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法官故事|辛崇增:因为热爱 一往无前

2021-01-18 12: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他是典型的山东汉子,臂膀宽厚,剑眉星目,穿上法袍有些不怒自威,笑起来却透露着一股子憨厚朴实。

来到房山法院十二年,他一直珍惜法官这份职业,始终对审判工作饱有无限热爱。

他始终在最基层、最前线磨砺成长,用行动书写着一名年轻法官坚守法治信仰、坚持司法为民的使命担当。

他,就是房山法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辛崇增。

辛崇增,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08年7月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曾在房山法院长沟人民法庭、民三庭、长阳人民法庭、窦店人民法庭工作,现任行政审判庭员额法官,副庭长。

因工作表现突出,辛崇增法官被评为“北京市法院模范法官”“北京法院十佳速裁法官”,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其审判团队获“北京市法院优秀调解速裁团队”“北京市法院模范审判团队”。

2020年,辛崇增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

以梦为马 天道酬勤

辛崇增是房山法院有名的“急先锋”,工作上最注重效率,经常加班加点,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办案时间审理好每一个案件。无论严寒酷暑,他不是急行在送达路上,就是在勘验现场,数十万公里的办案里程,记载着他的辛劳与付出。

2020年9月,辛崇增审判团队成功实质性化解一起行政纠纷案件

在推行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过程中,辛崇增被委以重任,开启了他的速裁法官生涯。在这个岗位上,他既要审结全庭70%的案件,还肩负指导调解员办案的任务。

2018年10月,辛崇增在重阳节前回访赡养案老人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节奏快、压力大,但面对挑战,辛崇增斗志满满。从团队管理创新入手,辛崇增建立起速裁团队与驻庭调解员团队调裁一体化办案模式,通过专职调解与程序辅助同步、专业化调解与精细化指导结合、多元化调解与高效型裁判无缝衔接三项新机制,有效提升了办案效率。

新型团队与工作新机制将审判力量与调解资源深度整合,挖掘了潜力,最大程度地释放了办案效能。

2019年9月,庭审结束后,辛崇增为当事人释法析理

辛崇增法官曾用不到10天的时间,依法调解了张某等二十八人诉北京某医院劳务合同群体性纠纷,以最快的动作消除了群体性信访风险。

从事速裁工作三年的时间里,辛崇增法官克服种种困难,共结案6200余件,居房山法院结案首位,连续三年结案列北京市法院业务口前百分之六以内,2019年审判综合排分占全市法院前10%。

2018年4月,辛崇增(右四)被评为“北京法院十佳速裁法官”

因工作成效突出,他被授予“北京法院十佳速裁法官”荣誉称号,其审判团队也获得北京市法院“优秀调解速裁团队”荣誉称号。

匠心为民 守正出新

辛崇增是一个爱思考,善归纳的人,他总结出“望”“闻”“问”“切”四步调解法,即通过观察双方当事人言行(望)、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闻)、询问查证案件事实(问)、寻找调解切入点(切),依法优质高效调解案件。

在他审理的三起涉辖区重点工程的房屋买卖纠纷案件中,他积极应用“四步调解法”,圆满解决了“骨头案件”,得到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2018年5月,辛崇增带领书记员就案件事实向开发商核实有关情况

当时,案件双方当事人对抗非常激烈,而案件结果可能影响到重点工程建设进程。

接到案件后,辛崇增及时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了解案件审理困难的原因,耐心听取当事人的心声,疏解其抗拒情绪。

一个月十余次谈话,每次谈话三个多小时,难的不是每次语重心长后的口干舌燥,难的是几个当事人情绪的反复和家属的不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灵活运用四步调解法以及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辛崇增法官最终平复了三位被告的对抗情绪。

当事人情绪稳定后,他及时安排评估进行调解,三个骨头案被他硬生生地“啃下来”了,三起案件的原被告在友好的氛围中达成调解,涉案标的近五百万元的三起案件当庭履行。三名被告还送来锦旗盛赞辛崇增是“诉讼调解的大师、构建和谐的楷模”。

辛崇增法官多次收到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因为审判质效成绩优异,辛崇增被授予“北京市法院模范法官”称号。

守望公正 裁暖人心

熟悉辛崇增的人都知道,他看起来像一个不拘小节的硬汉,但实际上却最是耐心细致,是一个十足的暖男。

在辛崇增看来,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他的工作追求。

他承办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案件的当事人王大娘,曾因其他事件有过极端行为。为了真正帮助到王大娘,辛崇增每次都会耐心细心地向老人辨法析理、跟唠嗑一样地聊法律,这一情景在那段时间成了庭里的一道风景。

