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全六度十育人!复旦大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 你身边的“十三五”⑧

2021-01-12 2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们集体学习。(成钊/摄)

教师社会实践团在雄安新区考察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集体备课。(朱玮/摄)

2020年4月29日,复旦大学战“疫”青年说系列微课视频上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护士、武汉抗疫前线最年轻的火线入党者张叶麒带来第一讲《战“疫”前线的“男”丁格尔》。

2020年8月,复旦大学校园大师剧《陈望道》首次走出校园,在陈望道老校长家乡义乌公演。(任子安/摄)

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在云南省大理州开展义诊。(刘小琴/摄)

新时代,如何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018年9月,复旦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0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两年来,学校党委谋划布局、系统探索新时代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体系、新思路、新方法。

复旦大学贯彻“三全育人”要求,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育人空间场域,构建“三全六度十育人”工作格局。着力形成各种育人元素作用充分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文化全面养成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实施“六度空间”协同育人工程,有效贯通第一课堂、书院和学生生活园区、科研与创新创业、劳动和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网络新媒体;推进教师思政、思政课创优、课程思政攻坚、书院立德修身、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劳动教育、网络育人、组织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等十项重点任务。

何为“三全育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三全育人”本质上,就是把一切育人元素都调动和利用起来,把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何以“三全育人”?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指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目标在育人,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关键在综合,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问题;重点在“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激发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厚植理想信念沃土,让红色基因在时代篇章中擦亮育人底色

上海市国福路51号的小楼里活跃着一群年轻人。在这座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曾经的寓所,如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这群来自复旦大学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参加展示馆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了“90后”“00后”青年学子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与决心。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小“火种”们无不激动振奋。

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法学院2020级博士生纪明岑表示,总书记回信中两次提到“坚定理想信念”,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之“钥”、精神之“钙”,也是复旦大学种下的红色基因和师生一德、追求真理、作育国士、维护国家的精神与使命。

两年来,在学校党委的直接关心指导下,这支由30名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组成的队伍,已经服务来自校内外各界参观者6万多人次。他们宣讲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长,理想信念越发坚定。

深扎信仰之根,深挖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育人,赓续红色基因,复旦大学全面实施“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

“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复旦师生备受鼓舞,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热潮,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学进心里、担在肩头、落实在行动上。

出版研究文集、开展学术研讨、举办主题展览、发行纪念邮票、演绎大师剧,成立望道研究院、招收本科“望道班”、启动建设望道图书馆……2020年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作为“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系列主题活动共同精酿“真理之甘”、精炼“信仰之源”、精铸“望道之路”。

2020年7月1日,在复旦大学“红色基因永传承,百年奋斗再出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赓续红色百年·365行动”正式启动。全校46个二级党组织、939个支部和1.9万余名党员,以每周一个院系接力开展“赓续红色百年”主题活动、每天一个支部主题党日展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复旦百余年历史中蕴含的深厚红色基因,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多样形式,转化为蔚为大观而又润物无声的育人资源,厚植理想信念沃土,催化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

建强“主力军”,让教师队伍在全面成长中提升育人能级

复旦大学既坚持目标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又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关键难题,分批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形成“4+4+N”的梯次格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育生自育师始”,2019年,“强师行动计划”首先推出。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实践立行,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师德养成,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着力建设一支能胜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求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9年暑假里,78岁的陈恕行院士来到河北,瞻仰西柏坡革命旧址,感受正定县乡村振兴新貌,考察承载“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回国工作的青年研究员顾宇,则远赴云南省永平县,了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历程。

与陈恕行和顾宇一起出发的,还有复旦大学47个院系的520名教师。他们组成5个校级社会实践团和29个院系社会实践团,分赴重庆、河北、广东、云南等10个省区市,读中国、明国情、悟使命,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汲取学术养分,激发创新力量。

在“强师行动计划”中,国情考察是重要一环。广大教师来到实践一线看社会发展变化、体悟人民需求,更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落脚点是讲使命担当。从30岁出头的青年教师,到78岁的院士,每位实践团成员都认真地写下了考察体会,而集中的表达就是: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

学校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要求,以思想强基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围绕“自律要严、立身要正”的要求,以师德固本引导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围绕“思路要新、视野要广”的要求,以实践立行强化教师实践锻炼机制。

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激发教师教书育人主体活力,健全师德评价机制,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践行初心使命,也离不开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教书育人评价机制改革”作为第二阶段四大行动计划,在2020年重点推进,以分类评价为基础,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机制。

