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化合肥│锣鼓敲起来,戏曲唱起来,日子美起来

2021-01-11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文化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脱贫攻坚之路上

文化展现出动人之力

多年来

合肥市高度重视文化精准扶贫

以“思想扶志、观念扶力”为主线

在贫困地区撒播“文化种子”

在困难群众心里点亮“希望的火苗”

为他们送去“致富的点子”

营造出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

在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合肥

不难感受到

文化给群众带来的变化

感受到

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不凡力量

文化送餐

文艺惠民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舞台搭起来、锣鼓敲起来、戏曲唱起来……2020年12月,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0欢乐万家‘庐州放歌’”走进吴山镇薛店村,合肥市庐剧院的“老戏骨”和新秀们为乡亲们送上了好看又好听的庐剧演出。

(资料图)

舞台上,演员们妆容精致,服装艳丽,唱腔“得味”,韵味十足;舞台下,观众们聚精会神、喜笑颜开,喝彩不断,掌声连连。演员们动听的唱腔、扎实的功底、精彩的唱段,让薛店村村民们大饱耳福直呼过瘾,《游湖》《断桥》等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唱段,更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听得酣畅淋漓。

曾经的薛店村地处偏僻,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4年,薛店村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是吴山镇精准扶贫的重点。随着贫困而来的,是贫瘠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随着合肥市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村里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大幅提升,就连以前难见的“戏台子”也频频走进村落,为村民送上了一台台精彩的文艺大餐,让他们感受到了“文化惠民”带来的美好生活。

像这样的文艺演出,在合肥可谓是遍地开花。这不,肥西县铭传乡井王社区,“文化扶贫,携手小康”送戏进社区主题演出为当地群众奉上一场视听享受的文化盛宴。曲目《梁祝》唱段经典、耐人寻味,《双锁柜》情节丰富、腔调悠婉,庐州大鼓《肥西人民敢为先》彰显时代发展风貌、传承改革创新精神……一出出作品曲尽其妙,深深烙进了观众的心间。

“在家门口还不用花钱,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文艺演出,真是太棒了!歌里唱的富足生活,也是我做梦都想拥有的,相信靠双手勤劳致富也会逐步实现的。”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说道。精彩纷呈的演出,满足了当地群众“家门口看大戏”的美好愿望,进一步传播了脱贫攻坚的正能量,用文艺传递精神力量、树立脱贫攻坚信心。

传统民俗、大型歌舞、黄梅戏和庐剧、肥东门歌、诗歌朗诵、大鼓书、器乐合奏,“2020年肥东县第七届全民文化月”首场演出上,一个个颇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轮番登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在巢湖,一场场文化演出走进田间地头,走到贫困群众身边,“草根艺人”、民间院团自编自演,秀出了自我,讴歌了新时代的幸福美好生活,展望更加美好的全面小康画卷。

(资料图)

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筑牢文化文明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扶贫攻坚系统工程中“文化扶贫”的责任与担当。

近年来,合肥高度重视文化精准扶贫,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实施、阵地建设等举措,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夯实文化扶贫根基。依托“文化惠民”各项活动,合肥通过“送戏+扶贫”的模式,把戏台搭到田间地头、让“戏班子”走村入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活动扶智、扶志,用文化滋养农民精气神,为脱贫攻坚补足精神之钙,实现“送戏送到心坎里,扶贫扶在刀刃上”。

(资料图)

一个个专业院团、一支支文艺轻骑兵,从送戏下乡、送电影到基层、进村送书画、戏曲进校园等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到“庐州放歌”“走向文明”“炫动的音符”“戏曲大舞台”“我们的中国梦”、乡村春晚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近年来,合肥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合肥的乡土文化活动种类日益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更加富足。

文艺滋养心灵,让贫困群众由衷产生文化获得感和精神充实感,进而转化为自强不息、建设家乡的决心与力量,产生内生动力提高致富本领、增强脱贫信心。

文艺创作

滋养脱贫之果传递奋斗精神

位于长丰县杨庙镇的马郢社区,曾经没有山没有河没有产业,只有让人们无法机械化耕作的丘陵,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贫困村。2015年,以“助学、助农、助村”为目标的“马郢计划”启动,这个贫瘠村路村落的“蝶变”就此而始。

引入戏曲团,建起舞蹈房,成立陶艺体验中心,打造农家乐园、农耕体验馆……“马郢计划”让村里多了“儿童快乐家园”,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和朝气的同时,不断开发当地的特色“田园优势”,架起一座能让马郢走出贫困萧条的“桥梁”。5年时间,马郢已蜕变为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样板,返乡的村民、年轻的创客、各地志愿者怀揣梦想汇聚于此。

这段刻骨铭心的脱贫经历,这个令人振奋的脱贫成果,被改编为大型庐剧现代戏《马郢计划》,被长丰县庐剧团搬上戏曲舞台。作为长丰县庐剧团的原创大戏、2020年长丰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重点文艺创作剧目,《马郢计划》主创阵容强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何小剑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唐大康执导,著名庐剧作曲家杨世鼎作曲,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武克英任唱腔指导。

