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何以解乡愁?来看,峰峰所有镇村的故事都在这里!

2021-01-17 21: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峰峰融媒 微观峰峰

峰|峰|乡|愁

镇|村|纪|事

峰峰矿区是一片充满文化积淀的厚土。峰峰矿区的“矿”,不仅仅是指丰富的煤炭、瓷土、石灰石等自然资源,更是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有山的文化烙印,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写到鼓山(景山)“松柏丸丸”,被人诵读了两千多年;水有水的文化烙印,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神麇山时称“釜(滏)水所出”,滏水进入中华大地理的视野。

——摘自《峰峰乡愁·镇村纪事》序

《峰峰乡愁·镇村纪事》

政协邯郸市峰峰矿区委员会 编

继历史画册

《峰峰记忆》付印之后

《峰峰记忆·镇村纪事》

也印刷出版了

本书由峰峰矿区人民政协

组织文史专家

动员全区有关人士

征集资料,博采众长

历时一年有余编纂而成

全书共三十多万字

以大事年表的形式

纵写峰峰地区

有人类活动以来的万年大事

横陈全区9镇1乡1街道

共157个农村社区的

村史源流、人文纪事

▇ 01 ▇

峰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依山开凿的响堂山石窟

精美的石刻巧夺天工,惊艳世人

依水烧造的磁州窑

瓷上书法笔走龙蛇,釉下彩绘世态万象

……

千百年来

勤劳智慧的峰峰人民

不仅创造了物质的辉煌

同时也留下了

数不尽的非物质文化宝藏

在工业文明

向生态文明转型的21世纪

古老的峰峰在转型发展之路上

如何保留先人的“文化烙印”

留住过往的“乡愁记忆”

传承奋进的“峰峰故事”

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特别是在推动转型发展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

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文化烙印”不仅仅是留住历史

更要留住

承载着历史信息的符号与载体

因此,本书应运而生

▇ 02 ▇

对于峰峰人来说

乡愁是什么?

是只能追忆于泛黄老照片里

那些消逝的地名?

是篆刻满岁月痕迹的老房子?

是味蕾深处的那口家乡味道?

……

亦或是

听到就感觉窝心的乡音?

比物质的、可见的东西更复杂

更令人怀念的

就是这些看不见的

存在于记忆中的“乡愁”和“故事”

烙印在心灵内、血液里、生活习惯上

和方言土语里的文化脉搏

只有全方位地全部挖掘出来

保护起来,传承下去

才能让历史无缝隙地代代延续

▲太行益华纺织厂

因此本书中收录了许多

承载着一代代峰峰人记忆的符号与载体

有古屋、古庙、石桥等文化遗产

也有老厂房、老窑厂、老矿井

老工人村等工业遗存

它们是峰峰独有的记忆元素

▲和村镇后连庄村菩萨阁

▲界城镇南界城村古戏楼

▲大社镇何家大院

▲彭城镇南羊台村古井、古树、古屋

▲1941年西佐一带小煤窑

在正文之前

设《峰峰境域》、《历史留影》

以及《峰光无限》三个部分

收录峰峰区域变迁、历史记忆

和风景等相关照片材料

来展示过往记忆

呈现一个更加立体的峰峰

▲1950年峰峰矿区示意图和1956年峰峰市示意图

▲东纸坊村唐代古昭关旧址

▲早期峰峰煤矿机器修理厂车间一角

▲1946年临水电厂被接管一周年时全体职工合影

▲峰峰地区村民在峰峰村举行解放庆祝大会

▲清泉公园

正文部分

是对峰峰各村镇的记载

其中包括传说、历史名人、历史故事

代表性传统美食、传统民俗

古建筑、古树、历史遗迹

老字号店铺等元素

通过这多元素的丰盈

让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

都能对峰峰的镇村有一个

更加深刻的了解

也对峰峰的认识更加的饱满

▲义井镇特色名吃大锅菜

▲义井镇北侯村古碑

▲义井镇王二村十八丈券

▲彭城碗市街

▲彭城镇豆府沟村灯地

▲大峪镇南大峪村跑彩帷

▲纸坊村庙会

▲民国时期西佐火车站装货工

▇ 03 ▇

本书十一个章节涵盖

峰峰所有镇村

每个章节皆从

镇情概说(村名、村史、村情)

