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官宣!浏阳,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1-01-15 14: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官宣!

浏阳,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最新消息,经北京市等29个省(区、市)爱卫会推荐,按照《国家卫生城市评审与管理办法》(全爱卫发〔2015〕4 号),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对2018—2020周期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的城市(区)进行了资料评审、暗访、技术评估和综合评审,并进行了社会公示。根据评审结果和公示情况,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北京市朝阳区等120个城市(区)为国家卫生城市(区)。浏阳位列其中。

2018—2020周期

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部分截图)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浏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之路~

01

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浏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制定出台了《浏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浏阳市关于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顾问、市长为组长,13名市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调度会等专题研究创卫工作。

组织机构健全。市爱卫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36个。市爱卫办作为市卫生健康局内设机构;全市32个乡镇(街道)均设立有爱卫组织机构;42个市直部门、324个村(社区)配备有专(兼)职爱卫工作人员。

工作推进有特色。创新推行“党建+微网格”“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相关工作纳入乡镇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实行“一月一排名、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表彰”。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机制,推行“四统四分”“五先五后”“四图”工作法,老旧小区实现蝶变。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0万余座,实现“旱厕”清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5个、省级卫生镇11个、长沙市卫生乡镇17个、省市级卫生村(社区 )199个。现场抽查群众投诉意见办理情况,满意率93.7%。

0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浏阳市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8-2020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扎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扶贫、健康中国行、健康大讲堂、健康知识巡讲、健康管家等健康促进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制作下发宣传资料10余种50余万份。市人民医院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健康家乡行”活动,建立“健康夜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市一中开设的《体育与健康》课,与市人民医院签定院校医管合作协议。所查企业落实职工定期体检制度,新职工上岗前接受相关健康培训。《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开办有《民生·健康》《每天健康一句话》等栏目,“健康浏阳”微信公众号设置有“健康科普”板块。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国家规划要求。

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全市深入开展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共创建长沙市“无烟单位”8个、“无烟家庭”34个,浏阳市“无烟单位”73家。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市坚持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机关运动会、冬季马路赛、广场舞大赛、工间操比赛、元宵舞龙、龙舟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操制度落实。

03

市容环境卫生

完善相关政策。出台《浏阳市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浏阳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考评办法》,建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重点针对城市事部件进行精细化管理。

环卫设施较健全。垃圾收运体系完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密闭运输,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建筑工地设置围档、清洗池、冲洗和降尘设施,管理规范,未见渣土车抛撒现象。建有一座符合标准规范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渗滤液处理厂、一座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收运至长沙市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89%。城区设有垃圾中转站10座,公厕87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公厕达到二类标准。

重点区域环境治理较到位。市容市貌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河道水面清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9%,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1.74平方米。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周边环境卫生良好,交通秩序畅通,农副产品市场比例达到70%。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环卫设施齐全,道路平整,基本无占道经营现象。

04

环境保护

浏阳市近3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合力,环境监察执法能力突出。空气自动监测站选址及站房条件良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不超过100的天数超过330天,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对秸秆焚烧开展严格监管巡查,推广秸杆综合利用,基本杜绝秸秆焚烧现象。近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均低于60分贝的标准限值要求。浏阳河出境断面(长沙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近3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安全保障达标率100%。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未划定功能区的无劣五类水体。

浏阳市作为县级市未配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有具备资质的单位运至长沙市处置,无医疗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情况。医源性废水的处理排放总体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05

重点场所卫生

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制订监督监测计划,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做到宣传无死角、培训全覆盖,从业人员体检率、“五病”调离率均达100%。各类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8.65%以上,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监督覆盖率达100%。

重点行业管理有序。根据“四小门店”数量较多的特点,创新“四小行业”监管方式,以社区微网格为抓手,织网填格无疏漏,实现“四小行业”卫生监督全覆盖。

有效落实学校卫生相关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实施教室“照明工程”、食堂“明亮灶厨”工程,对学校教室灯光、食堂进行提质改造。将学校医务室建设纳入浏阳市2018年民生实事工程,为30所学校配备了标准化医务室。

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控。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制定了《浏阳市职业防治规划》,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业病防治职责,3年来共主动检测企业788家次,体检78746人,培训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35504人,未发生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

06

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并实施《浏阳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等系列文件,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行刑衔接、食品安全追溯、“三小”管理、餐饮业质量提升等30余项制度规范,各层级及各部门之间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明晰,2020年6月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市。

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达467人,同时建立由324名专干组成的村(社区)协管员队伍,划分基础监管网格1830个,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近三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35起。按照“特色化规划建设、园区化集中加工”思路,打造一批食品加工示范园区。

近三年全市共检查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主体7200余家次,责令整改1245户次,立案查处46起,全市开展食品监督抽检12.85万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落实“三个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全覆盖。将生活饮用水安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预案,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小区直饮水卫生许可证齐全,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健全完善,日常管理符合卫生要求。

07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

有效防控传染病。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和卫生应急预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累计开展风险评估43期,近3年未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以街道(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未出现重大预防接种事故。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的小于7周岁的流动儿童建证率、建卡率均达到100%。

规范开展慢性病和精神疾病防控。开展以“三减三健”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知识讲座2000余场次,健康生活方式主题宣传活动1906场次,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413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均达到60%以上。近3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均达到95%以上。

加强疾控实验室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2名,专技人员占比90.2%。对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A类仪器装备标准,达标率为92.7%。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辖区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达到创卫标准。

08

病媒生物防制

市爱卫会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街道、社区和单位四级工作网络,各级均配备了专(兼)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每年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费列入年初预算。

孳生地台账明晰,被检查单位的孳生地清理较为彻底,未见到明显垃圾、鼠洞和阳性水体,病媒生物控制效果显著。现场检查31家单位和场所,各类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达到了C级以上,鼠类和蝇类防护设施合格率在95%以上。

来源:微浏阳

原标题:《官宣!浏阳,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