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跨越700公里!墨脱边境村的暖心故事

2021-01-14 13: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雅鲁藏布江旁的墨脱县米日村,离县城只有20公里,可村里老人说,路,曾是心中的痛处。几十年前,路不好时,去县城看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路不好,只能雇七八个壮劳力,轮换背着病人去县城,早上九点出发,下午六七点才到。如今,这里到县城,开车只要40分钟,路好了。

眼下,这条路,正在缩短。2月13日,西藏慈善总会举办“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家园”活动,在墨脱第二天了。今天,他们带着9位藏医医生,来到了群众的家门口进行义诊。

六十岁的门巴族村民旦增曲珍,第一个来到了村委会的义诊现场。一到冬季,她就感觉胃不太舒服,但又觉得问题不大,没有必要去医院,医生来了,正好看看。

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23岁的米林藏医学校的医生曲扎,认真地给旦增曲珍号脉,询问病情:“你没有吃早饭吧?”曲扎问。“是的!”旦增曲珍回答。

“以后记得吃早饭。”曲扎一边写着藏文处方,一边用普通话告诉她。

他们,有什么共性问题?一上午,曲扎给13位村民看了病,“多多少少都有胃炎问题,很多人都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加上,气候潮湿,很多人下地干活,会喝一杯当地黄酒,长此以往,对胃的健康不利。”

“这一次,我们了解到需求后,带了5万元左右的藏药,包括了大量的胃药,全部免费。”西藏奇正慈善基金秘书长拉巴措姆说。

现场,药剂师给村民们配好药,拉巴措姆就在一旁反复叮嘱,“一定要在饭后吃,也要记得吃早饭。”

封闭,一度是墨脱发展的痛点,以前曾被称为“高原孤岛”。2013年,新的公路建成,才摘掉了这个帽子。

路通了,不仅生活条件好了,村民的观念也变了。

“路好了,村民外出就医方便了,也有了一些保健意识,可是旧的习惯仍然存在。”该村驻村干部宋伟庆直言。

这个只有39户、148人的边境小村,目前人均收入近1.5万元。“国家的政策好,群众看病不成问题,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义诊,并不是给群众根治多少病,而是要给他们传播更多的健康保健常识。”米日村党支部书记尼玛说。

如何进一步改变村民的观念?离不开一些工作创新。“公益慈善,对于村民的观念的改变至关重要。”在墨脱县民政局局长南效鹏看来,目前,政府的政策很好,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一些村民的观念相对保守。公益组织可以发挥补充作用,引入专业的力量,进一步改变群众观念。

“群众一定要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义诊现场,墨脱镇党委书记格桑卓嘎支招,用类似义诊的公益方式吸引群众,这只是第一步,再通过公益项目,逐步引入一些扶贫项目,逐步改变村民的观念,探索村民的致富之路。

下一步,如何给边境村提供优质的公益项目?“不妨聚焦把外在推力转化为村民的内生动力。”南效鹏认为。接下来,该县民政局将着手发挥公益组织的作用,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实现“助人自助”,改变村民观念,助力乡村振兴。

对此,西藏慈善总会正在积极调研基层需求,争取拿出有西藏特色的公益项目,拓展良性循环、长效务实的公益项目,进一步激发边境村的群众活力。

主编:赵江丰

原标题:《跨越700公里!墨脱边境村的暖心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