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风故事•她讲述】乐观,淳朴,厚德——父亲的传家宝

2021-01-18 16: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清水县各级妇联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创建“平安家庭”,深入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活动,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近期,县妇联组织开展了“传家训·树家规·扬家风”优秀家规家训征集活动,将对征集到的优秀家风故事进行展播。

清水县原泉小学 王建丽

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瘦高的身躯,黧黑的脸庞,布满老茧的双手便是他的名片。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家中的顶梁柱,每天的日常就是无休止的农活。父亲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们还在梦中他便已经下地了,犁完地还要赶很远的山路去砍柴,回家又去村外挑水,喂牲口……尽管生活累,但他很乐观。每每干完活,便会盘腿坐在炕上,我和妹妹左腿爬一个,右腿坐一个,听他唱上几段秦腔才吃饭。慢慢的,我也听会了几句,后来,他一起腔,我便和着唱。但我总找不着调,把正端饭的妈妈惹得直笑。听奶奶说,父亲和二叔原来都考上了大学的,但因为家里穷,地多劳力又少,他俩只能一个去上大学。于是,父亲主动放弃了学业,承担起了种地养家的责任,从此,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么一辈子。后来当我们提及此事,埋怨他没抓住机遇,跳出“农门”,他总是憨憨一笑,还打趣说:“我要去上大学了,哪有你们啊?”

那个年代,农民的日子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家大小十来口人,奶奶常年有病,小姑、大哥都在上学,我们姊妹四个还小,一家人的生活全指望着父亲。淳朴的父亲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在田间劳作,农闲时节还要跟随爷爷去陕西赶麦场,给小姑他们挣点学费。尽管日子过得紧巴,但父亲从不埋怨。割麦子的时候,他整天乐呵呵的,我和姐姐们跟在后面捡麦穗,休息时,他会用田埂上的野草野花给我们编成漂亮的花环,还会吹起马兰花教我们唱小曲。

父亲的厚德不止是给家人温暖,还给乡亲们热心。因为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识字青年,被选上当了村长,一干就是十多年。房后老张家是外来户,分的地少,打的粮食老不够吃,他总悄悄地把我们家的给扛一袋过去,邻居王婶家的农活干不过来了,他干完自家的,立马搭把手······父亲更忙了,但他常说:“做人要厚道,乡里乡亲,都是一家人啊!”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大山深处的农民们活跃了起来。人们开始为“钱”奔命,纷纷让孩子辍学去打工。可是一向开明的父亲这时却异常迟钝,似乎没有意识到钱的重要。尽管家中境况日趋困难,他仍坚持让我们五个孩子全部上学。那一年高考大哥落榜了,父亲狠劲抽了两锅烟,只吐出了两个字:“补习!”。周围人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有人劝他:“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娃娃迟早是别人家的,何必那么苦自己,不如早早让出去打工,还能给家里挣几年钱。”他总憨憨一笑:“娃娃还是要念书哩”。父亲的倔强改变了我们子女的命运,让我们走出了闭塞的大山,得以仰望城市的神秘面纱。我接到师范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一向节俭的父亲异常高兴,特地让母亲杀了一只鸡,买了酒,请来亲房邻居庆贺。

后来,我们陆续有了稳定的工作,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总是教导我们过日子要勤俭,要把工作干好,多给国家做贡献。因为“退耕还林”,家里的地也不多了,况且父母年事已高,我们商量让父亲和母亲干脆别种地了,来城里住,可是父亲怎么也不肯丢掉土地。每逢过节,不是我们回去看他,倒是他先给我们送来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瓜果。只是每年城里过会的时候,他才会来我们这里住几天,看看秦腔,了了心愿。

乐观,淳朴,厚德,是父亲的传家宝。可亲可敬的父亲,正是以自己的品性向儿女们传递着幸福的密码。拥有这样的父亲,我是幸运的,也是骄傲的!

原标题:《【家风故事•她讲述】乐观,淳朴,厚德——父亲的传家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