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史博览】追思盎然先生

2021-01-13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著名社会活动家,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秦腔艺术协会主席盎然先生,于新年伊始第二日病逝于古都西安,享年88岁。

盎然先生与我都是蒲城县南凤凰岭畔宜安村人,算得上最近的乡党。先生是我家乡走出的文化名人。虽然我多年在外,两人交集不多,但忽闻噩耗,犹不胜唏嘘!

盎然

在我心目中,盎然先生是个干大事的人,有点像先前敢为天下先的秦士。他有两部轮子,一是书画,一是秦腔。他足踩这对风火轮在艺术的天空自由遨翔,直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弄得风生水起红火之至。别的且不说,只他数十年来在海内外成功举办100多次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一宗,便可窥其一斑。难怪有人说:在西安文化艺术界不知道盎然,就好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民国人不知道蒋中正一样孤陋寡闻。

盎然先生,本名李浩,盎然是他的别名,却以别名名世。宜安村本是一块风水宝地。唐代大哲学家、为《秦王破阵乐》作曲的大音乐家吕才的陵冢就在村旁凤凰岭东侧,而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寇遐先生的故里则与之比邻。再加上他的父亲本是民间戏班的成员。这些艺术的因子便深植于盎然先生的血脉之中。

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代秦人一样,盎然先生则将自己终生奋斗的坐标定在了推介和振兴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上。

上世纪80年代初,国人刚挣脱“四人帮”精神桎梏,文化艺术正处于复苏期。盎然先生便抢得先机,率先在西京城揭起了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大旗。别小觑这个民间的艺术团体,它差不多将西京城艺术流派和各路诸候绾合其中。这里有长安画派的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王西京、王子武、李世南、黄胄、吴三大、傅恒学等,亦有黄土画派的刘文西、陈光健等,一时大师如云,精英如雨。若无盎然先生如古时连横家张仪一样高超的活动能量,包容江湖的云水襟怀,要统领这样一支庞大的艺术陕军,无疑于天方夜谭。

数十年间盎然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先后为刘文西、陈光健、王西京、李亚婷、戴西斌、吴三大、石宪章、石瑞芳等举办个人书画展数十次,一次又一次地在北京艺坛刮起强劲的西北风。尤其是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金龙杯全国名人名家书画大展”,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名家之多,当时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前来观展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文化部长贺敬之,文联主席高占祥,公安部长于桑,中共中央对台办主任汪锋等;在京的书画名家崔子范、何海霞、黄胄、吴作人、启功、范曾、韦江凡等也纷纷到场祝贺。盎然先生在京每每弄出的这种大响动,不只对于西部书画艺术,就是对于全国艺术界而言,也具有着引领风气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在书画界能有如此巨大的活动能量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已属不易。然而盎然先生却远不止于此。他对秦腔的贡献,有点像乾隆朝将秦腔搬上北京舞台的魏长生,富有传奇色彩。

上世纪80年代末,古老的秦腔艺术一直在低谷徘徊。盎然先生不遗余力地为振兴秦腔而奔走呼号。1989年,盎然先生主动发起主办了西北五省(区)民族戏曲邀请赛。这是西北五省(区)合力振兴秦腔的历史性盛会,在西北文化史上当属一大创举。来自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2800名演职人员,在西安9个剧场演出68台晚会,历时20天,规模前所未有。京剧名流刘长瑜、李维康、耿其昌、尚长荣、杨春霞等纷纷莅陕祝贺。2002年,为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盎然先生又主办了陕西省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省内外40多个表演团体2000余人在西安演出大小剧目46台,亲临剧场观看演出的达5万余人次;电视台选录10台节目,收视人数高达10余万人,再一次在大西北刮起秦腔旋风。

盎然先生爱秦腔,那是入骨入髓。陕西戏曲研究院搞“西安天天有秦腔”演出活动已多年了,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财务,他都慷慨解囊,从不吝惜。有时包场突然有变,缺少观众,他立马找人包。有时实在找不下,他就自掏腰包,用来救场。看到自己千辛万苦“化缘”得来的钱“抛撒”在秦腔事业上,他别提多痛快,简直是乐不可支。这不由令笔者想起了那些黄教徒。他们吆着一群羊、用牦牛驮着钱物千里迢迢赶到塔尔寺朝拜宗喀巴,羊子和牦牛逐一做了祭品,所带钱物也全部花在了佛的身上,最后笑嗬嗬地空着两手归去。那种神圣与虔诚,实在令人动容。盎然先生恰是这样。只不过他笃信的是至神至圣的秦腔罢了,秦腔即是他心中的佛。他和那些黄教徒一样,为了各自心中的佛,都是舍得付出、乐于奉献的。

省上一位老领导曾经以“桥师”来比喻盎然,意谓他是人民大众和艺术家之间搭桥铺路的工程师。这个比喻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以他的人生轨迹观之,盎然先生的这两部轮子,始终围绕主旋律飞动,始终循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效力这个主轨道运行。他多次组织艺术家举办书画义卖、戏剧义演活动,先后为赈济灾区、支持希望工程捐款数百余万元。在贫困的山区,偏远的乡村,熙攘的社区,火红的军营,频频可以看到盎然先生带领书画家和演员慰问表演的身影。有一个数字,不由你不吃惊:那就是多年来盎然先生组织艺术家为基层和社会各界赠送书画作品竟高达20000余件。不言而喻,盎然先生对于建设书香社会的贡献可谓大矣!

盎然先生的接地气,还体现在他的故乡情结上。他有着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他是从渭北这方黄土地上走出的文化名人,用文化艺术回报桑梓是他的心愿所系。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带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名演员和导演,多次下到故乡宜安村,为村里文艺宣传队排戏,一住就是大半年。在研究院专家指导下,村里先后排了《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三本大戏。由于唱腔设计优美、台架漂亮、布景新颖而斐声四乡八镇,连演阿庆嫂的那位农村姑娘变变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角儿。2013年文化下乡,盎然先生带着省府的名演员、医学院的医疗队,还有一批书画名家,专意回了一趟宜安。台子就搭在村中央,医务人员排一长溜桌子为群众义诊,书画家们现场为村民写字作画,而演员们纷纷登台把自己的拿手好戏演给观众。看到父老乡亲们听戏时那副滋润劲儿,盎然先生乐得合不拢嘴,他不断地从手提包里掏出整盒整盒的香烟和糖果朝人窝里撂。这就是被村人称为乡党的盎然先生回到家乡的牛气。

盎然先生平生唯务大事,把平凡的生命演奏得轰轰烈烈。这种追求,与蒲城同乡李仪祉家族“要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家训,如出一辙。2015年一天,笔者赴书院门书画艺术研究院拜访盎然先生,问他近日做什么,他慨声回答:不日将有大动作。接着他告诉笔者,陕西文化人素有爱国传统,当年易俗社赴北平抗日前线演出《山河破碎》《还我河山》二剧,一举震惊全国。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他正和有关方面联系,积极筹办一次全国性的大型书画活动和一场以秦腔为主的大型演出,以此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你听听,这哪里是一个耄耋老人说的话,浑然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狂啸!

“要做大事,不做大官”,这正是盎然先生一生行事的写照。

如今盎然先生大去,周天寒彻,天地同悲!

祝盎然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李高田

原标题:《【文史博览】追思盎然先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