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难忘】2020丹东日记|擦亮城市“名片”,坚守最美“底色”

2021-01-09 19: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丹东蓝”,是丹东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刚刚过去的2020年,这张名片更加靓丽。

2020年6月5日

2020年1至4月,丹东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第一,细颗粒物(PM2.5)同比改善程度最大。城市水质指数排名第一。

截至6月3日,丹东优良天数比例93.5%(去年同期83.8%);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44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鸭绿江,既是滋养丹东绿水青山的不竭甘泉,也是映衬丹东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2020年,绿色成为丹东发展的“最美底色”。

2020年8月2日

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

2020年6月全国地表水质量状况

丹东排名全国第26位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丹东集江、海、河、湖、山、林、泉、岛、港、城十大要素于一身,可谓“十全十美”。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7.1℃-8.9℃、降水量880-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65%,空气质量优良率93%,素有“北国江南”的美誉,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的区域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丹东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5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圣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2020年4月26日

对环境颇为敏感、挑剔的鸟类

不远万里也要经停丹东

是对这里生态环境最有力的褒奖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新时代,”丹东蓝“和“鸭江绿”更显现实意义,成为丹东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回首”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两山理念”“绿色发展”不仅仅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机制层面形成共识,还渐渐被每一位丹东人所认同、践行,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的城乡画卷。

2020年8月31日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新发展理念 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阐释了丹东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

裴伟东

《人民日报》(2020年8月31日 第09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辽宁省丹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守住绿色发展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守住绿色发展底线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附加题”。丹东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持绿色标准,把好绿色关口,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引不批不上,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破坏,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持全面治理、全域治理、全程治理,统筹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市生态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制定实施关于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文件,严格落实制度。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等环保行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培育绿色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守并持续放大绿色生态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未来,更好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丹东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农林产业,不断壮大草莓、蓝莓等小浆果以及林下产品、水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推动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速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形成边境、红色、生态、温泉、江海五大旅游集群,彰显独特文旅资源优势。

共享绿色发展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民共建共管绿色生态家园,共享绿色发展红利。运用多种资源、力量和手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社区,让绿色消费、出行、居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出台《丹东市城乡规划条例》《丹东市农村垃圾管理条例》,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59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引导人们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者、传播者、实践者,形成全民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丹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近年来,我市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努力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2020年6月10日

6月1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报道了丹东全面整治鸭绿江口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取得的显著成效。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态共同体理念,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淘汰落后产能,建立重点排污企业名录,进行依法管理。同时,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法规管林、全民护林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鸭绿江流域环境整治、城市内河治理、取缔黄标车、拆除燃煤小锅炉、秸秆禁烧等多项环保行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7月13日至15日

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绿水青山看辽宁”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本次活动的第三站——丹东。见多识广的记者们一边走一边看,用笔和镜头记录,为丹东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点赞。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积极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林产业,推广优质稻米、坚果、小浆果等种植养殖产业,加强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下经济建设,推动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

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形成边境、红色、生态、温泉、江海五大旅游集群,春赏桃花观海鸟、夏踏海浪玩漂流、秋赏枫叶摘鲜果、冬滑冰雪泡温泉的四季旅游各具特色。

2020年8月17日

开门见青山绿水,抬头望蓝天白云,这是丹东市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奔向的目标。据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丹东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全面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截至6月30日,丹东市优良天数比例为94.5%,而去年同期为86.2%;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是39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方面,丹东市8处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优于87.5%的考核目标要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这些可圈可点的数据背后,是丹东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结果。近年来,丹东大力实施污染防控治理措施,上下同心持续发力守护生态环境。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2020年11月4日

丹东新区污水处理厂位于丹东新区装备制造园区。工程于2019年6月5日正式进场施工,2020年6月26日正式进水调试运行,8月31日达到国家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标准,9月2日在线监测数据稳定上传市环保局在线监测平台。目前,新区污水处理厂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十四五”期间,丹东将继续擦亮城市“名片”,坚守最美“底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原标题:《【难忘】2020丹东日记|擦亮城市“名片”,坚守最美“底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