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川报整版聚焦喜德丨从“请不来”到“肯用功” 喜德校园里不止这“三多”

2021-01-11 15: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微信号:scrbpx 联系我们:0834-3866868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英 寇敏芳 王成栋

1月11日四川日报第7版截图

一线故事

“第一次摸底考,语文数学加起才30分。”提到刚转学时的窘境,翁姑尔古莫不好意思地咧开了嘴。一旁的校长赖小芳补了一句:“那是你之前对读书没信心”。

2018年上半年,在喜德县久巴乡读二年级的翁姑尔古莫心思不在课堂上——毕竟,家里连买文具的钱都没有,成绩好有什么用?这年秋天,全家搬到拉克乡吴哈村后,父亲找到新工作,翁姑尔古莫则转入拉克乡中心校。她的成绩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教育扶贫就是用教育改写孩子们的命运,最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在喜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看来,教育扶贫成果还要再过几年,也就是等“翁姑尔古莫们”长大成人,其成果才能全部体现。不过,对当地老师、家长和孩子们来说,改变已看得见、摸得着。

喜德县拉克乡中心校四年级的一堂数学课。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华小峰摄

家长群活跃多了

除了问孩子成绩,还要老师“开小灶”

“这位同学最近表现不错。”2020年12月18日是星期五,下午一放学,邓天勇就忙着在微信群里挨个回复学生家长提问,直到手机快没电。

教育关注度如何,家长群是最直接的观测点。作为喜德中学初三(9)班班主任,两年多前,邓天勇拉起这个群。“一开始,群里的家长是‘沉默的大多数’。”邓天勇介绍,如今,家长们变得愈发关注教育。“尤其每逢周末或月考结束,我都要随身带着充电宝,一天有上百条信息,都是问自家孩子成绩的……”

“教育扶贫,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喜德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伴随着脱贫攻坚推进,家长们腰包鼓了,视野开阔了,有了让孩子读书的能力和动力,家长们要老师“开小灶”的邀请越来越多。

入学率最能说明教育扶贫的成绩——5年来,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9.1%的喜德县,已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童全覆盖。

校园里女孩多了

上学不再靠“请”,女童受教育年限节节攀升

“把我送到校门口,姐姐就哭了。”回想初到喜德中学报到时的情景,初三(9)班的阿的阿比泛起泪花。多年前,姐姐把喜德中学录取通知书领回了家,但父亲却没能凑够食宿费。

“过去,由于种种因素,喜德留给女孩的教育机会并不多。”喜德县委宣传部干事尔古木沙坦言,辍学一度是当地女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感触更直观。在邓天勇的记忆里,10多年前,喜德中学初三年级女生占比,往往还不到四分之一。

女童们命运的转变,来自脱贫攻坚。从2015年起,“控辍保学”列入扶贫核心内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赖小芳发现,女孩读书再也不用去“请”。如今,拉克乡中心校815名在校生中,女生已达416人。在喜德中学初中部,男女生性别比也接近1:1。

喜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学龄女童受教育年限,相较15年前普遍增加5至7年。”

想考大学的孩子多了

不只是出去看看,还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对于更多贫困生而言,读大学不只是“出去看看”。一项调研显示,子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脱贫速度和成效远高于其他家庭。因此,读大学,更关乎学生自身和家庭的未来。

“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成为IT技术员。”这是喜德中学高三(3)班学生尔古阿呷的目标。此前的4次月考中,尔古阿呷都稳居年级前五。“IT行业收入高,能够让我尽快在城市立足。”尔古阿呷说,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大城市扎根,“这只能通过上大学来实现。”

喜德中学初三(9)班的额布阿嘎则期待通过读大学改变家庭。“我爸妈身体都不好,不能一辈子打工。”提及梦想,额布阿嘎眼圈红了,“我们村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个哥哥毕业工作后,给家里修了楼房。我也想让爸妈生活更好一点。”

“受多种因素影响,喜德的孩子们考上大学并非易事。但有梦想、肯吃苦、肯用功,结果自然差不到哪去。”喜德中学校长勒革瓦铁介绍,正是有了这种不怕苦的劲头,该校近5年的高考成绩持续向好。“去年,喜德中学的高考本科达线率创下近年新高。”

脱贫看变

三楼的阿的底加家的电视机声音太大,时常吵得邻居睡不着。海来日者专门煮好腊肉,把他请来家里长谈。分别之际,两人约定:如果再吵到邻居,阿的底加就要挨家挨户道歉。

去年底,搬到喜德县城附近的光明镇彝欣社区(甘哈觉莫安置点)后,海来日者有了一个新身份:楼栋长。在整个彝欣社区,和他一样每天挨家挨户解决“鸡毛蒜皮”小事的楼栋长,有23个。他们肩负着一点点转变居民生活习惯、推动社区治理的责任。

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公共绿地都改建成了微田园。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华小峰摄

