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节临近,甘肃两地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提示

2021-01-16 18: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庆阳市关于全力做好春节前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2021第1号)

牛年春节日益临近,人流物流日渐增加,疫情输入传播风险日趋严峻,疫情防控“大考”再次来临。希望全市人民心手相牵、携手共防、同守家园,确保度过一个安全、祥和、幸福的春节。

一、减少人员流动

1.非必要不返庆。为避免途中感染风险,在外人员尽量留在当地过节,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向亲友拜年送福。特别是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口冷链货品从业人员非必要不返庆。

2.非必要不离庆。为了家人及亲朋好友健康,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尽量留在本地过节,非必要不外出。尤其是不前往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探亲、旅游。

二、做到及时报备

3.来庆时,请提前3天向目的地村组(社区)和所在单位报备来庆返庆时间、身体状况、旅居史等信息。来庆后配合管理,确保亲友安全。

4.离庆时,请提前向所在村组(社区)和单位登记备案,注明离庆、返庆时间和目的地。出门在外时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妥善保存所有票据以备必要时查询。

三、严格服从管理

5.境外入境来庆返庆人员。入庆时请您出示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证明、“人”“物”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回后配合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如不能提供解除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须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不能提供携带物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进行集中留观,物品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

6.国内风险区域入庆人员。高风险地区或途经高风险地区来庆返庆人员,请配合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中风险地区或途经中风险地区来庆返庆人员、冷链货品从业人员,入庆时须出示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出行码,并配合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如不能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异常的,进行集中留观,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

对不按要求落实居家健康监测的,立即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不配合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四、严防人员聚集

7.取消大型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举办集体团拜、大型慰问、联欢、聚餐、促销等活动;原则上不举办大型会议、培训、演出等人群聚集性活动;严格审批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等活动;暂不审批庙会、游园、灯会等活动。确需举办的,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举办谁负责,参加人数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并落实扫码测温、佩戴口罩、场所消毒、环境通风、安全间隔距离等措施;超过50人的,在落实上述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要制定疫情防控方案,进行核酸检测。

8.减少人员聚集。疫情期间不举办寿事满月宴席,确需举办的丧事婚事一切从简,举办前向村组(社区)、乡镇(街办)市场监管所逐级报备,严格落实监管和承办责任,参加人数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并落实扫码测温、佩戴口罩、场所消毒、环境通风、安全间隔距离等措施;家庭私人聚会聚餐人数控制在10 人以内。

9.做好个人防护。节日期间,倡导微信、电话拜年,非必要不串门、不走亲、不访友、不聚会、不聚餐。外出时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配合落实防控措施。如有家人出现发热、干咳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第一时间前往发热门诊就诊,不自行购买药物治疗,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诊。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需坚持。我们相信,在全市人民的理解配合、共同努力下,必将疫去春来!

庆阳市防控办:0934-8615615

西峰区防控办:0934-8210362

庆城县防控办:0934-3222332

镇原县防控办:0934-7121828

正宁县防控办:0934-5951880

华池县防控办:0934-5128590

合水县防控办:0934-5521590

环 县防控办:0934-4421121

宁 县防控办:0934-6621322

庆阳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

联控领导小组(指挥部)

2021年1月15日

武威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的公告

武威市广大市民朋友:

岁末将至,春节临近,人流、物流将呈现剧增趋势。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现就落实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有关事项公告如下,请广大市民朋友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周边亲友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防控意识,全面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一、离武外出防控措施

1.坚持非必须不外出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出行。确需外出尽可能错峰出行,避开春运高峰期,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患有慢性疾病、60岁以上老人、孕妇等人群,要保持警惕谨慎出行,出发前建议听取专业医生的健康状况评价,避免前往疫情发生地。

2.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请暂缓出行。密切关注国内高、中风险地区动态变化和病例行动轨迹,提前了解前往地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如非必要不要前往出现疫情的地区,确需前往的请务必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报备。

二、来武返武防控措施

3.倡导外出务工和学习的市民朋友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留在当地过节。可通过微信、网络、电话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您的心情和祝福。如确需返武过节的,提前3天将返乡时间、14日内旅居史、是否从事冷链物流行业、个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主动向返回地社区(村)报备,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和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要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提前准备好旅途所需的口罩(每日至少2只以上)、手消毒剂等,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和交通工具,旅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多次中转和旅途中长时间停留。返回后严格遵守居住地疫情防控措施。

4.凡是境外来武返武人员,应当向目的地社区提前报备个人有关情况,包括入境时间、第一入境地集中隔离期满时间及返回航班、车次等具体行程信息。国外入境来武返武人员在第一入境地已落实集中隔离14天且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解除集中隔离证明的,来武后须第一时间向辖区社区和村组报告,需继续落实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等措施。若无法提供核酸检测证明和解除集中隔离证明,请第一时间到辖区集中隔离场所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等措施,隔离期间食宿、医疗费用自理。

5.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区、市)或当地政府宣布全域封闭管理地区的来武返武人员,应在抵武后第一时间向所在居(村)委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严格落实就地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观察,集中隔离观察期间不少于3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观察期间不少于2次核酸检测,隔离期间食宿、医疗费用自理。

6.对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区、市)的来武返武人员,如能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则落实14天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于7天后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若无72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则第一时间在集中隔离点留观并进行第一次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后移交社区执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并于7天后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

7.低风险地区来武返武人员请自觉执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如需外出请做好自我防护,佩戴好口罩。

8.所有外省来武返武人员在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前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就诊途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常态化防控措施

9.减少走亲访友,提倡网络拜年,家庭聚会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尽量不要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

10.非必要尽量不选购境外物品,需前往商场、超市等地采购年货,尽量避开客流高峰,并做好个人防护。选购物品要到正规的超市或商场,购买冷冻冰鲜产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检疫信息等,并做好内、外包装消毒。

11.加强个人防护,在通风不好、密闭的环境要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一米线”、用公筷、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有遮挡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投放,接收快递邮件及时消毒,不食生冷食物,看病网上预约。

12.倡导移风易俗,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请不办,不扎堆聚集,不搞群众性庆祝庆典和聚集性展销促销等活动,切实降低聚集性风险。办理婚丧嫁娶的当事人,应提前向社区(村组)报备外地前来参加人员的行程情况,并由社区(村组)按照管控要求落实属地管控责任。对举办50人以上大型聚餐活动的实行 “双报备” 制度,即聚餐当事人要向宴席承接单位报备最高控制人员数量和聚餐规模,并对聚餐人员旅居史进行核查,禁止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参加聚餐;宴席承接单位要提前1日向所在街道疫情联防联控办公室或村委会报备疫情防控方案、餐饮从业人员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聚餐当事人提供的信息。

广大市民朋友们,疫情防控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思想上不麻痹、措施上不懈怠、防护上不放松,共同构筑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确保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齐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最后,衷心祝愿您和您的家人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武威市新冠肺炎疫情

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月15日

▓来源每日甘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标题:《春节临近,甘肃两地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提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