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人大首用四种颜色解析立法体系,今年拟制定修改7部法规

2021-01-14 14: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现代快报讯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2021年南京有哪些立法计划,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1月13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现代快报记者从工作报告附件《南京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看到,南京今年拟制定修改7部法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保护和传承南京的“红色文化”,将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向建党100周年献上一个红色“法治大礼包”。

问计于民

四种颜色浓缩人大立法工作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南京人大常委会坚持问计于民,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立法中反映社会群众的呼声和愿望。

对于本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用四种颜色来概括:围绕铭记南京的“黑色记忆”,制定了“国家公祭保障条例”;围绕推动南京的“绿色发展”,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条例”;围绕保障南京市民的“蓝色幸福”,及时作出“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制定了“养老服务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社会治理促进条例”;今年,还将围绕保护与传承南京的“红色文化”,制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今年拟制定修改的7部法规,是如何确定的?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正陆介绍,2020年9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定向征集2021年立法项目,并通过“南京人大”官方微信等平台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合并整理后共计33件。11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研究讨论了2021年立法计划,包括拟制定修改的7部法规项目,此外还有预备项目2件、调研项目4件。

“这些立法项目和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是老百姓和南京500多名市人大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姚正陆说,一直以来,立法机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履职尽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立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传承“红色基因”

拟制定江苏首部关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综合性法规

△2019年7月2日,市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朱占立/摄

南京是一座文化名城,也是一块红色文化的热土,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南京多元历史文化内涵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姚正陆坦言,南京红色文化遗产众多、现状复杂,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遗址保存完好率不高、品牌创建缺乏创新等问题,亟需加强立法保护。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南京拟着重制定《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修改《南京市雨花台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在这一重要节点,围绕红色主题开展立法,点面结合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而深远。其中,《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将成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本法”,也有望成为江苏省首部围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综合性法规。

红色文化资源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齐名。如何“弘扬雨花英烈精神,用好用活雨花台红色资源 "?对此,今年拟对《南京市雨花台区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重新立法,制定《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与管理条例》,特别注重从风景名胜区向红色纪念地、从以旅游与瞻仰为主向以保护与教育为主的立法转变。

构建“蓝色幸福”

立法有温度,关注流动人口、小区物管等问题

△2020年4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二次常委会,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进行专题询问。肖日东/摄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用法律提升民生质量,书写百姓稳稳的“蓝色幸福”,这一直是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鲜明特色。

7件立法项目中,《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南京市装饰装修管理条例》《南京市邮政条例》都与民生热点密切相关。

南京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创新名城,连续四年市委一号文聚焦创新。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南京有300多万流动人口,如何做好这部分人的服务和管理,吸引留住创新人才?2020年底,市人大常委会二审通过的《南京市社会治理促进条例》已经搭建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作为配套立法,市人大将制定《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

“这部法规体现立法理念上的转变,强调将服务与管理并重,流入与流出并举。”姚正陆介绍,条例将为流动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服务与权益保障提供法律支撑,突出南京“博爱之都”的定位,同时激发城市活力,吸引各类人才向南京集聚。这也契合2021年市委一号文件强调人才创新的精神,旨在打造宜业宜居的“大蓝鲸”。

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南京12345政务热线统计显示,关于小区物业的投诉量居高不下。要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首先要做好小区治理这篇“大文章”。2020年,南京首次启动“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计划将原先《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中与《民法典》不一致的情形尽快修改,规范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主要涉及表决的基数及比例。

电梯安全管理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南京电梯数量突破10万台,随着使用量的增长及大批电梯进入老旧期,电梯安全管理面临较大压力。《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的修改将密切关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三无电梯”综合治理,破解相关难题。

推动“绿色发展”

为山水资源系统化立法,今年拟加快研究长江岸线保护条例

△2019年5月16日南京市全国、省、市、区、镇、五级人大代表视察长江大保护工作。朱占立/摄

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这是南京独特的自然禀赋。“绿色”早已成为南京的一张亮丽名片。这背后离不开市人大不遗余力地为山水资源立法。从紫金山到老山,从秦淮河到玄武湖,从中山陵风景名胜区到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南京都有专门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系统化地推进美丽古都建设。

在生态环保方面,南京围绕推动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噪声污染防治等条例,涵盖“气、水、固、声”各污染种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法治支撑。

南京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夹江而设的城市之一,拥有197公里长江岸线。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战略,南京拟研究制定《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为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走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南京之路保驾护航。

铭记“黑色记忆”

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国家公祭活动开展

△2018年8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立法前视察。肖利民/摄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城的黑色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是世界创伤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之名,祭民族之殇。从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都会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围绕铭记南京的“黑色记忆”,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用法治的力量保障国家公祭这一南京独有的重大政治活动的开展,让全社会铭记这段民族浩劫、人类历史上的黑色记忆。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于2018年国家公祭日当天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性法规。从当年5月开始启动立法,到11月23日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获批准通过,短短半年时间,这一条例不仅填补了在促进国家公祭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方面的立法空白,也创造了地方立法的“南京速度”。比如,为“精日”行为划红线,明确三类“精日”行为将被处罚;为保证立法高质量,南京不仅首次成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还首次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立法前评估和草案文本建议稿的起草等等。

通讯员 宁人宣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卢河燕 徐苏宁/文 顾炜/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