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得提前返校!江西多所高校紧急通知!| 一地发布有奖举报措施

2021-01-14 1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寒假在即

疫情形势严峻

江西各高校陆续公布寒假安排及返校时间

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财经大学

2021年1月16日寒假开始,2月27日寒假结束,教职工正式上班;

全校普通本科生2月27日至28日报到注册,3月1日正式上课。

各年级研究生于2021年3月5日报到注册,3月8日正式上课。

因近期疫情形势严峻,学校将有可能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上级有关要求调整返校时间并及时发布通知,所有回家学生没有得到学校通知前不得提前返校。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一、学生:2021年1月23日起放寒假(23日之前根据学生考试结束时间实行错锋离校)。2月27、28日,3月1日返校报到,3月2日正式上课。学生放假及开学将严格采取错峰离返校的举措。

二、教职工:2021年1月25日起放寒假,2月27日开始上班。附属单位的休假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单位实际自行安排。

寒假及春节期间,全体师生员工要注意安全,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个人防护;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上级单位及学校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好节日值守应急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和师生健康。

如因疫情导致寒假有关安排发生变化,学校将根据上级要求另行通知。

东华理工大学

寒假安排:

根据目前疫情形势变化,学校决定学生寒假放假时间提前至:2021年1月14日。

1.目的地是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含目前或寒假期间在外实习的学生),原则上留校(或返校)不返家,确需返家,必须经居住地所在社区及所在单位、所在学院同意后,方可返家,且严格做到返家点对点,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并保存好车票、机票。

2.离校时,同学们要注意宿舍内个人财物安全,贵重物品随身带走。其他物品妥善存放,锁好箱柜,防止财物丢失。毕业班学生可将贵重物品邮寄回家。

3.学生离校时需严格执行登记和审批制度。离校前需告知辅导员离校时间、返程方式和目的地等信息,并请如实通过“辅导猫”精准填写《东华理工大学2021年寒假学生错峰离校信息收集表》。

4.即日起,校园进行封闭管理。特别提醒毕业班学生离校前带好笔记本电脑及完成毕业论文、找工作等所需的重要资料,做好线上答辩或应聘准备;宿舍个人物品尽量分类打包整理得当,以防春季不能如期开学方便找人进行个人物品邮寄。

返校安排:

按照“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属地统筹”等原则,分三个批次返校报到,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批次:2021年3月1日,在籍学生(本科一年级、本科生二年级、研究生三年级)返校。

2.第二批次:2021年3月2日,在籍学生(本科三年级、本科生四年级、研究生二年级、研究生一年级)返校。

3.第三批次: 2021年3月3日,中高风险地区及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在籍学生返校。

4.外籍学生返校时间由国际教育学院根据疫情情况,制订具体返校细则,未经学校允许不得返校。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禁止任何学生擅自提前返校(含租住在学校附近)。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延迟开学,学校将另行通知。对违反规定擅自提前返校者,将视情节按照《东华理工大学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学生管理规定(暂行)》及学校相关防疫文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请各位同学增强疫情防控意识,高度重视并配合学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井冈山大学

寒假放假时间:毕业班级2021年1月16日前放假、二三年级(五年制四年级)2021年1月17日前放假、一年级2021年1月18日前放假。

寒假返校时间:分三个批次,2021年2月27日一年级本科生和全体研究生返校、2021年2月28日二年级本科生返校、2021年3月1日三至五年级本科生返校。

如因新冠疫情防控需做调整,请以学校最新调整通知为准。

江西理工大学

一、学生放假安排

离校时间:

(1)本专科生

①2016级、2017级学生: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日之间离校,少部分需要做课程设计班级的学生和个别需要参加低年级课程重修考试学生除外。

②2018级学生:2021年1月4日至10日离校,少部分班级课程考试安排在1月10日之后或个别需要参加低年级课程重修考试学生除外。

③2019级、2020级学生:2021年1月11日至22日离校。以各班级的课程考试结束时间错峰离校。

(2)研究生

①2020级博、硕士研究生:2021年1月15日至1月21日离校。根据课程考试情况,结束本学期所有课程考试的专业即可开始离校放假。

②春季毕业博、硕士研究生在办理好毕业离校手续后离校。

③其他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经导师、学院同意后于1月10日起至1月15日离校放假。

暂定返校时间:

(1)本专科生

①2018、2019、2020级学生:2月27日、28日返校,3月1日(周一,正月十八)正式上课。

②2016级、2017级学生:3月1日、2日返校。

(2)研究生

①2020级硕士研究生:2月28日返校,3月1日正式上课。

②其他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3月1日至3日返校,根据导师安排进行课题研究。

③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学员:下学期集中学习时间另行通知。

实际返校时间将根据国家及省疫情防控最新政策与要求动态调整,另行通知,请全体同学及时关注。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二、教师放假安排:

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在完成本学期教学、实验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安排寒假时间。

三、机关人员放假:

安排1月25日(周一,腊月十三)至2月26日(周五,正月十五)放假,2月27日(周六,正月十六)正式上班。

疫情还未结束,

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最近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冬季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从上到下,都在强调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

多地政府和企业为了能留下大家就地过年竟然出了大招:发红包,给补贴,发消费券,还有免费流量和门票、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福利,甚至还有流动人口积分奖励、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

为尽可能减少输入和传播风险,抚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明确提出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市民向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举报未按要求报告的来抚返抚人员,经查属实的,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给予首位举报人300元奖励。

抚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春节期间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2021年第1号)

新春佳节临近。为尽可能减少输入和传播风险,让广大市民过一个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现就加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进一步严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组)疫情防控责任

