湾文旅组团、总部商务组团、老城更新组团、华湖商贸物流组团开发建设,与大南海石化产业园、惠来临港产业园“两园”形成“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打造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临海特色产业战略高地。

27.打造“商贾名城、创新之城”。加快放大普宁商贸优势、强化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支撑,继续做大做强医药、纺织服装两大支柱产业,壮大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着力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架构,推动东部创新城加快发展高铁经济圈,打造集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交通集散、现代居住于一体的粤东创新示范区和活力健康城。

28.建设生态发展示范区。加快揭西“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因地制宜发展山水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培育一批全国旅游重点村和引进生态产业为抓手,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全域生态旅游目的地、粤东城市群后花园。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和资源要素支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9.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建设。加快产业兴村项目培育创建,推广“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全面落实惠农兴农、助农增收政策。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30.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强县行动,优化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建设。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完善镇村两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乡村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活化提升,做活“水文章”,重塑水乡古村风韵。

31.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开展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探索成片集中流转土地,破解土地流转瓶颈,推进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及农村宅基地管理,明确审核和审批程序,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纵深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推广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匠”模式。发展和用好农业保险。持续强化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猪屠宰等综合执法监管。

32.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将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常态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紧抓实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探索设立救助基金。

八、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3.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引导全社会坚定主心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创文创卫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和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揭阳“再创业”精气神和重大成果的艺术精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推动文化、广电、旅游、体育资源整合。引导发展用好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强化揭阳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创新。

35.推动现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提升计划,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实施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工程,发展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各环节创新。

九、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揭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协同管控、多元共治、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美丽揭阳。

36.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好打赢练江、榕江治污攻坚战,持续推进“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城乡“雨污分流”工程,加快补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短板,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练江重点推进主干流、支流综合整治,落实印染企业入园集中生产、集中治污,做好沿河拆违、清淤、生态修复,强化源头生态补水。榕江重点推进主干流和支流(河涌)及枫江综合整治,实施南北河清淤工程,加强岸线综合整治,强化流域工业企业、畜禽养殖污染管控。龙江落实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持良好水质。加强三江“水岸同治”,规划建设水清岸绿河畅“万里碧道”“美丽水网”。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进岸线修复和美丽海湾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37.全力打好净土防御战。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努力打造“无废城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和提升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处理,提升工业、医疗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时对新增关闭搬迁企业地块进行环境排查。加强陆海统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机制,推进水源林、景区、矿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修复。

38.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综合整治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露天焚烧和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严格落实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促进能源革命。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清洁生产,推进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深入推进绿化揭阳大行动,以高质量水源、沿海基干林带、乡村绿化美化等为重点,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39.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法规政策体系,更好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效能。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强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管理,推进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完善生态监管体系。

十、全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建设幸福揭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40.促进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合理有序。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全方位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高质量推动“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深化职教体系改革,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和就业结构。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41.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加大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加强专门教育保障,集中力量建好办好广工揭阳理工学院,加快创建揭阳技师学院,扎实推进中小学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引进优质办学资源,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机制,保障教育用地需求。实施“智慧”强教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42.全面实施健康揭阳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实施健康揭阳专项行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完善居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城医共体建设,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健全市区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口支援长效机制,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建设,持续深化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帮扶,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管理体系,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

43.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完善社保转移接续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和门诊特定病种政策,健全生育保险政策和管理服务。加快发展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统筹健全社会救助、福利慈善、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机制。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构建人才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多渠道多样化住房保障制度。

十一、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平安揭阳法治揭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决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深化平安揭阳、法治揭阳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安全稳定、更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更好的城市。

44.构建平安揭阳新格局。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健全强边固防机制,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健全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斗争长效常治机制,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完善高效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干部责任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开展道路安全和消防安全防控提升行动,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网络。加快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45.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面加强法治揭阳建设,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加强立法队伍建设,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政府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审计监督、行政复议应诉等工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检察改革,健全完善刑事执行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民法典为重点加强全民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4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常态化抓好城市整治、改造、监管工作。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项目化台账式管理制度和五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落实“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推动城乡联防联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持续坚决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坚决控违拆违、正本清源,守住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底线。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镇街能力,构建“村居为基础,镇街为主体,区级抓统筹,市级保重点”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示范城市。

十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团结全市人民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47.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揭阳发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执行省委关于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突出办好政治要件,确保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有效落实。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善“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深化落实省“1+1+9”工作部署,用工作体现忠诚老实,用发展体现担当负责,用解决问题体现落实成效。实施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建扩面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建设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啃骨头、打基础、促发展”的能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运用“四种形态”处置问题,用好监督执纪“七个看”,建立健全动态正负面行为清单,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成果,持续深化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成果运用。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48.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化党领导一切的工作机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创新立法、监督、决定、任免和人大代表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政协按宪法和政协章程履职,推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凝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49.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制定市和各县(市、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中央、省委及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努力谱写揭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

来源:揭阳日报

原标题:《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制定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