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方】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的“奉化样本”

2021-01-14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的“奉化样本”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通过实施“周一夜访”举措、建立多元共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推出“360”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基层各种矛盾纠纷迎刃而解

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章胡村,村民董国刚刚喜迁新居,新居灰瓦白墙,宽敞明亮。“农房改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牵涉人多,容易产生纠纷。自从有了‘道德庭’,就把拆迁这事理顺了,圆了大家安居梦!”董国感慨万千。

2017年8月,章胡村启动农房梳理式改造和村容整治工程,因各种矛盾纠纷多次搁浅。在奉化区、街道两级帮助指导下,章胡村搭建了“道德庭”平台,聘请懂法律、明事理、威信高、有经验的村内“名人”,组成村“道德庭执约队”,调处宅基地、邻里关系、婚姻、赡养、土地归属等方面矛盾纠纷。如今,章胡村“道德庭”模式已在奉化全面推广。目前,全区已设立316个道德庭,对化解矛盾纠纷、引领村风民风、方便群众与基层组织沟通,作用明显。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如何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奉化探索出了一套新模式。

▲ 在宁波奉化区西坞街道,工会干部将慰问信和慰问品送到结对困难劳模陆百花(左)手中。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夜访:“走村入社”

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

“今天我们不说空话、套话、虚话,我就想听听大家的真心话。大家可以敞开心扉,把村民当前最想做的、心里最怨的都说出来。”2020年3月,奉化区委书记高浩孟来到溪口镇下跸驻村开展夜访活动,这是他在“圆桌会议”上的开场白,会议现场设在村道德庭。座谈中,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小微产业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纷纷发言。

针对基层治理力量弱、难题多、机制缺等问题,奉化区深入落实省委“三服务”要求,秉持“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理念,创新推行“周一夜访村(社)”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走村入社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形成“领导往下跑、群众零次跑”的服务新局面,走出一条打通基层“神经末梢”的改革治理新路径。

从2020年3月16日开始,19位区级领导每周一晚上走村入社,重点对群众反映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经济纠纷等重点信访问题、历史遗留难题进行接访,由区领导包案处理,限时破解。目前共接待群众414批、974人次,化解和办结信访事项、民生实事等各类问题352件(截至12月31日,周一夜访已实施36周,共接待群众460批、1071人次,化解信访事项68件,办结各类事项45件,帮助解决民生实事275件。目前正在办理、有望可以解决的事项62件,信访人经政策解释、引导走司法途径的事项10件)。同时,创新实行“四联四跑”“五大员”制度,选派1324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层干部,担任驻企专员、村社指导、项目经理、街巷跑长,分别联系服务749家企业、391个村(社区)、126个项目工程、72条街巷。

在各级干部走村入社的过程中,通过对村情社貌的排摸和梳理,形成了村级班子成员清单、财务清单、人才清单、企业清单、家庭清单、民情关系清单等村(社)“基础清单”,并因地制宜制定了“问题清单”“发展清单”。以“周一夜访”为纽带,全面串联各项基层治理制度,整合形成“三个机制”,推动服务保障村(社)治理制度化、长效化。构建“上下协同”机制,压实治理责任。探索“三治融合”机制,提升治理水平。畅通“上山下乡”机制,引育治理人才。

“夜访是为了更加全面了解乡村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定制发展方案,帮助村民村镇实现更好发展。”奉化区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民情:“望闻问切”

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2020年10月28日,奉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接到一起医疗纠纷案,立即召集区法院、医调委、区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召开了案情分析会,探讨解决方案。第二天,该中心就约见这件纠纷案的当事人徐女士及其家属,听取他们的诉求,法院诉前专职调解员任斌及医调委的专职调解员朱声浩,分别对其提出的诉求逐一客观分析,耐心劝解。最终,徐女士与医院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

一年前,徐女士在一家医院手术后一直未能痊愈,徐女士及其家人认定是医院的责任,但医院却不予认同,因此双方陷入了矛盾纠纷中。一年后,徐女士的这件“闹心事”在奉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帮助下终于得以解决。“感谢任老师、朱老师,我们夫妻俩终于不用再为这事跑来跑去了。”徐女士拿着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激动地说。

据了解,奉化高标准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建设,聚焦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五大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受理、分流、交办、督办的全流程、全闭环工作机制,社会治理形势风险研判机制,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各相关部门调处联动工作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援助机制等,健全“全流程”矛盾化解机制,变矛盾“中转站”为“终点站”。

目前,奉化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有检察、法院、司法、人社等9个常驻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教育等15个部门轮驻,纪委、人大、政法委等3个部门每周二、四、五定期驻点接待,其他单位视工作需要随叫随驻。“来了‘矛调中心’,就不用再跑其他地方,只要诉求合理合法,我们都会全力解决好。”奉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副主任王昌辉说。

与此同时,奉化区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解矛盾,结合各镇(街道)实际,成立了“华海工作室”“老骆调解室”“驻集贸市场调解工作室”等人民调解工作室。2020年来,各调解工作室已成功处置各类矛盾纠纷480余起。

▲ 浙江宁波奉化区的志愿者来到溪口镇岩坑村,为村里老人演唱戏曲,并免费提供理发、拍照、磨刀、小家电维修等服务。图为志愿者在岩坑村为老人王如良(左二)和唐叶春拍摄合照。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调处:“三级防线”

劳动纠纷化于未发

欠薪、社保不全、工伤矛盾……在城市治理中,劳动纠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奉化区总工会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复杂化、争议主体多元化、法律诉求多样化导致争议处理难度不断增大的现状,联合法院人社创新构建“360”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集合防控、集成治理、集力化解,将大量的劳动争议快速解决在基层,为高水平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提供保障。

在奉化打工的小陈十分认同区总工会“360”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去年下半年,受老板派遣,我乘坐火车去了遥远的新疆,帮对方一家企业修理纺织机器。活儿是干好了,但当初说好的费用却迟迟没有拿到,还是工会特约调解员吴锡佩终于帮我把钱要回来的。”

原来,法院接到小陈的起诉后委派工会进行调解,工会委派特约调解员吴锡佩联系此案。经过吴锡佩多次反复讲法理讲情理,最终老板同意支付小陈的工钱,并当场用微信支付。

奉化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把化解劳动争议作为工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坚持劳动争议调处关口前移、哨站前设,立足企业、行业(区域)、镇(街道)‘小三级’工会组织架构,努力使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一是建立企业‘前沿防线’。在全区1281家成立工会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选树50家示范企业,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优化企业内部调解机制,在源头化解纠纷,形成‘单位有保障’的内化效应。二是建立行业(区域)‘缓冲防线’。建立行业(区域)级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作为企业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主动把调处平台建到职工身边、贴近企业厂区,缩短职工寻求帮助的物理距离。三是建立镇(街道)‘阻截防线’。在镇(街道)总工会建立由领衔者命名的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专门诊治各种突出矛盾。”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的近2600起各类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由工会参与法院委派调解的案子146例,其中成功调解103例,劳动争议诉前化解成功率达71%,职工群众到工会劳动争议调处组织寻求帮助的意愿同比增长59.5%。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何玲)

原标题:《【地方】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的“奉化样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