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乔文心:见证人民法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0记者看法院

2021-01-16 19: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2020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认识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 乔文心

报道感言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中国经济接受大考的一年。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同样是人民法院面对的严峻考题。

在这一年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司法政策,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等举措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进行了适时修正,调整民间借贷司法保护边界,让民间借贷纠纷有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裁判标准和救济渠道;多次发布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司法文件,依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回应各类主体的司法需求;首次以司法文件形式对三类公司信用类债券涉及的违约、侵权和破产三类案件作出统一部署;全面清理司法解释,发布与民法典配套的新司法解释,确保民法典准确实施……

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司法政策,为推动社会的法治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这一年的艰难巨考,人民法院交出了合格答卷。如果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报道、解读这些司法文件和相关司法政策的落实落地,就是目睹公平正义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机理。期待未来继续与人民法院同行,为读者提供专业、严谨、鲜活的法治报道。

代表作品

01

代表作品

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撑起“法治蓝天”

——人民法院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工作综述

民营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外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加强产权保护、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来,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积极促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为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司法新动能。

为民营经济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有恒产者有恒心。”产权保护事关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

为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司法保护,则能增强民营企业家创新乃至投资的信心。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一系列司法文件,在司法规则层面为产权保护筑牢堡垒——

《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关于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司法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落实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产权精神,从公司、合同、担保、金融、破产等12个方面共计130个问题,对当前民商事审判中的前沿疑难争议问题进行了规范;

在全面清理建国以来的司法解释工作中,最高人民法院将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产权和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作为对司法解释进行废改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有违平等保护原则的司法解释规定,坚决予以废止,进一步统一平等保护产权的裁判标准……

中国法院司法质量、效率和透明度的不断提升,不仅让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与日俱增,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总排名已跃居世界第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报告记录的8项改革措施中,与司法密切相关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指标均有大幅提升。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执行合同”指标在190个评估经济体中保持全球领先,排名第5,其中体现司法制度与工作机制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得分16.5,排名第1,是全球最佳实践者。

中国法院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投出的“信任票”。

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不论国有民营、外资内资、规模大小,也不论是法人还是个人,坚持做到对各类市场交易主体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坚决避免因采取措施不当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严防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人民法院每一次针对产权保护的表态,都是给企业家的“定心丸”。

2016年至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成立了“涉产权错案冤案甄别纠正工作小组”和“落实产权保护工作任务协调小组”,强化对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上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关心下,年广久被无罪释放,为改革开放廓清了思想迷雾,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张文中无罪,被媒体称为“是和当年‘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一样具有标杆性意义的法治事件”。张文中案纠错,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对产权和企业家的保护,给全国企业家巨大信心。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们都非常激动,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畅谈保护企业家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张文中案、顾雏军案、赵明利案……一批涉产权案件的再审改判,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坚持全错全纠、部分错部分纠、错到哪里纠到哪里,在社会上引发良好反响。

最高人民法院分两批发布共计13件保护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涵盖审判执行各领域,为各级法院处理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要建立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错机制,推进关口前移,使冤错案件发现更早、纠正更快。”这是7月31日召开的全国法院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工作推进会提出的要求。

2016年底至2020年6月,全国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甄别纠正涉产权刑事冤错案件190件237人,彰显党中央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坚定决心。

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法院审判监督工作会议,对健全涉产权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常态化纠错机制、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的同时,如何让企业“留得住”“活得好”则更考验司法的智慧和担当。

2019年10月起,全国法院集中开展“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专项执行行动。大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让民营企业既能获得法律的“硬核”保障,更能体会到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善意和温情。

疫情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下发系列指导意见,针对涉疫情民商事纠纷案件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规范,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合同违约、企业债务、企业破产等案件,积极为企业恢复生产、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并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贯彻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理念,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尽可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破产重整、和解、清算是解决企业产业深层次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产业质效的重要法治途径。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8436件,同比上升14.8%;审结4500件,同比上升174%。其中,审结破产重整案件497件,通过破产重整计划案件476件,共有482家企业通过破产重整走出困境,涉及债权人10.8万个,化解债务风险3134.8亿元。

积极健全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28件某房地产公司诉业主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经过“商会调解工作室”的协商调解,全部主动撤诉,案件调解周期平均仅7天。

便捷、高效,既节约当事人时间,又降低打官司成本……这是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和当地工商联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积极实践。

据统计,南谯区法院自7月2日对接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以来,委派或委托调解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7.2%,其中商会调解约70%调解成功的案件在4天内办结,结案时间相比之前约减少11天,企业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同各方面的衔接配合,不断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2018年2月,全国法院上线并运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覆盖全国法院3413家、调解组织3.5万余个、调解人员10.52万余名,汇聚调解案件101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61%,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在线纠纷解决模式的新实践。

在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工商联通力合作、稳步推进。在前期试点基础上,2019年1月,两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2019年11月,为把多元解纷工作落实落细,又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对接工作的通知》,推进双方调解信息系统的有机衔接、调解资源共享、调解案件数据共享,实现委派调解业务全流程在线流转,用科技手段助力民营经济领域高效率、低成本解决纠纷。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通过与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实现对接,线上多元化解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的成效初步显现。(来源:2020年10月31日 人民法院报)

