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方沙子换南方金子 金昌这些就业故事汇精彩

2021-01-16 17: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2020年,我市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就业服务,新增城市就业人口13056人。各类就业群体积极开拓就业思路,实现再就业1267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57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条条就业之路在创业者脚下延伸。

金昌的沙子,换回南方的金子

在中亚中俄经贸文化交流特色小镇金川区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有一个将沙子变为金子的故事。

2019年,魏艳红注册成立了甘肃大漠沙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原本主打的业务是各类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及品牌推广,但偶然的发现,触发了魏艳红的灵感。于是,这家名字里带“沙”的公司,做起了“沙生意”。魏艳红在电视上看到宠物店用沙子给宠物洗澡,还有用来创作沙画、沙雕的,就想着如何把沙子作为一种本地特色产品卖出去。

2019年3月,魏艳红的第一单沙子卖到重庆市,被一家公司用于场景设计和T台设计。这次销售沙子1.5吨,收入3500元,是她从沙里淘得的“第一桶金”。2019年8月,贵州省毕节市一所学校要做操场跳远沙坑,在网上看到信息后联系魏艳红,通过微信成交,卖出120吨沙,进账3万多元。

创业之路开始是狭窄的,但它却是自己延伸拓宽的序曲,金昌周边大漠深处取之不尽的干净无土粗沙,成为魏艳红致富的宝藏。

克服困难,勇敢者自有千方百计

卖过药品,开过养生馆……今年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廖子敬,一直以来自己创业。2014年,她从庆阳市购进用玉米淀粉做的一次性茶杯装的茶叶,销往市区羊肉馆、茶馆,很受消费者欢迎,年纯收入达10万元。面容姣好、性格要强、精明能干的廖子敬想:“我们金昌人为什么不能做出一种自己品牌的茶产品呢?”

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朋友们时,有人劝她说:“还是算了,做茶产品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而廖子敬决心已定,她从外地购进茶叶,然后自己分装、配方,做成三泡台,销往市区的羊肉馆和餐厅。

虽然创业不容易,但却一直在向前发展,越做越大。2016年3月,廖子敬注册成立了金昌市浩鑫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几年来滚雪球式的发展,目前,该公司茶类产品有散装八宝茶、礼盒养生茶、五宝茶(男士)、蜂蜜桂圆枸杞茶(女士)四种,商标为“老京昌”。此外,还生产南瓜子、葵花籽,原料均来自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五营分场和武威市民勤县。

现在,廖子敬的公司每天茶产品产量达400条(20件),每条装10小袋。通过网上(淘宝、拼多多)和本地超市销售,销量可观。2018年,公司实现茶产值60万元,瓜子产值30万元。

创业小有成就,不忘回报社会。自2016年公司成立起,廖子敬响应政府及残联组织号召,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改善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目前,她公司里的8名工人全部都是残疾人。她根据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实行计件工资制,灵活安排他们的工作时间,每天上班6小时,人均日工资60元。今年已50多岁的张秀英,脚和腿有比较严重的残疾,从2016年3月以来,她在浩鑫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平均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原野里到处都可找到蜜源

土生土长的永昌县红山窑镇人赵志宏偶然发现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芨芨草。这芨芨草韧劲十足,再加上永昌县早就有利用芨芨草编制的传统手艺……出于这样的想法,赵志宏决心要成立一家利用芨芨草扎扫帚的加工厂。

2008年,红山窑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由赵志宏成立的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随后扫帚加工厂便在红山窑镇扶贫车间“落了脚”。利用扶贫车间七八个小作坊,漫山遍野“野蛮生长”的芨芨草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各大企业、各个用户所需求的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扫帚。

同时,也正是在这里,一些人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家住新城子镇兆田村三社的董兴得,妻子患眼疾只能在家照顾上高三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董兴得在扶贫车间的辛苦努力:搬运挪放芨芨草捆,保持其透气性;利用扒皮机,把芨芨草的外皮剥去;用铁环固定芨芨草;在栽装机上,扎好像伞一样撑开的扫把头;在装把机上,为每一个扫把头安装把柄……如今,52岁的董兴得早已熟练掌握了这套流程,他每天可以扎近200把扫帚。