历史人文、驻地企业、生态文明等角度

来纪述各个村庄特色发展变化史

通过村镇的历史记忆

表达峰峰文化

以土著居民视角

挖掘各村村史族谱

探寻文化之根

并从民俗、信仰、经济、人物

山川地理、村落变迁角度

展示峰峰地域的人文意义

前言 序

第一章 响堂名镇——和村镇

第二章 丝路走廊——义井镇

第三章 千年瓷都——彭城镇

第四章 九侯古城——界城镇

第五章 文化宝地——大峪镇

第六章 煤炭重镇——峰峰镇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镇 ——大社镇

第八章 历史重镇——临水镇

第九章 商贸名镇——新坡镇

第十章 农耕文明——西固义乡

第十一章 人文荟萃——滏阳东路街道

附录 峰峰矿区建制沿革表

赞美峰峰的歌曲

后记

▇ 04 ▇

01.丛台酒与东庄村的渊源

邯郸“丛台酒”以其“窖香浓郁,绵甜醇和”成为河北省名酒,我们国家的优质酒。“丛台酒”与峰峰矿区的东庄村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上世纪20年代,峰峰矿区和村镇东庄村的高和成在村里建造了一座酒坊酿造白酒。但时间不长,高和成不幸病故,其酒坊便由其妻刘氏经营。

刘氏,人称“高家老婆”其经营酒坊后,便将酒坊规模逐步扩大,雇佣了本村席太的、王振玉、王存善、王四的等多名酿酒工匠,严格按照酿酒工艺操作,始终把好质量关,酿出的大曲白酒,醇香浓郁,尾净悠长,别具特色,很受大众喜爱,很快在周边村镇出了名,人称“寡妇酒”。只要一提“寡妇酒”没人不知晓,没人不喜欢的。以后,随着名气的扩大,“寡妇酒”畅销武安、磁县、临漳、成安、魏县等地。直到解放后,酒坊停办。

酒坊停办以后,其原来的酿酒工匠先后参加了和村的原盛泉酒店等多家酒店,50年代,和村的多家酒店合并一同迁往邯郸市丛台酒厂,东庄的席太的等几个有名工匠(俗称酒大工)也一同前往,带去了他们的酿酒工艺,参与了邯郸酒厂邯郸大曲等丛台酒的酿造,使邯郸“丛台酒”逐步扬名。

东庄村的酿酒名匠(酒大工)席太的,不但参与“丛台酒”的酿造,后来还被聘请到广西北海市酒厂指导酿酒,在峰峰矿区酒厂酿造出“龙洞白干”、“滏河大曲”等地方名酒,直到退休。

——摘自第一章《响堂名镇·和村镇》

中东庄村村史

02.上拔剑村村名

上剑村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磁山一带南迁现村北河西岸定居。因居住在盘龙山下,由鼓山盘龙山流下来的两股溪流在此相汇,形同八字,称之为“八涧”。明嘉靖三十二年《磁州志》载:“八涧,在州西北七十里,其水支分两流如八字,故名。东南流入滏河。”其位置与今上拔剑村相合。先民在此建村,故取村名“八涧村”,今村民仍将“拔剑”二字读音为“八涧”。

与村西1里地的下拔剑村比较,地势较高些,相应叫成“上拔剑”。

相传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夏王窦建德,率兵在鼓山中段的苍龙山歼灭沧州刺史突宗所率官兵后(史称两窦鼓山之战),移军八涧村村南一带稍事修整,将士们拔剑砍柴生火做饭,八涧村的有识之士见此状,取同音字,将“八涧”更名为“拔剑”,以示窦建德义军获胜后驻扎过此地的纪念。

明嘉靖年间,因大旱,原村边儿涧水断流,南移1公里迁至现村。村西“老龙嘴”河道下跌约两丈多,河底水充足,可供村民饮用,故定居至今。

传播峰峰之文化“矿区”

《峰峰乡愁·镇村纪事》

为峰峰人留住“乡愁”

让每一位峰峰人

都有寄托可回忆过去

为外地人讲好“峰峰故事”

使每一位踏上峰峰这片土地的人

能够有“故事”陪伴

原标题:《何以解乡愁?来看,峰峰所有镇村的故事都在这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