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他是法国戏剧史亲历者,八十年代的夜与雾中穿梭的“梦游人”

2021-01-16 19: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世纪八十年代,宫宝荣留学法国,在剧场里亲眼见过好些厉害角色。彼得·布鲁克、阿里亚娜·姆努什金、皮娜·鲍什,仅这三位,已羡煞旁人。

宫宝荣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法国当代戏剧专家

他说,那时候法国的戏剧生活,特别丰富,特别热闹。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积累,社会文化有种尽皆过火的释放感觉。1981年密特朗上台后,兑现了竞选时的承诺,将文化预算提升到国家预算的1%,大量经费被投入到文化演艺中去。

“很神奇”的1986年巴黎秋季艺术节(Festival d'Automne à Paris),引介了中国专题,用三个月时间,全面展现中国演出艺术。尚在攻读戏剧博士学位的宫宝荣,加入艺术节团队,负责联络和翻译。艺术节的两个总监,一个负责音乐、一个负责戏剧,“跑去中国兜了一圈,把剧目全都定了”,不仅有评弹越剧,也有贵州的地戏与侗族大歌、陕西的木偶戏等等。以张继青为首的江苏省昆剧团和以袁雪芬为团长的上海越剧团,分别上演了全本《牡丹亭》和《红楼梦》;头挽发髻、颈戴项圈的侗族少女唱起《自己许配才如意》,旋律如同“掠过古梦边缘”。

1986年巴黎秋季艺术节掠影(图片来源:网络)

那也正是现代戏剧向后现代戏剧转折的时期。Theater现在有人翻译成”剧场“,为的是表明当代欧美戏剧,已经从原来的戏剧形态转换到了另一种形态,远离了原来以文学或剧本为中心的观念,亦即中国人过去所称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时代。但这并不需要我们将原来作为一门艺术的名词theater从“戏剧”译为“剧场”,因为这反而会引起观念上的混乱,事实也正是这样。而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以剧本为戏剧中心的观念就渐渐被打破;传统的“资产阶级”话语权被推翻之后,新的创作目的和方法成为其时欧美戏剧的一种新趋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宫宝荣身在其中,亲眼见证了演变过程。

法国教育机构经常为学生提供免费戏票,蹭戏看,是常有的事。彼得·布鲁克《摩诃婆罗多》在阿维尼翁演出时,从晚上十点一直演到第二天天亮,在当时算是创举。过后,挑战观众体力极限的超长时间戏剧,才慢慢多起来。不过,那场演出,宫宝荣“没在阿维尼翁看,是在巴黎看的”;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有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看到的皮娜·鲍什的一场演出,结尾用了多媒体手段,直接放了一部影片,打破了《天鹅湖》、《胡桃夹子》般的传统定式,将影像、戏剧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这些在当时均属破天荒的,当代舞蹈自此进入了Dance Theater阶段,在当时当然是革命性的。”

纪录片《皮娜》Pina剧照

更多演员或导演出身的“实践家”,在剧场里“写作”,一有想法,就直接根据实践经验创作,和传统意义上文学家出身的剧作家差别甚大。雅丝米娜·雷札,即是其中一例。她是演员出身,常常“为了好朋友写戏”,剧本人物只有三四个。倒像是回到了莫里哀或莎士比亚时代,剧作家为了剧团生存而创作的状态。

雅丝米娜·雷札

时间跳转到2018年,宫宝荣翻译出版了雷札的两部剧作:《杀戮之神》和《“艺术”》。《杀戮之神》因被罗曼·波兰斯基翻拍成电影,更为人所知;而《“艺术”》,有一层个人记忆,夹杂其中。1990年代下半期,获法国文化部奖研金前往巴黎研究当代法国戏剧,并同时修学艺术管理的宫宝荣曾想观看《“艺术”》,却被法国朋友告知,戏票半年前就售罄,“当时《“艺术”》就是那么红”。雷札剧本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如同“杀手般干脆、准确”,在中国亦有出人意料的回响。中国首版《“艺术”》话剧导演谷亦安就透露,徐峥曾和他说,“从《“艺术”》拿5%就足够他去编剧,他剧本的喜剧性、动作性都是从这个戏里面拿来的。”