为了“唱”好这出大戏,讲好合肥脱贫故事,主创团队一次次深入马郢、扎根群众,生动演绎了马郢从贫困逐步走向小康的伟大进程,向世人呈现了一部鲜活感人、富有温度的扶贫文艺作品。去年底,作为“2020年安徽省脱贫攻坚题材优秀展演”合肥唯一入选剧目,《马郢计划》在安徽大剧院登台演出,反响热烈。

身为社会力量中的重要一支,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用文艺雨露滋养扶贫之果。在这场全民参与的伟大实践中,合肥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主旋律,创作了一批脱贫攻坚题材的文艺作品,全方位挖掘合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及先进典型,充分营造浓厚决战氛围,进一步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决胜信心。

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曲艺家协会、合肥演艺公司等承办的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方言喜剧《活宝亲家》,也是一部聚焦脱贫攻坚的文艺作品。这部由市曲艺团原创的喜剧作品,主要反映了合肥地区脱贫攻坚以及新农村建设辉煌成果,其中的一幕“一个都不能少”,更是以脱贫致富的实例为原型,讲述了扶贫干部带动乡村振兴的故事。

市歌舞团原创舞剧《风吹麦浪》,用舞步演绎脱贫故事、书写壮阔史诗。肥西县组织人员,深入全县16个乡镇(园区)、13个贫困村、17个与脱贫攻坚工作相关的业务单位,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肥西县脱贫攻坚纪实》,在讲述脱贫故事、反映辉煌实践的同时,为其他地方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借鉴经验。

合肥市各民营院团、草根艺人也积极创作,各种接地气、有温度的扶贫文艺作品不断,涵盖小品、相声、戏曲、音乐等多样表演形式,深受群众欢迎。“这小品写得太真实了,能看到很多我身边人、身边事的影子,看到他们通过努力脱贫致富后很受鼓舞,要想发家致富真的不能等靠要,奋斗才能幸福。”看了原创扶贫小品《赶猪娃》,肥西县铭传乡居民赵新荣说道。

文化传承

留住历史瑰宝唤起浓浓乡愁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是根。在合肥,有着一个个留住传统、留住文化,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和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新农村,让老故事、老建筑、老物件成为唤起乡愁的载体,通过文化传承铸魂乡村振兴。

在撮镇,盛传着“李家塘种包公无丝藕”的趣谈,说的是祖籍撮镇的李鸿章因敬爱包公,于是在自家池塘种上了“无丝藕”,让包公的“无丝藕”在李家池塘“复生”。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龙栖地”的传说,相传李家池塘所在一带,曾是祥龙栖息疗伤的地方,即便今天从半空俯瞰,依然可辨出那蜿蜒曲折的水系恰似龙形盘踞,龙头、龙眼、龙须、龙身等皆历历在目。这里还有传说中的“丁井”、龙王庙、“假山叠水”等,也有“门歌”“小刀戏”等地方传统文化。

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历史赋予撮镇的瑰宝。开展新农村建设,打造富强新农村,撮镇在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坚持把深入挖掘村落文化底蕴作为提档升级的主要抓手,以文化装点乡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

如今的撮镇,在曾经的李家池塘上,“长”出了万亩荷田,并逐渐建成一个集休闲、避暑、观赏、科普、展示等于一体的龙栖地生态湿地公园。连续12年,撮镇“荷花节”如期绽放,以满城荷香、多元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肥东、走入撮镇。撮镇以“荷”为媒,以“节”会友,打造荷经济、塑造荷形象、铸造荷精神,走出了一条“旅游+农业”之路。“荷花节”不仅是展示撮镇、展示肥东的靓丽窗口,更是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提起吴山镇,人们总会想起吴山贡鹅,但其实属于它的“文化标签”还有很多:吴王故里、铁字之源、千年古镇、吴山庙会等等,其内拥有吴王墓、公主坟、吴王庙、百花公园、杨渥古街、贞节牌坊、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和纪念馆、叶挺将军旧居等历史遗迹。其中,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创立者杨行密及女儿百花公主所留踪迹的“吴王遗踪”景点,被评为合肥“十景”之一。

悠久的历史带来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吴山的一张镇域名片。吴山镇以“文化牌”为先手,着力厚植古镇文化记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古风古韵和“千年古镇”的历史风貌逐步显现。灰砖外墙、雕花门窗、复古店招,走进今天的吴山镇庙西老街,仿佛一下子穿越时空,步入了记忆中的那个时代。街边古香古色的房屋造型各异,景观小品不经意间点缀在街头巷尾……独具匠心的设计不仅燃起了古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吸引着很多周边的游人慕名而来。

(资料图)

古镇“庄墓”,开埠始于春秋,得名于宋,元、明时期兴起,盛于近现代,历代传承、沿用至今,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据考证,庄墓镇商代属虎方,西周属淮夷,春秋初期属夷虎,后为吴楚交争地属楚地,而“庄墓”之名正因楚庄王墓而得。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庄墓镇深挖历史文化、地名文化,做优、做强庄墓文旅+农旅,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楚风古韵”旅游小镇,全面展示楚文化的魅力。

