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天完成全员77万余份核酸检测,晋中市榆次区是如何做到的

2021-01-17 2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截至1月15日,全区266个采集点完成了全区所有人口773339人份的样本采集,至16日17时15分,全部完成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月16日下午,晋中市召开第五场疫情防控发布会上,榆次区副区长崔宴杰对榆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进行通报。

5天前,同一间会议室,晋中市召开第一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榆次区在开展全面精准摸底排查时发现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河北来晋人员,租住在高村。

1月12日,晋中市榆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榆次区新冠病毒核酸全员免费采样检测工作的公告》,决定于13日8时起,用3天时间完成榆次区新冠病毒核酸全员采样检测工作。

榆次区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有77万余人,3天时间全部完成核酸采样检测。这项任务很艰巨,且紧迫,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过筛”。

一个城市“过筛”,自从疫情发生一年多以来,山西还是首次。

10秒采样,一天重复几百次

▲玉湖公园采样点挑灯夜战

1月13日,榆次玉湖公园。这是榆次人的老公园,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这一天,因疫情防控公园临时关闭,但门外广场不比往日人少。

“来,摘口罩,张嘴,抬一点儿头,使劲‘啊’……” 榆次区人民医院采样护士崔艳鸿拿起棉棒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放入试管中,尾端折断,旋紧管盖;手、试管消毒。整个过程,仅用了10秒时间。但是这样的工作,她一天要在冬日的寒风中,反复进行好几百次。

在每一个采样点现场,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用身份证扫码和条形码扫码,形成详细的采集管信息。市民登记后只需摘掉口罩,张开嘴巴,很快便完成取样,10个人完成一组。玉湖公园地处城市中心,企业单位、商超住宅环绕。81岁的许正新住在旁边的书林世家小区,他用轮椅推着老伴,来做核酸检测。许正新坦言,现在没有了去年疫情刚出现时的恐惧,按照政府说的办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每个核酸检测采样点配备36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12名医务人员、24名保障人员,采取“两班倒”机制,从上午8时开始工作。13日是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的第一天,一直到晚上21时,还有几位前来做核酸检测的群众在排队。在这一刻,大家想的都一样,早检早安心。

一天工作终于结束,当崔艳鸿被问及是否疲惫时,她扭头问同事,“现在几点钟?”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户外站立工作近8个小时。同样从早到晚忙前忙后的志愿者张怀忠说:“社区一发布消息,我就报名来帮忙了。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为榆次人的健康安全和美好生活努力。”

临时搭建起的照明灯光,打在玉湖公园朱红色的仿古门上,把门前广场照德亮亮堂堂。这个冬夜好像也没有刺骨的寒冷。

一个点演练,复制266遍

▲榆次区锦纶街道一核酸采样点有条不紊

按照《榆次区全员新冠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工作实施方案》,榆次区1月12日启动分布在11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市直单位所有核酸采样点,13日8时以前工作人员全部到位,15日完成全员核酸采样任务,16日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全区共设置共设立采样点266个,工作人员共计7939人。

对于这个实施方案,晋中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庆华已经熟记于胸,张口就来,包括每一个数字。之所以采集工作能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案,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得益于把工作主动靠前。两个月前,晋中市在榆次二中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涉及应急响应、居民动员、采样组织、秩序维持、场地消杀等9个环节,“虽然大家都不想让演练成为现实,但这一天来了,我们就要打好这场有准备之仗。”

方案中,除涉及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开发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工作外,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后勤保障,区发改局负责物资指标采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采样点设置、标本的转运、场地常规及应急消杀,区公安局负责协助组织核酸采样对象到位、维护现场,市环腾公司负责进行核酸采样点医疗垃圾处置……

应急演练时在一个采样点,实战需要把所有工作复制266遍,覆盖全区人口。但是,演练与实战并不是复制粘贴这么简单。总有一些情况,需要周全思虑,及时解决。有些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条件相对落后,户外照明设施不完善,天一黑采样过程便显得有些吃力迟缓。近80万人份的核酸样本转运,需要足够的车辆进行保障……

人可轮班歇,检测不能停

▲检测人员身穿防护服在实验室工作

在采集后2-4小时内,所采集的样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由榆次区疾控中心及时运送至核酸检测实验室。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晋中市疾控中心、榆次区人民医院、晋中市传染病医院PCR实验室,共同承担本次检测工作。