徐峥、林栋甫、郝平版《“艺术”》剧照

在剧场里“写作”的风潮,也吹向了八十年代戏剧系学生们。做戏剧研究,“不止研究文学,也要参加戏剧实践”。宫宝荣当时就参加过一位华侨导演,关于中国人在法国寻根的戏剧, “类似于姆努什金那种排练,跟着排了三个月”,因为“满脑子要写论文”作罢。后来,这个剧还真成型了,在法国各地巡演,甚至去往了中国人聚集的留尼汪岛。如果没离开,那将是他第一次登台。这个“首演”拖延了近30年,到了2017年,他在《军中女郎》里友情出演,扮演了公证人一角,“出场5分钟,讲了几句法语,客串了两三场”。

书,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了。宫宝荣藏书的原则是,无论是文学、戏剧还是理论作品,都要选经典。他还记得,自己逛得最多的是巴黎最大的一家旧书店,比如有五层楼的Gibert Josef,包罗万象,且能淘到一些罕见的戏剧类绝版书,且定价不一定比新书贵;去往奥德翁剧院(Théâtre de l'Odéon)路上,有几家旧书店,其中不少和戏剧相关,那里的书就更旧了,仔细翻找收获颇多。因此,第一次回国时,带回来的都是旧书,其中一本研究法国17世纪剧作法的书,“买到纯属有幸”;现在,虽然调侃着买书容易,找书难,“现在都不敢买书”,但还是“口嫌体诚”,每年在亚马逊法国网站上,搜寻戏剧专著一键下单。

Gibert Josef(左)

八十年代的法国剧坛,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科尔泰斯。2019年,在《孤寂棉田》的活动上,宫宝荣问台下观众,“在座有没有人知道法国剧作家科尔泰斯?”现场有一位观众举起了手。这位和尤内斯库、热奈齐名的剧作家,40年人生中留下12部剧作,在宫宝荣看来,“20世纪中叶最重要的法语剧作家是贝克特,而下半叶就属于科尔泰斯”。

《孤寂棉田》剧照

他见证了科尔泰斯在八十年代的“当红”。九十年代回国后,时任上戏院长荣广润正在编纂《当代世界名家剧作》,请他介绍一位法国剧作家,宫宝荣就选译了《黑人与狗之战》片段。直到2012年左右,他还是非常想把科尔泰斯的剧本翻译过来,但“版权没找对”,直到翻译家、戏剧专家宁春艳,找到了科尔泰斯的兄长,顺利拿到版权。又历时3年, 2019年,《法国当代经典戏剧名作系列•科尔泰斯专辑》问世。至此,这座“未曾抵达的戏剧高峰”的7部代表剧作,有了中文版本。

“对话大师”系列活动现场

法国戏剧史上的“宝藏”剧作家,何止科尔泰斯一位。宫宝荣透露,目前他和同事,正在译介让-吕克·拉戛尔斯的作品。在法国戏剧界,“拉戛尔斯现象”已经热了将近20年。2016年,王家卫的疯狂粉丝、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就曾将拉戛尔斯的《只是世界尽头》Juste la fin du monde改编成电影。宫宝荣说,这本集子里,将有五个剧本,包括他之前翻译过的《爱的故事》、《现代社会生活之准则》,预计将在今年出版,届时,非常有可能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办分享活动。

宫宝荣荐书

《诗学》

简介:《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著作,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献。探讨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理论问题,如人的天性与艺术摹仿的关系,构成悲剧艺术的成分等。

《残酷戏剧》

简介:法国戏剧大师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其中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他在该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

《环境戏剧》

简介:理查·谢克纳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戏剧导演兼理论家,被誉为是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之后,第四位20世纪享誉世界的表演学理论研究大师,他也是著名的环境戏剧的倡导者。

《荒诞派戏剧》

简介:描述了荒诞派戏剧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详尽地介绍了荒诞派戏剧的主要剧作家,简要地分析了他们的戏剧,揭示出荒诞派戏剧的总体特征和影响。

《法国当代经典戏剧名作系列•科尔泰斯专辑》

简介:科尔泰斯的作品在全球首次推出其外文翻译版的剧作全集,也是汉语世界的唯一。

原标题:《他是法国戏剧史亲历者,八十年代的夜与雾中穿梭的“梦游人”|朵云书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