“楼小”要求高:100多人候选只有23人上岗

“当这个楼栋长,要求高得很。”回想起来,海来日者觉得应该是以前的履历帮了自己。有着20多年党龄的海来日者,在老家做过村民小组长。他上过初中,此前还曾在浙江、广东打过工,是“见过世面的人”。但是,海来日者能当上楼栋长,还是经过了严格筛选。

如此挑剔,原因在于彝欣社区的治理难度。彝欣社区党委副书记吉力阿体介绍,作为凉山州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甘哈觉莫23栋居民楼安置了全县9个乡镇33个村的1696户居民。而搬进甘哈觉莫后,原有的行政村、村民小组建制全部被打乱。在此背景下,构建社区治理体系时,干部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第一步,是初选。初步框定100多名候选人名单。在结合群众评价、面试等基础上,最终确定了23名楼栋长名单。协调能力和口才都不错的海来日者成为其中之一。

“辖区”小事多:用好考核指挥棒,避免楼栋长“一头热”

“菜要真旱死了,你家年底的奖励就没了。”去年12月20日上午,21栋的楼栋长吉克子么来到四楼的阿布阿加家,催促后者给自家菜园浇水。阿布阿加赶紧拎着水桶下楼。

阿布阿加之所以“闻令而动”,原因就在“奖励”。彝欣社区每户人家都分得一块20平方米大小的“微田园”。每月,楼栋长会给每家“微田园”管理情况打分并张榜公示。年底,根据各月分值评出奖项。其中,分值最高者将会获得现金或家电等奖品。分值较低者,将会被社区谈话等。

彝欣社区党委书记王华说,用“微田园”调动大家的劳作积极性,只是彝欣社区诸多考核指挥棒中的一个。其目的在于,防止社区治理变成党员干部的“一头热”,不断推动搬迁户们养成好习惯。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一些能够激活搬迁户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办法和新举措,争取早日帮助他们变成居民、市民。”吉力阿体说。

增收门道

光明镇彝欣社区

常态化劳务输出3000余人

自2019年底以来,累计设置公益性岗位125个。同时,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常态化劳务输出3000余人,实现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截至目前,社区1696户均已实现摘帽。

光明镇甘哈觉莫村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号召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已形成青花椒、藤椒、茭白、羊肚菌、竹荪菌等特色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800元。

鲁基乡中坝村

活用政策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新建医疗延伸点、农贸市场、中坝村文瀚小学、中坝幼儿园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中坝新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组织贫困户407人外出务工、提供公益性岗位74个,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社区新事

扶贫安置点有了社工组织

“啪——”的一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楼道灯亮起,喜德县彝欣社区工作人员掸了掸手上的灰。顺着灯光望去,小房间里的被褥,连个折痕都没有。

从去年起,靠近喜德县城的彝欣社区陆续迎来上万人入住。其中,有不少是老人。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却是“一人难求”。那么,这里为何没有人光顾?

彝欣社区党委副书记吉力阿体给出答案:日间照料中心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不愿轻易迈出第一步。

怎么办?吉力阿体介绍,为解决“有设施没有人参与”的问题,2020年11月,彝欣社区尝试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凉山生辉社工服务中心,帮助大伙适应新生活。

生辉社工入驻后,第一个启动的项目就是“四点半”课堂,为社区学龄儿童提供免费的课后辅导和培训服务。阿西拉者应聘当上了实习社工,如果一切顺利,明年毕业后,他将成为生辉社工的正式员工。

“现在是做作业的时间,自己先做,有什么不懂的题就问我。”每周一到周五,作为课外辅导老师的阿西拉者会在四点半准时上线。10岁的阿呷是“四点半”课堂的常客,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只有她和奶奶在家。“四点半”课堂上,她认识了新的小伙伴,不懂的题也有老师教,每天下课,她都舍不得走。

“四点半”课堂除了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还开了课外兴趣班、国学班、行为习惯培训班等,开办短短一个月,已经吸引了30多名孩子。下一步,将组建儿童委员会,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长参与社区活动。

目前,入驻社区的社工团队正在开展入户调查,将全面摸排社区的人员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社区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我打算动员我妈妈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体验一下。”阿西拉者说,他既是社工也是社区居民,最大的优势就是好发动大家参与活动。下一步,社工团队将在社区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服务社区居民。

猜你喜欢

1、对话183丨美姑县委书记马小宁:锁定两个文旅发展目标定位 构建全域生态山地旅游体系2、对话183丨普格县委书记刘若尘:打造深度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县3、对话183丨凉山州政协副主席、金阳县委书记毛正文 :打造金沙瑶池明珠

4、美景美图 邛海湿地花香鸟语满园春5、对话183 | 甘洛县委书记陈建生:建设大渡河畔的璀璨明珠6数瞰四川之凉山篇 | 唯美视频浏览全域五彩凉山 感受阳光味道7、对话183 | 会东县委书记刘晓博:让“川滇明珠”在金沙江畔熠熠生辉8、对话183丨凉山州雷波县委书记王荣华:大山大水见证脱贫发展奇迹来源:四川日报

主编:王云

原标题:《川报整版聚焦喜德丨从“请不来”到“肯用功” 喜德校园里不止这“三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