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西:创新普法助力法治建设

2021-01-10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冯京公园的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为纪念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发源地——屏南乡合寨村而建的村民自治展示中心,2019年12月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成为广西“七五”普法的生动缩影。

穿越风雨尘埃,回望激情岁月。2016年至2020年,法治在广西建设进程中留下熠熠生辉的一页。

2018年12月4日,全国首艘跨海普法客轮“广西普法号”送法上海岛

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监督下,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目标,不断挖掘普法内涵,创新普法手段,注重普法实效,使“七五”普法工作立意深、起点高、步伐快、成效显。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

狠抓落实行稳致远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两份纲领性文件正式出台,吹响了广西“七五”普法的号角。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七五”普法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区政府原主席陈武多次强调要把宪法各项规定转化为法治广西建设的生动实践,把法治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宪法宣传专项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2018年,鹿心社到河池市巴马司法所进行调研,强调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工作开展;2020年在《法治日报》刊登了题为《高质量推动民法典在八桂大地落地落实》署名文章,深入阐述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陈武多次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和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要求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的长期基础性重要作用。

范晓莉、黄世勇、曾欣等自治区领导也先后对法治宣传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全面压实普法责任。

201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文件,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建设,自治区领导带头建立37个联系点,示范带动全区领导干部建立1983个联系点。

2019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跃飞到来宾开展立法调研。

2020年,自治区领导带队分赴全区14个市和56个部门开展“七五”普法实地检查验收工作。

建章立制,科学谋划。5年来,广西制定印发11个涉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相关文件,各地各部门细化近170个实施方案,并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抓细抓实。

统筹部署,协同合力。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党委宣传部和司法厅分别与130余个区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和工作方案,构建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创新形式突出重点

普法宣传全面覆盖

“七五”普法期间,广西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将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促进普法向基层延伸,在做到全面覆盖的同时,不断提高普法的精准度。

聚焦“关键少数”,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区130多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实现全覆盖,南宁、柳州、桂林等7个地市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成为全国首个将学法用法考试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省区。

着眼“成长时期”,广西各部门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帮助他们系紧人生的法治“纽扣”。2019年6月18日,随着儿童大合唱《法治歌》的唱响,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法律同行·助力梦想”走进校园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贵港市拉开序幕。

目前全区中小学配齐11147名法治副校长,打造了605个覆盖城乡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抓住“绝大多数”,着眼农村、社区普法需求,服务下沉,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宣传教育。

各市在开展“法治大篷车”“法治文艺下乡”“法律惠民”“送法下乡”的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易地搬迁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柳州市三江县“法治文化惠民行”走进独峒镇干冲村,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2020年9月1日,柳州市鱼峰区柳依社区,一场民法典进商铺宣传活动在火热进行。工作人员为辖区内商户、居民送上民法典单行本,并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热点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读阐释。

增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量,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因地制宜创新实践

打造特色法治品牌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广西立足边疆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等资源优势,不断创新特色法治宣传品牌。

边境线长533公里的崇左市,做足边关普法文章,广西司法厅与越南司法部及其4省司法厅签订《司法行政合作协定》,建立全国首个针对“三非”人员法治宣教基地、全区首个跨境劳务人员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中越同携手·法治筑和谐”系列活动,打造了颇具边关特色的对外法治宣传教育品牌。

壮族三月三,体现广西灿烂的民族文化。2019年,广西创新打造“法治三月三”普法品牌,精准对接和全面融入“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体系,向人民群众传导法治理念。

“普法歌会融水开,欢迎八方歌友来……”2019年12月6日,“山歌唱宪法法治耀八桂——2019年广西首届山歌普法行活动暨桂黔滇湘山歌普法擂台赛”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广西、贵州、云南、湖南四省(区)的50多名山歌好手同台竞技,以通俗易懂的山歌形式传播宪法知识。

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结合地域特色,建立“旅游普法+红色普法+智慧普法”的立体普法矩阵,普法之花在甲天下的山水间处处绽放。

梧州市推进“一县一品”普法创建,积极开展“百案说法村村行”“法治诗词我来吟”“骑楼普法大妈”等活动,将法治知识以更接地气的方式送到千家万户。

贺州市把特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歌”与群众生产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相融合,打造“蝴蝶歌”普法山歌品牌,有效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促进全民守法。