“自2018年到扶贫车间来,每月工资奖金加起来能有3600元,而且干够一个月满勤,还有休假两天,一年干够280天,另外还能奖励3000元钱。住的也是楼房,伙食也好,生活就有了信心了,在这确实挺好的呀。”高收入、住得好、吃得好,董兴得很满意这份工作。

能吃苦、有期待。董兴得凭着一股想把日子过好的劲头,不仅在扶贫车间扎扫帚,还在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的红山泓酒厂打工。

芨芨草,或许在许多远在异乡的人眼里,它更像是一种乡愁;在当地群众眼中,它或许能够算得上是一种“来钱快”的增收小门路。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芨芨草最旺盛的时候。随着芨芨草扫帚加工厂的建成,催生了当地留守老人们想要挣零花钱的积极性,带动了一种“居家就业”的模式。一到秋天,就有相当一部分留守老人收割、整理好芨芨草,等着扫帚加工厂回收。

现在,当地农民工在扶贫车间就业的有35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个,还吸纳了服务企业的大学生担任管理人员。

扶贫车间库房里陈列着样式不同的芨芨草扫帚,这种芨芨草扫帚每把价格在12元到18元不等,非常受当地企业欢迎,金川集团公司、金泥集团、金铁集团、金化集团等企业的需求每年都在几千把到一万把不等。

政府搭桥,扶持、培训、输转,就业之路向远方延伸

“我们现在住上了楼房,还有稳定的工作,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永昌县东寨镇红光新村贫困户赵执彦,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新城子镇马营沟村搬迁到了红光新村,在村里劳务带头人的帮助下,夫妻俩在金达路桥养护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上岗前,夫妻俩都接受了精准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还享受了每人6000元的就业奖补政策,像赵执彦这样的幸运儿不止一个。据了解,我市认真落实就业奖补政策,为通过劳务输转实现就业的110名贫困劳动力落实交通补贴、劳务奖补、生活补贴等补助资金55.78万元,推动贫困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能增收。

今年56岁的赵天生在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等疾病,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一家人生活困难。2019年,赵天生在甘肃长汾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谈起在公司干活的这一年,他坦言:“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环境也好,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元钱,我在这儿干活心里很踏实。”

为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扶持力度,我市给12家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扶贫车间落实奖补资金22万元,发放运费补贴4万元,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建设的积极性。2020年新建成扶贫车间3家,累计建成14家,吸纳就业人员7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61人。

除了扶贫车间,我市还积极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开发防疫消杀、环卫保洁等临时乡村公益性岗位112个,开发爱心理发员乡村公益性岗位74个,兜底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永昌县城关镇沙沟岔村的爱心发屋内,34岁的高芬英正拿着推子,熟练地为老人理发。2020年5月,高芬英了解到村里新设了“爱心理发员”的岗位,她主动报名参加,在接受了一个月的培训之后开始上岗。“家里有小孩和老人要照顾,没法外出赚钱。虽然每个月只有500块钱,但一年下来就是6000块钱,也能补贴家用。”高芬英说。

2020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服务活动13场次,省内外6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54000多个;开展装载机司机、挖掘机司机、育婴员等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班19期,培训精准扶贫劳动力8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8人,为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劳务输出在潍坊市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打工的贾发生高兴地说,“由政府搭桥、劳务公司牵线的都是正规企业,在这里工作心里踏实。”像贾发生一样,我市有部分劳动力通过劳务公司牵线搭桥,被转移到江苏、山东、四川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去年3月,市人社局为因疫情影响无法返岗贫困劳动力提供“点对点、一站式”送达服务4批次,输送外出务工人员94人。

文/ 记者 畅耀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北方沙子换南方金子 金昌这些就业故事汇精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