做强“主渠道”,让思政能量在课堂教学中叩击育人强音

2017年11月,复旦大学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没有经验和教案可循,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打造这门思政“金课”专门成立教研室,自主研制教学大纲、出版教辅材料。经过3年建设,这门“解渴”的思政“金课”,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这套课程建设方案已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参考建设方案,供全国37所重点“马院”开课使用。

在第一阶段四大行动计划中,“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和“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的目标,正是在于做强课堂“主渠道”。如今,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已建示范课程412门,全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蔚然成风。

“我正在武汉前线,想先给同学们送上几句话,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与大家共勉!”2020年3月3日,复旦上海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生迎来了特殊的一课。屏幕另一端为学生们讲课的正是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抗疫一线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故事融入课堂,成为最鲜活的育人素材。

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停工,课程育人不断线、不掉线、不下线,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阶段,复旦大学积极探索网上教学的课程思政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入抗疫思政元素,讲解制度优势。

在“当代国际关系”课程中,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员沈逸,将全球新冠疫情分析引入全球治理的专业课教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徐志平用虚拟现实技术向学生展现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如何进行模块化组装的形式构建……各门课程结合讲授内容,教育学生在抗击新冠疫情阻击“大战”、疫情防控“大考”中读懂中国之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与抗击疫情同向同行。

创新多维途径,汇聚多元力量,构建全校育人共同体

书院立德修身、研究生思政、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在两个阶段重点推进的“4+4”专项攻坚行动计划中,更多维的途径在创新中发挥作用,更多元的力量在汇聚中提升能级。

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以复旦大学5位老校长命名的五大书院各具特色,是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是学生自管的教育平台。以书院为载体,“五维育德”生动彰显。

坚定学术报国、推进科研育人,是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天弩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

为破解未获许可飞行的无人机对公共秩序造成的干扰和带来的安全隐患,天弩团队设计的“天弩”空中反无人机系统成为一支“利箭”。该系统集自动识别、跟踪、打击功能于一体,具有可超视距、低成本、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将更加高效地排除安全隐患,维护公共安全。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学子们更加明白了科研要解决实际问题,更坚定了科研报国的信念。团队负责人之一、航空航天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王亮说:“我们会坚持做下去,用科技创新践行复旦学子的使命和担当。”

当校园所学与社会实践相遇,焕发的生命力成为学子们成长成才的滋养。在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中,学校党委鼓励学子们“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肩膀承担责任。

与社会实践项目并行,复旦大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支教支医活动,2018年以来参与人数超过7000人。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接力服务西部22年,348名志愿者赴宁夏、贵州、新疆、云南、四川、青海六地九校开展支教扶贫,点亮贫困地区孩子的人生梦想。

2020年8月,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先后前往重庆石柱县、大理永平县开展健康义诊、临床示教、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卫生调研等医疗志愿服务,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复旦大学也在加快构建具有复旦特色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一方面,建强用活网络育人平台阵地,密切关注媒介形态变化,及时在社会影响力大、学生喜爱的新兴网络平台开设账号,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多元立体的网络育人平台群。另一方面,繁荣网络育人产品供给,积极培育“正能量、高质量、大流量”的名站名栏和精品项目。

学生理想信念更为坚定,教师育德意识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基本形成……两年多的改革,成效初显。“我们深知立德树人是永恒使命,‘三全育人’是系统工程。”焦扬强调,复旦大学将进一步着眼体系构建,把改革成果巩固扩大为制度建设成效,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链接·改革经验谈

发挥育人主体作用 形成育人合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激发师生员工所有人的主体作用。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复旦大学一方面建章立制、立梁架柱,着力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实践载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好抗疫思政大课堂,在全体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中间开展“三全育人我当先”“服务师生我创优”“报国成才我奋斗”活动,浓厚“三全育人”氛围,全面调动所有人员的育人意识,形成育人合力,把综合改革转化为全校上下的集体行动。

“三全育人我当先”:

