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究型业务如何促成新业态?看福建气象人的探索!

2021-01-14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研究型业务

应该是一棵树

用户

“以前拿到气象预报,我们还要自己琢磨着减几度,现在可方便了!”福建漳平生富生态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富说。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域永福镇有成熟的台湾高山茶产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0年以前,永福镇所有台商拿到的服务产品都只是依据漳平市城区的气象信息而来。

此前,视野、人手、技术上的短板限制了漳平市局进一步探索。2020年以来,全省推行研究型业务倒逼漳平气象部门自我革新,实现了省市县预报服务平台、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等的本地化应用。

精细到乡镇的服务产品一键生成,再加上地面观测实现自动化,让业务人员有更多精力投身自主科研。

“县局还派预报员来市局交流学习三个月,带着科研任务来,效率高,人才培养快。”龙岩市局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之一赖巧珍说。从2月起,该团队对接漳平,助力县局聚焦发展“农业+旅游”综合生态气象服务。

龙岩市局建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县局制度

而2019年,赖巧珍也曾去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客座交流,参与暖区暴雨等关键技术研究。

“从定性预报到逐周滚动的定量化台风评述和路径预报,都是在业务需求驱动下往前走。”省局持续性天气事件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高建芸说。

10支气象科技创新团队成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支撑力量,分散的科研课题被归拢为灾害性天气探测技术、形成机理和防御技术三大主攻方向。集约、协同、特色发展,让科研的格局更大、生命力更强了。

从高建芸到赖巧珍、陈红菊再到陈建富,只是福建研究型业务的一个缩影。

这棵“大树”,从根系到枝叶都跃动着蓬勃生机。它茁壮成长的秘密,是还在种子形态时就刻入基因的思路:研究型业务,从业务服务需求中来,且要落实到业务服务一线去。

种子

将天气雷达探测应用于日常林火监测、预警及火灾扑救指挥,最初只是张深寿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念头。

2011年,时任龙岩市气象局雷达站站长的张深寿在观察雷达回波时发现,没有降水过程时也常出现莫名回波。比对林火发生时间后他意识到,那些可能是烟尘回波。

在与林草部门深入沟通后,张深寿和同事迈入了福建天气雷达应用新领域,研究成果惠及江西、广东等地,其新一代天气雷达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关键技术应用获得2019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龙岩雷达探测的多个区域林火回波图

“只有需求推动的科研,才能实打实地回应需求。”张深寿说。但他眼中破局的关键,也往往是许多地方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气象部门看到了需求增加下精细化服务存在的缺口,却苦于没有能力再向前一步。

但是,无论是初成体系的探索,还是灵光乍现的觉醒都绝非徒劳。这些力量分散在各个业务岗位中,等待一朝拔地而起、扶摇直上。

萌发

2018年,中国气象局开启研究型业务建设试点工作。2019年,省气象局布局“一区一市一台一县”研究型业务试点工作,以厦门、龙岩、武夷山和平和等市县为抓手开始第一阶段的探索。

探索之初,基层研究型业务急需破解三个问题——

“想不想?”关键在人心。“必须让业务人员充满热情、无后顾之忧地身兼科研之职。”龙岩市气象局局长陈敏艳说。市气象局在建立激励和培养机制的同时,集约人才组建团队,建立业务值班和科研服务轮岗的流动机制,保证每个团队一年至少有三个月时间专注于科研。

“会不会?”重点看方向。“基层人手、资源有限,找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作为突破口才是当务之急。”平和县气象局局长罗淑英表示,平和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县气象局决定以此为主攻方向。龙岩鼓励发展“一县一方向”的思路也给了其他市县有益参考。

热带果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制定涵盖蜜柚、百香果等16个品种的特色果树的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能不能?”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各地探索不乏亮点——厦门以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为核心,建立区域性开放工作平台和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基地;武夷山以气候观象台建设为抓手,发展观测研究型业务;泉州攻关高山气象景观预报模型核心关键技术,率先推出雨雾凇专题高山气象景观预报服务,为景区带来12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

泉州九仙山雾凇

尽管各个试点方向各有不同,但行动部署中仍然存在相同的脉络:集约——集中核心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深耕重点领域。这会是未来基层研究型业务的发展方向吗?

抽芽

实践给出肯定的应答。

在省气象局2020年印发的研究型业务三年行动计划中,“省级引领、一市一中心、一县一方向”三级协同有力的研究型业务发展模式正式确立,生态、农业、旅游、海洋四大行业服务联盟建立,福建的研究型业务自此全面铺开。

“这意味着市县被赋予更大的能动性,也需担起更重的责任。”福建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苏万康说。

而省气象局则作为全省研究型业务的统筹者、科研“头雁”和技术“后盾”,持续夯实智能监测、智能网格预报和智慧气象服务业务,升级三大预报业务平台,为市县突破科研瓶颈、打通预报服务一体化业务流程创造了条件。“这是基石。”苏万康说。

福建短临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界面

基石之上,立机制为“梁柱”。其中,“1234”指标尤为醒目:

1

各设区市局需组建1支15人以上的基层研究型队伍

2

成立2个以上研究型团队

3

技术、人才、制度3者合力

4

在观测、预报、服务、科研4方面做出实效,形成“服务-评估-科研-服务”应用型气象科研链

“梁柱”之上,汇聚全省气象科技资源打造“1314”气象科技创新平台,瞄准过岛台风、暖区暴雨、延伸期预报等的攻关研究屡获突破;10项配套人才流动和创新激励措施相继出台,其中新增研究型科研专项和重大专项,经费首次列入省级财政范畴。

根系牢了,树干挺了,枝叶延展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树活了

在全省一盘棋推动下——

近两年来,全省气象部门负责、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课题4项,获得经费支持560万元。

暴雨预警提前量显著增加,多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1小时50毫米强降水临近预报命中率57.7%;逐3小时客观产品TS评分达0.189;暴雨预警信号命中率达94.4%。

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专项带动省、市、县三级人才开展研究型业务,相较往年,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申报单位数量明显增长。

推 荐 阅 读

都说全球变暖,为何今冬这么冷?|专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

近些年最冷҈的一天?寒潮叠加“风寒效应”惹的祸!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原标题:《研究型业务如何促成新业态?看福建气象人的探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