1.坚持值班值守。即日起,全市各县(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组)要坚持全天候值守,落实戴口罩、测体温、扫健康码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2.严格网格化管理。各县(区)要督促乡镇(街道)严格落实社区(村组)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省外来抚返抚人员的排查力度,及时登记造册、健康监测、追踪随访等,确保“不漏一人”。加强本地群体性聚集活动管理,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在入口醒目位置公布本辖区疫情防控工作联系电话。

3.定期开展环境消杀。结合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对公共物品进行消毒。

二、进一步精准管理省外来抚返抚人员

4.主动报告。即日起,所有省外来抚返抚人员,必须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村组)、单位申报,如实报告入赣入抚时间及地点、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申领好赣通码(见下图),随身携带3天内核酸检测报告单,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5.严格境外国外来抚返抚人员跟踪闭环管理。在第一入境点解除14天集中隔离观察进入江西境内,由目的地所在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派专车接送至集中隔离观察点,继续集中隔离观察7天,期间接受2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再居家医学观察7天(单人单间,不与家人接触,每日测量体温,期间不得外出,在第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社区、村组要落实管理责任。下同),检测结果阴性的,可有序流动,同时做好3个月的随访管理,每日自我监测体温,在入抚第3、4、8、12周进行核酸检测。

香港、台湾来抚返抚人员参照境外国外来抚返抚人员管理。澳门来抚返抚人员,有14天内境外国外旅居史的,参照境外国外来抚返抚人员管理;没有的,参照中高风险地区来抚返抚人员管理。

6.规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抚返抚人员健康监测观察。抵抚后,由所在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派专车,接送至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14天,期间接受2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实行“居家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每日自我监测体温,期间尽量不外出,不得出入商超、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得乘坐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聚会聚餐。下同)”,无异常的,可有序流动。

7.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份的其他低风险地区、以及从事涉进口物品和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工作的来抚返抚人员核酸检测管理。入抚时第一时间到指定地点接受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前,在等候区等候,不擅自走动;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实行“7天居家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无异常的,可有序流动。

8.强化国内无中高风险地区的省份来抚返抚人员健康服务管理。抵抚时,首先要到社区(村组)报告登记,按照“愿检尽检”的原则,鼓励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建议做好14天居家健康监测。

三、进一步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物品管控

9.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汽车站、影剧院、KTV、酒吧、殡仪馆以及养老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戴口罩、扫健康码、测体温”和日常消杀、通风等防控措施。农贸市场实行“每日一消毒、每周一扫除、每月一休市”制度。酒店宾馆严格落实住宿旅客实名登记制度,发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或境外国外来抚返抚人员及时报告。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规范探视和陪护管理,严防发生院内感染事件。

10.加强宗教活动管理。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场所)、宗教院校一律实行“两暂停一延期”,即暂停对外开放所有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场所)、暂停一切群众性集体宗教活动,宗教院校一律延期开学。

11.加强文化娱乐活动管理。暂停一切文艺演出、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旅游景区、娱乐场所、演出场所、网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等场所要加强流量控制,接待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浴室、澡堂等接待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

12.加强交通出行管理。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落实戴口罩、扫健康码的防控措施,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拨打电话“12328”,配合专业部门进行处置。

13.加强冷链行业管理。全市一律暂停采购、经营、销售进口冷链食品,改用国内冷链食品替代。对国内冷链食品、进口零配件、机电装备等,坚持批批必检、批批过关。冷链食品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和冷链食品溯源码“三证一码”制度,从业人员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通过网购方式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来抚返抚人员不得携带任何冷链食品。

14.做好进口物品处置。市民接收来自境外国外的货物、快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对外包装进行消毒,在阳台等室外空旷处晾置一段时间后拆开,再对物品进行消毒。

四、进一步加强人员流动聚集管控

15.坚持报告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非必要不出省”,确需出省必须报批,返回必须报告,同时报告核酸检测结果。

16.加强个人防护。市民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自觉戴口罩、测体温、扫健康码。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时报告社区(村组)或单位。

17.合理安排出行。减少不必要出行,市民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已开设“疫情查询”栏目,广大市民可即时查询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名单。

18.提倡就地过春节。提倡网上拜年、短信祝福。倡导本地企业制定奖励措施,把员工留在本地过春节。寒假期间,中小学校师生非必要不出市,在抚高校师生居住地为中、高风险地区的暂缓回家,其他师生回家后原则上不离开所在城市。

19.非必须不聚集。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个人家庭聚集尽量控制在10人以下,不邀约境外国外、中高风险所在省份、陆路边境地区以及从事涉进口物品和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工作的人员聚会聚餐,有流感等症状的人员不得参加聚会聚餐。禁止麻将、棋牌等聚集性娱乐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

20.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市民向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举报未按要求报告的来抚返抚人员,经查属实的,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给予首位举报人300元奖励。

21.实行违规惩戒措施。对应履行而未履行报告职责的来(返)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是公职人员的由纪委监委部门约谈(外地公职人员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其单位);是社会人员的纳入道德“红黑榜”黑榜名单,向社会公布。

请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市民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规定,省外来抚返抚人员及近14天内从省外已入抚的人员均应对照本通告规定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党员、公职人员、社区(村组)干部要带头遵守执行。对拒不配合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附件:

1.全市各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方式

2.赣通码申领二维码

抚州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2021年1月14日

1.全市各县(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方式

临川区 8426036

东乡区 4270390

南城县 7254231

黎川县 7522332

南丰县 3226111

崇仁县 6371092

乐安县 6669019

宜黄县 7602232

金溪县 5251313

资溪县 5798803

广昌县 3622528

抚州高新区 7069000

东临新区 8582666

2.赣通码申领二维码

原标题:《不得提前返校!江西多所高校紧急通知!| 一地发布有奖举报措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