接地气而颇具地方特色的普法品牌,如一粒粒法治的种子,撒播在八桂大地生根发芽,绽放出法治和谐之花。

厚植法治社会根基

普法落地有声有色

走进南宁市武鸣区邓柳村,古色古香的法治文化长廊、雕刻着法治天平、獬豸等法治元素的浮雕不断映入眼帘。

5年来,从最原始的口口相传,变成浏览法治主题墙上的壁画;从普法人员上街“设点”,到群众拿出手机“扫一扫”……广西普法方式和手段不断推陈出新。

南宁火车东站,“广西普法号”动车,每天穿行在八桂大地上。动车上普法宣传员解说,让每名乘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普法氛围。

北海国际客运码头,“广西普法号”游轮每天从这里起航,驶向中国最美海岛——涠洲岛,开展跨海普法宣传。

正是这样无处不在的法治文化,如春风雨露滋养着八桂大地,推动了法治文化新风尚的形成,广大干部群众涌现了守法用法的喜人现象。

82岁的邓乃清老人,原来是钦州市灵山县三海街道双鹤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退休后,只要不下雨,这位“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总会每天蹬着三轮车走进村屯,开展法治宣传。20多年来,他足迹遍布灵山周边70%的村落,为群众送去法律知识。

东兴市万尾村,67岁京族老人骆文芳四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家门口升国旗,以强烈的使命感带动家人和全村村民树立终生守土保疆的宪法精神。

防城港市十万山瑶族乡,全乡1.2万人口中约有4600多人是20世纪80年代的越南归侨瑶胞。司法所长凌增志入户普法、化解矛盾,被当地乡民尊称为“凌调解”。

玉林群众自发组建“妈妈普法文艺队”“摩托车普法宣传队”等特色法治宣传团队,深入各乡镇、村落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给乡村带来普法宣传新风。

普治并举效果显著

法治环境成新面貌

着眼治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大局。着力探索推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法治保障、网格管理、一体多元的社会治理机制取得良好成效。崇左市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成为广西至今唯一新冠肺炎疫情“零确诊”的地级市。

着眼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发展。结合“立改废释”,广西制定营商环境条例、自贸区条例、司法行政服务民企51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000多项,确定41个部门市县乡权责事项共64259项。

着眼公平正义,助力法治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展顺利,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将许可、处罚等8600多项行政执法行为纳入公开范围。入额办案、办案担责、有责追究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2018年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出台从源头上切实解决法院执行难实施意见,广西法院涉执信访化解率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广西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在维护公共利益、助力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2019年共立公益诉讼案件1725件,比上年上升171.23%。人民群众遇事找法积极性提高,5年来,广西法律援助和接待法律咨询55万余人次,比前五年增长31.2%。

着眼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平安建设。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5年来依法调解民间纠纷超100万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043件和仲裁案件208786件。自治区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写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广西初步建成五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198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联络点全覆盖,共有3042名律师、122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04006名人民调解员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形成了“城区半小时、乡村1小时”法律服务圈。

法治文化成果丰硕

普法治理上新台阶

5年的不懈努力,广西法治建设硕果累累。

5年来,广西普法宣传热度不断提高——全区17个普法网站、87个普法头条号、83个普法微信公众号,61个普法微博同频共振,法治宣传成效明显。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民族普法宣传

自治区司法厅政务号2017年底获“最具影响力司法行政头条号”,并5次位列“全国司法行政政务头条月”前十名;《大家说法》节目被评为“全国十佳电视法制节目”;“广西普法”“贵港普法”微信号荣获第二届全国政法系统“四个一百”优秀新媒体称号。

自治区司法厅与“学习强国”广西平台合作,在线学习考试功能置入“广西普法云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用户量突破139万人。

2020年7月,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我区建立的首个基层立法联系点。

5年间,广西宪法宣传有声有力——“八桂法治讲堂”宪法宣讲暨“双百”法治宣讲活动宪法专场报告会、中国宪法边疆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成就宣传展览、“民族区域法治论坛”“12·4”国家宪法日……一项项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5年来,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全区有19个村委会(社区)、17个县(市、区)分别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人民群众安全感从2015年的86.55%提升至2019年的97.1%,创历史新高。

在“七五”普法收官之际,广西已形成浓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成效凸显,普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八五”普法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广西将继续引领5600万壮乡儿女,不断提高“法治广西”建设水平,为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法治》杂志 作者:陆春梅 李琦 蒋沅成

原标题:《广西:创新普法助力法治建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