育人者先受教育,激发教师育人主体活力

“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上一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与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互动交流”“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这“四个一”活动,是“三全育人我当先”的主要抓手。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悟、行相结合,通过党员教师这个“重点半数”引导激励教师全体以高度责任心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2019年,围绕“三全育人”,36个院系共组织开展了178次专题学习,参与教师3386人次;开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公开课43门次、院级公开课248门次,264名教师主讲了公开课、1656人次旁听了公开课;2690人次教师在活动期间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人均1.1次;36个院系160个教职工党支部全部开展了“三全育人我当先”主题党日活动。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4821门次课程移至“云端”,4000余人次教师参与其中,坚持停课不停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在线教学改革,全力确保超过100门必修课程按时开课,线上授课与线下教学同质同效。从前线援鄂医疗队员到后方广大教师群体,从人文社科到理工医科,众多教师都自觉把抗疫案例与成就主动融入课程教学,讲好抗疫故事,讲述制度优势,教育学生在疫情阻击“大战”、疫情防控“大考”中读懂中国之治。

通过学习与实践,教师们进一步提高了对育人使命责任的认识,对自己如何更好育人进行了再思考、再谋划,激发了教师课程育人、科研育人、课外育人的积极性;各院系也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些机制性做法,通过党员教师当先,带动全体教师投身“三全育人”。

“服务师生我创优”:

转型升级强化保障,暖心变化引领风尚

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师生为中心”转变,大力倡导“争先进、作表率、促发展、创一流”理念,用一流服务为立德树人提供坚强保障。随着“服务师生我创优”实践活动的推进,机关、后勤和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越发明确了目标。

“首问负责制”“AB角工作制”“收件回执制”“限时办结制”“挂牌服务制”“服务评价制”被进一步落到实处,规范机关服务标准,提升管理服务育人意识;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搜集提升服务效能“金点子”,承诺服务师生“一次办结”事项,增加一批“线上办理事项”,聚焦师生高频需求,提升管理服务育人效能;“文明窗口”评选、“服务明星”评比和“青年文明号”创评,让榜样引领机关新风尚,不断强化“服务育人”理念,树立“平凡岗位建新功”的目标。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党委依托“三线联动”,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五个一线”工作原则,让党的领导、防控举措、政治优势、资源配置、各方力量汇聚在一线。从每日“平安复旦”全员“打卡”到全校各关键场所管理,从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和处置链到联络采购和捐赠渠道,成百上千校园战“疫”者坚守岗位、严守校园,把防疫责任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最生动的育人教材;从抗疫纪录片《待到卿云烂漫时》到抗疫专题展《待到山花烂漫时》,管理服务部门精心策划,把生动鲜活的抗疫故事、举国动员的体制优势作为“三全育人”教材,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制度自信教育。

“报国成才我奋斗”:

学深悟透有心动,知行合一有行动

“通读一本理论学习读本”“参加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参加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提一条服务学校建设发展的建议”“参加一次‘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联系群众‘1+1制度’开展一次结对谈心谈话”“树立一个奋斗小目标”“写一封信给2049年的自己”“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报国成才我奋斗”教育实践活动中,这10项具体目标发挥指导功能、载体功能和检验功能,帮助学生党员学深悟透、弄懂做实、知行合一。

2018年,学生全年递交入党申请书1048份,2019年全年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上升到1362份,其中有1083份在主题教育期间提交。2020年9月至11月报名选调生为2086人次,相较2019年全年增长47.9%。21场“报国成才我奋斗”的系列讲座、本研支部积极参与的微党课、理论宣讲比赛、“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实践分享会等,在校内广大师生中营造了积极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论,感受新时代脉搏,思考责任担当。

抗击新冠疫情“大考”中,党建思政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转到网络空间,通过“键对键”,实现心连心。成立在鄂学生临时党支部,推出战“疫”示范微党课、战“疫”青年说系列微课,开展“战‘疫’中的党员担当”系列主题党日和线上抗疫主题团日活动……复旦学子们深受教育、勇担使命,交出了一份份“报国成才我奋斗”的答卷。2363名复旦学子主动请缨,力所能及地开展各种志愿服务。“鹅旦梦”团队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线上义务家教,累计服务上万个小时;公共卫生学院15人的学生团队开发出口罩预约配售系统,助力缓解上海口罩供应紧张的燃眉之急;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多语种服务队将医院问诊模板和社区走访问题清单翻译制作成《预诊预判多语口袋书》,提供给医院和街道社区使用。

有心动,学子们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有行动,学子们服务社会更加主动;有响动,学生群体中报国成才氛围更加浓厚。

来 源

《中国教育报》

文 字

李沁园 何叶

摄 影

成钊 朱玮 任子安 刘小琴

编 辑

梁好 殷梦昊

原标题:《三全六度十育人!复旦大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 你身边的“十三五”⑧》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