02

代表作品

筑牢法治防线 唤回春满枝头

——人民法院积极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工作综述

武汉中院干警为居民分发生活物资。图片来源:武汉中院

新冠肺炎侵袭湖北武汉,逐渐蔓延全国。疫情严峻,攸关生死,一场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战“疫”以来,各级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争分夺秒 特事特办

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时间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各地法院紧急下发通知,对做好当地法院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执行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全国法院妥善做好疫情期间的执行工作,确保防疫、执行两不误;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通知,就疫情防控期间续封续冻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确保续封续冻工作不因疫情影响而“断档”。

各地法院紧急下发通知,对做好当地法院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时间就是生命。

1月25日深夜,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接到某案件代理人的紧急电话,要求解封其当事人账户。其当事人为某地区人民医院,需按照防疫要求设立发热门诊,采购防护设备。值班干警连夜汇报,相关庭室高度重视,迅速联系原告并取得理解,法官依法进行远程解封,整个解封过程仅用了数小时。

“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的使命和担当!”该案代理人在微博如是留言。

武汉疫情告急,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建设刻不容缓。

在一起执行案件中,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湖北某建筑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此前,该公司因一起损害赔偿案件,账户被依法冻结。考虑到被执行人系疫情防控参与单位,承办法官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依法作出裁定并完成账户解冻工作,用时仅16分钟,为疫情防控及时提供司法保障。

各级人民法院相继开通涉疫情民事诉讼“绿色通道”,切实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审慎施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民事强制执行措施。多地法院制定并下发意见,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意见,要求不得对防控疫情有关的药品和物品采取查封等措施,财产查控等措施涉及疫情防控相关医院、企业及人员的,应暂缓采取财产查控等措施。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意见,要求全面排查梳理在审涉企诉讼和执行案件,依法慎用和变更司法强制措施,确保涉及疫情防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通告明确,对承担医疗卫生等疫情防控职能的机构,生产销售医用、防疫物资和生活保障用品的企业,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疫情防控需要,依法中止诉讼,酌情解除或者变更冻结、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

勇于担当 深入一线

积极支援社区防控工作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

1月27日,正值大年初三,在连夜建设中的湖北黄冈版“小汤山”——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内,一支由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干警自发接力组成的义工小队已从清晨开始忙碌,与志愿者们共同搬运物资,助力定点收治医院建设。

“人够了没有?我也申请参加。”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微信工作群中,征集前往感染风险较高社区分发物资志愿者的通知刚刚发布,就有13个支部数十名党员干部踊跃报名。

武汉市两级法院第一时间建立疫情防控联络员机制,在汉干警纷纷报名前往疫情最严重、防控形势最复杂的地方,以作战的状态,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湖北全省法院近万名干警下沉到社区一线,参与联防联控、给居民分发运送日常生活物品等工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地人民法院按照地方党委和党委政法委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维护稳定等工作。各地法院干警积极响应,主动请战,数万名干警进入防控一线,积极参与联防联控,深入社区、街道、卡点、重点场所等,全力支援基层组织:

——在江苏,逾万名法院干警“进网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司法服务网格体系,深度参与疫情联防联控,最大限度从源头减少纠纷,做好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实现涉疫情防控相关案件快速稳妥处理。

——在福建,广大法院党员干警带头冲在一线,南平、龙岩等地法院党员干警逆流而上,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一线信息的排查员、宣传员和守护员。

——在湖南,三级法院数千名在职党员干警换上志愿“红马甲”,请战支援疫情防控一线,参与政策宣传、体温测量、物资配送、小区值守等防疫工作,在守卫百姓平安的前沿哨所践行初心使命。

疫情冷峻,人心向暖,法院人以勇气和担当,挺立“前哨”,筑牢防线,助力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心系群众 保障发展

彰显疫情防控期间司法温度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亦是对人民法院推行多年的智慧法院司法服务质量和效能的一次“突击大检验”。

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带来的新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推进在线诉讼作出全面动员、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具体规则。各级人民法院及时转变诉讼模式和审判执行方式,提早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开庭、接待、诉讼服务、执行等项工作安排,积极引导诉讼当事人依法通过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等线上方式办理诉讼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2月24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法官廖泰琳身在湖北,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开庭,与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当事人实现三线联通,成功审结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没想到在疫情这么严峻的情况下,福田区法院还能及时安排视频庭审,为法院现代化司法服务点赞。”原告代理人连连感慨。

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面临诸多困境。保障企业有序复工运转,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是社会关切的重要问题。

各级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积极推出司法服务举措,为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工作指引,聚焦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债务偿还、融资、劳动用工、房屋租赁、优惠政策落实等迫切问题,以司法力量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制作《关于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法律风险告知书》,从5个方面向企业告知50项法律风险和相关法律依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正常经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依法防控疫情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12条措施,强调把促成诚信交易、稳定经济秩序作为合同纠纷处理的重要考量,鼓励合同按约履行……种种举措,传递司法温度,彰显为民情怀。

这是一场艰巨战役,亦是一次历史大考。曙光在前,重任在肩,春天终会如期而至。(来源:2020年03月31日 人民法院报)

原标题:《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记者乔文心:见证人民法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0记者看法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