(资料图)

杨庙镇马郢社区将“乡村”本身作为产品,由政府推动引入志愿者和高校等社会公益力量,并逐渐实现金融、政策奖补、宣传、客流、电商等全方位帮扶,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这个曾经“人人都想逃离”的马郢一扫萧条,“活”了起来。文艺民宿,戏曲农家乐,陶艺体验中心,文艺清新的咖啡图书馆,以公益、自然、农耕为主题的游学营地,融亲子教育和乡村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旅游……渐渐地,马郢开始成为当地“网红景点”,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流连忘返,越来越多的创客来此扎根创业,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家乡发展。

(资料图)

文化+消费

直播带货拓宽脱贫新路子

文化赋能,新农村焕发新活力。“这一树洁白的小花就是百花菜,它生长在大山深处,享受阳光和泉水的滋养,是绿色食品,可凉拌,可红烧,味道极其鲜美!”在庐江县汤池镇,又一场农产品“直播带货”开始了,“带货主播”走进种植基地,现场展示当地的特色蔬菜。直播结束,一张张订单纷至沓来,不到24小时,有着独特鲜香的百花菜就送到城市的超市货架。

有着“汤池山珍”美誉的白花菜,是当地特有的一种蔬菜,公元前48年至13年间的西汉宫廷就有食用记载。可是,或许是“养在深山人未识”,白花菜在外地却频频受冷。汤池居民、36岁的贫困户苏杰清楚记得,他第一次在庐江县城卖白花菜,3天只卖出了10斤,后来辗转到合肥卖还是卖不动。2019年初,庐江县电商扶贫产业园电商销售平台成立,“上架”了庐江县17个镇280多种当地有特色的农产品。其中,白花菜作为名牌产品推向全国,并“走进”了农产品销售直播间,第一次直播就下单1000多单、2000多斤,成为“安徽省热销扶贫产品”。

庐江县万山镇的果农宋超,也见证了“直播助农”带来的奇迹。草莓是万山镇农民的致富产业,全镇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可是因为疫情,往年排长龙采购的卡车不见踪影,这可把种植户愁坏了。万山镇请来了本镇“网红”,走进草莓基地“直播带货”,开场后不久,网店粉丝人数一路上涨,“点赞”“下单”不停刷屏。一场直播接了3000多单,草莓卖了2万斤,茶叶2000斤,鸡蛋2万多枚。

“真没想到,一根网线让草莓飞出了山村,直播成了新农事、流量就是‘新农资’,”宋超感叹,一场直播,让他们的草莓火了起来。体验过“直播带货”之后,宋超也在网上开了直播,他和种植户一起每天直播两小时以上,将万山草莓卖到全国各地。

随着消费模式的变化,电商和直播已经成为新兴主流购物方式,短视频、“直播带货”等网络营销行业也随之兴起。推动互联网营销,尤其是新兴文化产业“直播带货”的创新发展,让其在拉动消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新路子。合肥市各县市、各部门、各企业、媒体等,先后迈出了探索的步伐,掀起了“直播助农”“消费扶贫”新模式。

2020年夏天,市工商联联合部分知名企业家,开展“民企扶贫·助农直播”公益活动。为消除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安全的担忧,主办方对直播产品质量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农户签订产品质量承诺书,明确产品质量责任,规定售后服务要求。当天直播,上架13款农副产品,吸引了2.3万人次上线参与,短短一个半小时成交1000余单,包括5400枚土鸡蛋、1539斤奶油南瓜、1332斤虾稻米、912罐肉松及535斤瓜蒌子和177只散养鸡。

“我们今天播的这些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请大家多多支持……”2020年的“双十一”,梁园镇年轻干部王善搭档村干部刘红艳变身“带货主播”,为本地农产品代言、助力消费扶贫。持续数小时的直播活动中,两位“带货主播”倾情推介了梁园小鳖、酥饺、狮子头、手工挂面、梨子等特色农副产品、老字号,详细讲述了这些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特点、口感等等,吸引了众多网友前来围观。

巢湖市槐林镇,令村民稀奇的“扶贫茶叶线上‘云’直播助销活动”,在年晟农业茶厂“上线”了。在直播中,“带货主播”推荐了槐林镇3个品种新茶,走进茶叶生产车间现场展示新茶制作工艺,并带领网友“云参观”扶贫茶叶生长环境和长势。短短1个多小时的直播,吸引了3800人次在线观看和互动,线上线下下单销售量共216斤,直播结束后线上商城销售数量仍在不断攀登。

直播带货+脱贫攻坚,推动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超短链”,打通了扶贫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不仅让扶贫产品销售更直观、更便捷,也有利于提升扶贫农产品品牌提升,最终可以带到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场场“直播带货”,带的是货暖的是心,合肥市各界用新模式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力量,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智慧。现在,已有“试水者”在谋划以电商倒逼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电商产业链增值空间,带动更多农民“触电”致富。

江淮晨报全媒体发布中心出品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记者/王靓 摄影/高博

原标题:《文化合肥│锣鼓敲起来,戏曲唱起来,日子美起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