2018年1月,辛崇增与书记员到辖区派出所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为了案件的公正处理,他多次外出调查取证,其中辛苦和付出,王大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人家握着他的手,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凭你这个人,我信你”。案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农民家庭出身的辛崇增深知,对于老百姓而言打官司是一件多么重大而又艰辛的事情,辛崇增曾说:“老百姓教给我的道理,是做人要淳朴善良,做事要脚踏实地,我必须当一名好法官,为老百姓着想,好好审案子。”

2019年9月,辛崇增法官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

因此,对待困难群众,他常会设身处地、尽己所能的提供帮助。他曾多次为无钱返程的农民工垫付交通费和食宿费;对远在外地的当事人,他根据他们的交通方式灵活便捷安排诉讼程序,避免当事人的额外支出。同时,他和团队成员还经常主动放弃休息,开启夜间、周末送达方式,切实减轻群众的讼累。

勇于担当 全力战“疫”

2020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辛崇增法官以高度的使命感积极投身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一线。

他向院机关党委递交请战书,在春寒料峭之时请战到房山区阎村镇小十三里村村口的一线防控点值守14天;积极响应“周末上一线 值守做贡献”志愿活动,周末到拱辰街道部分小区参与值守;主动与所在社区党支部联络,落实党员“双报到”,利用休息时间参与社区防疫执勤,先后值守数十次,守卫社区安宁。

测温、登记、检查证件等值守工作,他一丝不苟;宣讲防控要求,讲解防控政策,他不厌其烦。

在“周末上一线 值守做贡献”活动中认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值守中,遇到一位情绪激动、拒不配合检查备案的返京女士,辛崇增耐心地向她做政策解释,安抚其情绪,并联络居委会说明相关情况,最终妥善安置该女士进行居家隔离,化解了潜在的疫情风险。而此时,距辛崇增执勤离岗时间已过去两个小时。

在结束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后,辛崇增总会再匆忙赶回单位,电话谈话、线上开庭、书写判决,成功解决了不少涉疫情案件。

2020年2月7日,辛崇增审判团队依托云法庭成功调解三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他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渠道,成功调解了房山区首例涉疫情租赁合同案,还成功调解了三起当事人在内蒙古的劳务合同纠纷等多起涉疫情案件。

2020年3月11日,辛崇增作为房山法院“普法巴士”首位“云课堂”老师,为辖区物业公司及其服务小区,讲解疫情期间居家时的大事小情

疫情期间,辛崇增就这样奔波于下沉的村口、社区的检查岗、周末的小区大门及“云法庭”四点一线中,为全力以赴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

工作十二年,辛崇增一直将“热爱向上”作为自己的标签。

因为热爱,他无数次沐浴在月色中的房山法院,只为斟酌一句判词,理清一段事实;因为热爱,他始终细致耐心地倾听每一名当事人的请求、诉说,甚至是痛哭或怒火;因为热爱,他始终用专业、理性的态度,用执着和真心守护着公平正义。

他的行为质朴无华,但他却用日复一日的热爱和坚持,坚守着对于法律最初的信仰,用对法官职业的热爱,铸造着对公平正义的无限追求!

供稿:房山法院

编辑:成梦琳 汪希

推荐阅读

北京法官故事|秦建平:我是北京法院系统执行年限最长的女法官

2020-05-21

北京法官故事|秦硕:做一个判决很容易,可真正地挽救一个迷途少年却并不简单

2020-05-23

北京法官故事|连春祥:办好“小”事情才能赢得“大”信任

2020-06-12

北京法官故事 | 张燕钧: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到社区和居民唠一唠

2020-07-02

北京法官故事|王雪:我是普法“带货王”

2020-07-14

北京法官故事|贾艳杰:在温度、深度、力度之间实现调解的艺术

2020-08-14

北京法官故事|欧阳华审判团队:侠者仗剑,止争为民

2020-08-19

北京法官故事|梁睿团队:既速递正义,也裁暖人心

2020-08-24

北京法官故事|陈仪佳:用法槌敲响正义的天平

2020-10-14

北京法官故事|冯晓光:“小”区“大”法官

2020-11-02

北京法官故事|邵普:卷宗和文书里写满了他的十年青春

2020-11-24

北京法官故事|杨力:亮相北京台特别节目,她与“八二宪法”同龄

2020-12-06

北京法官故事|胡光明团队:众人拾柴火焰高

2020-7-15

北京法官故事|原来这个女儿不仅是孝顺“护工”,还是人民法官啊!

2020-7-15

北京法官故事|王志勇:走过40万里“泥土芬芳”法官路

2021-1-10

北京法官故事丨谢耀宗:为山区百姓服务,我永远在路上

2021-1-12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官方微信

原标题:《北京法官故事|辛崇增:因为热爱 一往无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