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撑起“防贫伞” 筑牢“防贫堤” ||我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效防返贫记事

2021-01-16 17: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在望谟县打易镇边王村新建成的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的胡蜂培育基地里,几名务工人员正在用木材加工制作蜂群,为开春后提供给当地脱贫户养殖做好准备。脱贫户王建昌在这里上班已有1个月时间,月工资3000多元,每天在家门口务工挣工资让他干起活来十分带劲。

边王村养蜂户在检查蜂王培育设施

边王村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的极贫村,山高路远坡陡谷深,在去年脱贫出列后,村两委在县、镇的部署下,继续帮扶脱贫户做好庭院养鸡、庭院种植黑皮鸡枞增收,村集体养牛分红、油茶种植致富等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成效的巩固拓展。目前,该村已发放鸡苗1.1万羽,覆盖80户脱贫户;养牛100头、种植油茶2700亩,提供公益性岗位59个,通过“两业”从源头上为临贫易贫群体撑起“防贫伞”。

兴义市洒金街道新市民居住区

兴义市洒金街道紧盯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中脱贫不稳户及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中的“边缘户”,持续做好后续扶持,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试点、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等举措,拓宽了新市民就业渠道、促进了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果。

食用菌产业促新市民就业增收

目前,该街道已发展林下菌药种植项目2340亩,解决新老市民就业32000余人次(其中95%的劳动力为新市民),发放务工工资260余万元;完成3公里油砂茶园旅游观光道路硬化、4户民房景观庭院改造等项目,餐饮业已进入试营业阶段;对新市民劳动力开展培训21期1800余名,培训后人均月工资达2500元;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手工业园区,解决1000余名新市民就近就业。

在曾被列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望谟县郊纳镇,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八步紫茶”,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让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实现脱贫不返贫。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望谟县“中国紫茶之乡”称号 罗春雷 摄

目前,该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已种植“八步紫茶”1万多亩,实现了全镇10村1社区全覆盖......这些,仅是我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源头上为脱贫群众撑起“防贫伞”、筑牢“防贫堤”的缩影之一。

安龙食用菌产业园

近年来,我州通过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精品果业、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2020年,全州种茶56.4万亩、精品水果103.68万亩、中药材110.5万亩、蔬菜180万亩、食用菌10.84亿棒、薏仁米70.82万亩,发展生态渔业1.66万吨,覆盖带动2.61万人口增收。

安龙县万峰湖镇种植百香果5000余亩促农增收

在发展林下菌药产业方面,2020年,全州完成林下菌药种植14.2万亩,占全年目标任务125.36%,累计用工量51.6万人次。还打造坝区示范田、科技田和效益田合计面积16.99万亩,带动农民28.22万人,其中贫困户4.32万人。

此外,我州积极从一、二、三产发展及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中挖掘就业岗位。对已就业的人群,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稳岗协议持续跟踪服务,确保其家庭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能就业的及时推荐就业,动态消除有劳动力家庭“零就业”。2020年,全州共完成农民就业技能培训6473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6959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41906人。我州已开办183个就业扶贫车间,为全州36个新市民居住区72024户170003人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新市民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

贞丰县结合岗位需求对新市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我州还着力推进生态扶贫,发挥生态护林员扶贫带贫作用。2020年,全州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21613名,每人每年可获得补助资金1万元,带动6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持续就业脱贫。

为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我州还及时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细化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按照责任不松、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监管不脱的要求,持续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全州共派出3287名干部下沉到629个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均有5名以上驻村帮扶力量,做到尽锐出战,不折不扣落实脱贫攻坚“两业”“3+1”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政策。同时,结合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加强与卫健、医保、住建、教育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定期排查调度。

新市民子女享受到良好教育条件

相关部门对已确定的临贫易贫风险群体,科学确定预警级别,持续运用好防减贫监测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截至2020年12月底,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统计,我州共标识录入脱贫监测户5761户24730人、边缘户7723户29310人。针对这部分人群,我州通过产业发展、开发公益性岗位、民政保障兜底等帮扶措施,已全面消除可能存在的防贫致贫风险。

我州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已累计实现16.98万人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2017年7月,从晴隆县紫马乡新洋村户搬迁到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的陈桂林夫妇,在该社区的帮助下,均找到了工作,夫妻两人月工资5500多元,开启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胡艳龙一家四口于2019年4月,从晴隆县中营镇搬迁至兴义市洒金街道办栗坪社区,在社区的帮扶下,夫妻二人实现了持续就业,两个孩子分别在附近的中、小学就读,胡艳龙还于2019年12月被栗坪社区评为“就业先锋户”。

新市民就近就业

记者从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开发指导组了解到,我州18个行业扶贫专班积极调度,定期及时整理、分析、研判,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易地扶贫搬迁成果、脱贫攻坚“两业”成果,推进生态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电商扶贫、综合扶贫、宣传扶贫、党建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步,我州将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四个不摘”的落实,调度督促各县(市、区),继续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支出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继续健全防贫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分层分类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切实建立完善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等帮扶机制,实现对农村困难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确保不发生新的贫困。(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蔡定平 图/除署名外来源于黔西南日报图库)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撑起“防贫伞” 筑牢“防贫堤” ||我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效防返贫记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