1月15日是全员检测任务第三天。当日16时许,早晨8时上岗的6位检测人员刚刚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出来,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后,抓起桌上热腾腾的包子狼吞虎咽,赶忙补充体力。这3天中,每个检测人员都是“全副武装”,对样本进行灭活、核酸提取。实验室内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检测区,各个区域严格区分。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实时定量PCR仪等仪器高效运转。

“标本接收、信息核对、标本编号、试剂制配、提取加样、扩增分析、读取数据、信息再核对、上传结果,一棒一棒接力、一站一站交接,全程紧张有序、环环相扣、高效运行。”检验科副主任刘岚介绍,“检测人员每8小时轮换值守,检测仪器24小时高速运转,所有人互相协作、彼此配合,共筑起一条‘无缝衔接’的闭环检验链。”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日检最高3万例。但如此繁重紧凑的工作量,仅靠检验科的医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副院长郭卫梅介绍,本次承担任务是举全院之力来保障完成,输血科、病理科、院感科等科室纷纷支援人手,护理部更是抽调了1/3的人员参加到此次核酸检测工作中。检测员叶荣芳说,“穿着防护服干活头发很快就湿透了。一天下来,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兄弟县驰援,伸把手相助

▲冀晓花(中间)与急诊科的同事为榆次加油

1月14日,在东阳镇车辋村村委会大院,村民们进行核酸检测咽拭子采集。偌大的村子、3000多名群众,只有4名女护士,现场却秩序井然,平稳高效。

这4名女护士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已经在村民口中流传。她就是冀晓花,介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2020年2月9日,曾作为山西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在江汉方舱医院和袁家台医院奋战47天,出色地完成了援助任务。

这一次,作为介休市支援榆次区核酸检测工作的150名医护人员之一,她再赴战“疫”最前线。而作为核酸采集小组长,驰援榆次她的担子更重,需要负责协调11个小组34名护士在3天内完成3万多名群众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冀护士长是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武汉工作那么长时间,又来支援我们,真是了不起!”现场村民纷纷点赞。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1月13日,晋中市其他兄弟县第一时间市纷纷驰援,寿阳、祁县、灵石、平遥、介休、太谷等6个县(区、市)以及市级医疗机构、疾控战线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共974人,迅速参与到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工作中。

寿阳医疗集团在2个小时内连夜抽调核酸检测业务骨干,凌晨动员,清晨集结,121名医护人员紧急奔赴41个核酸采样点,承担5个乡镇20多个村庄采集任务;祁县医疗集团派出一支应急队,80人负责11个核酸采样点采样工作,2人支援晋中一院;平遥派出158名医护人员带去平遥抗疫经验、介休援榆核酸检测医疗队150人奔赴5个乡镇、太谷118名核酸检测人员、4名疾控流动指挥人员火线驰援……

“感谢全区人民群众”

▲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

在1月16日下午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崔宴杰特意向所有向逆行出征、无私奉献的周边6个兄弟县市、6家市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向参加本次采集工作的广大工作者和志愿者,向理解支持、积极主动参与配合的全区人民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下达当晚,全员新冠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工作调度部署和业务培训连夜迅速开展,各个部门负责人动员全区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全员上阵,在寒冬深夜抢搭赶建采样点,梳理居民信息台账,分批分段通知居民,避免出现人员聚集。

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进行期间,在乡村,在街道,医务人员的护目镜里渗出水珠,志愿者的身影不曾缺位,市民们的生活稳步向前……过去3天,这座城市没有按下“暂停键”,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每一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守门员”。

3天激战的成果给77万余榆次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更重要的是,给我省的疫情防控积累了“晋中经验”。

一篙松劲,前功尽弃。榆次区对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所在的核心区域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第二轮核酸检测,1月16日晚全部完成检测,6981人均为阴性。疫情防控路上,还需慎终如始,全力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打赢这场硬战。

在从玉湖公园回书林世家小区的路上,许正新老人要经过一座天桥,永安桥。桥上两旁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抗疫标语——“从自身做起,为彼此负责。全民防疫,健康同行”。永安桥,三个字显眼地刻在天桥正中,“永安”便是这座城市所有人心中不变的期盼。

记者:李清伟 侯琎

视频:杨昊

原标题:《3天完成全员77万余份核酸检测,晋中市榆次区是如何做到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