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康成色①】郑式小康:幸福就是“院路共治”“宜居宜业”

2021-01-18 10: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小康承载初心,小康源自奋斗。过去的几年里,郑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快马加鞭,多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落地,“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发展布局有序推进,舒心、顺心、悦心、放心、安心、暖心的“六心”服务不断提质升级。质量高,成色足,郑州交出的幸福答卷诠释着这座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逐梦小康的生动实践。

值2021年河南两会召开之际,郑州市委网信办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特别策划推出系列述评《小康成色》,采用“述评+海报”样式,聚焦郑州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关注绿城更绿、家园更美、生活更便捷、群众笑得更甜等多个维度,解码郑式小康生活,探寻郑州小康成色。(映象网记者 阮海峰 文/图 实习记者 寇怡)

“一环少女”眼中的工人新村又“新”了起来

“堆满生活垃圾的菜市场不见了,违章的商铺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从小在郑州市工人新村长大的金梦说。近年来,郑州市政府主持的郑州城市改造工作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关注城市道路综合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使郑州的城市风貌焕然一新。

24岁的金梦(化名)从小在郑州市的工人新村长大。从4岁时搬进工人新村社区,金梦全家已经在此生活了二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从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毕业,升入工人新村小学,再进入回民中学,考入十一中,她就成长在这社区的方圆一公里之内,见证着工人新村的发展变化。

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工人新村社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后,为集中安置参与省会建设的工人们专门建设的生活区。

这里位于二七、管城、金水区的交界处,紧挨着人民路与紫荆山路两条繁华的主干道,往东走是紫荆山立交桥,往西走则是大卫城、二七纪念塔——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提起“工人新村”,可能大多数市民都没有特别的印象,但这个建自20世纪的社区,却长期坐落在郑州城市最繁华的一隅,因此,金梦戏称自己是“一环少女”。

然而,尽管靠近最热闹的商业区,工人新村却称不上“新”。社区内大部分居民房都是6层以下的平房。由于大部分建筑是20世纪建设,随着年代的推移,工人新村社区内的大部分居民房都已成为人们口中的“老破小”。

金梦记忆中的街道常年有早市与小摊贩的存在,方便之余也常常伴随着满街的生活垃圾。街道两边的商铺紧密排布,道路狭小难行,让各种车辆望而却步。金梦家所住的工一街6号院尽管不是最早的一批居民楼,却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邻居们都已经外迁,居住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剩下的只有常年积灰的院墙、邻居私划的杂物间和一堆剪不断理还乱的老化电线,展示着郑州城市化快速发展留下的“遗老”们。

她一度认为,这个老社区也会像那些悄然消失的城中村一样,随着拆迁消失在这座城市中。然而,故事的结局随着郑州城市改造的深入产生了改变。

渐渐地,堆满生活垃圾的菜市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长期以来蚕食着公共街道的违章商铺,如今已经被清理干净,社区里的道路变得宽阔而整洁;伴随着窗外的叮当声,小区里长期被邻居占用的楼顶违章房也被拆除,住在二楼的金梦第一次感受到了阳光照进窗户的温暖。

今年,当她再踏入小区楼,发现一切又都不一样了,阴暗的楼道被重新刷成了干净的白色,感应灯重新把楼梯间照的清晰明亮。她感觉好像住进了新房子。

金梦对门的老邻居也说:“重新刷漆之后,我每天闲着就会去打扫一下楼梯间的公共卫生,看着多舒服!”

工人新村又“新”了起来。

但工人新村并不是唯一新起来的小区,金梦也不是唯一感受到变化的市民,她环顾周围,才发现不少朋友家也都变“新”了。黄河路花园路以南的房子全部老房换新颜;兴华南街街道社区的居民楼新安装了电梯……郑州的城市改造从开始的一点一滴,如今已经日异月殊。

郑州城市改造的美丽成果已经遍地开花。

郑州改建进程 :先有“运筹帷幄”才有“决胜千里”

遍地开花的美丽景象并非一日之功,“三项工程、一项管理”背后是无数的心血灌溉。

除了基本温饱,“美丽”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追求的更高目标。为了追求这一目标,郑州政府在改建之初就达成共识:人民住的美,生活才能美,城市才能美。

郑州市的改造计划已经进行多年。2019年11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指出,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空间,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平台,是不断成长的“生命体”。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内容,也是适应发展规律、顺应现代城市演进的紧迫任务,更是一项久久为功、不断提升的长期任务。

因此,要深化对城市发展规律和郑州发展阶段的认识,聚焦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把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事关郑州长远发展的短板问题解决好。

针对这些需求和问题,郑州政府提出了“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点。聚焦“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即意味着关注城市道路综合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看市民老街换新貌、老房换新颜,使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升级。

为了让城市改造成为踏实惠民的工程,助推郑州迈入全国同类城市的第一方阵。按照“规划设计不妄为,微改造不折腾,示范推进不铺摊子”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小施工对市民的影响,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步伐,推动城市高品质建设提档升级。“一环十横十纵”23条主干道路全长391.7公里,计划分三期实施。目前,一期90公里道路综合改造基本完工。

映象网记者了解到,通过一年的改造,一期道路新增完善过街设施5处,7条道路平均过街间距由500余米缩短至300米,新增高档次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

此外,北三街片区、工人新村、桐柏路191号院等一大批已经改造完工的老旧小区,积极落实“一院一策”,除了完善居住功能还统筹历史传承与现代气息、街区风貌与城市色彩的融合,实现了“一区一品”,彰显了老郑州的人文魅力。

以前这些影响城市形象的“脏乱差集散地”,如今都变成了有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的“网红打卡地”,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城市的天更绿了、水更清了

老百姓在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中乐享生活

正因为有了明确而长远的规划和政策的高度落实,郑州的改建工程才能稳中有序地不断推进,让人民群众亲身见证郑州向更美丽城市的转变。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彭俊杰表示,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突出问题,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走出了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彭俊杰认为,一方面是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坚持省级统筹协调、市县主体负责,聚焦城镇老旧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将老旧小区改造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兼顾完善功能和传承历史,大幅度提升了城市品质、凸显了城市品位。

另一方面,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年来,郑州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对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复自然岸线和滨水植被群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城市的天更绿了、水更清了,老百姓在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中乐享生活。

实施“交通治堵”专项行动,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破解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社区为着力点,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了以城市高品质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样感受到了郑州城区巨大变化的“郑说”主编郑子蒙坦言,大街小巷确实变得比以前更漂亮了,城市家具、绿化小景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能把文化元素融入设计当中,让人感受到郑州是一个美丽、有文化的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一方面提升了道路沿街的整体形象,一方面通过增添保温层、加装电梯、院落整治等措施,让居民感受到了切身的便利。

来源:郑州市委网信办、映象网

原标题:《【小康成色①】郑式小康:幸福就是“院路共治”“宜居宜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