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仑打造全国大城市一流强区

2021-01-19 21: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宁波日报头版+整版特别报道《北仑打造全国大城市一流强区 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彰显北仑担当》,现全文转载如下:

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北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仑考察,为北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定向导航、注力赋能,极大鼓舞了干部群众。

在变局中开局、在克难中求进、在创新中提升,北仑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答卷,北仑发展站上新起点、迈入新境界。

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北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北仑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扎实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紧紧围绕“双城”战略,加快建设“三个北仑”,有力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挑战,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增长3.5%,多项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居全市首位。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加紧建设的起步之年,北仑将正确把握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重要精神,努力交出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的高分报表。

“我们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参与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和建设自贸试验区为引领,率先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建设全国大城市一流强区,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彰显北仑担当。”北仑区主要领导表示。

沈颖俊 摄

内外联动 构建开放新格局

举全区之力建设自贸新片区。北仑区聚焦“一枢纽、三中心、一示范区”五大功能定位,加快思想破冰、手段创新、行动突围,以全球视野打造双循环枢纽城市核心区的战略支撑和新开放极。全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创造性复制应用全国第六批自贸区37项可试点经验,加快落地首批18项创新举措,先行先试特定税收优惠、空间分层利用、油气审批监管等自贸区特殊政策,切实提升贸易投资、金融外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力打造项目建设高地,精准引培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重点发展国际贸易总部经济,保障LNG登陆中心、中海油LNG 接收站二期马士基梅山国际物流中心等5个自贸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打造政策资源高地,推行“极简审批”,扩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探索“首违不罚”12清单管理,实现4个核心区块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全方位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服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助力宁波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甬舟深度一体化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增强对外交往、中转服务、信息交换等核心功能,形成吸引高端资源和资本的巨大引力场。加快设施融通,全力推进甬舟铁路、杭甬复线二期、六横公路大桥北仑段、象山湾疏港高速等枢纽型交通项目,谋划争取甬舟高速复线立项、甬台温高速改扩建。深入推进“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壮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汽车平行进口等新业态,不断深化内贸外贸融合、线上线下融合、产业跨界融合,全面提升贸易能级。

创新驱动 塑造未来新优势

扩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对标省市建设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功能材料三大区域性科创高地,加快高档压铸模具等三大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筹建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中心。提升北大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北航宁波研究院等创新辐射能力,加快建设青年创业创新大厦、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宁波新材料中试基地,实现全域创新平台提能造峰。做强全省首个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个以上,全面加快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迈进。

扩大高技术创新主体。推广“揭榜挂帅”13科技攻关模式,设立2000万元科技攻关专项,加快“卡脖子”技术研发布局。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省级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和海外研发中心,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中心6家。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北仑板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扩充高水平人才队伍。以“青年北仑”引领多层次人力资源高地建设,深入实施“智汇港城”“百城千校”人才倍增计划,深化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品牌建设,力争全年新增青年人才2万名、高技能人才6000名,新引进顶尖人才15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25名。

李泽浩 摄

提质增效 跃升产业新能级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升级行动,全力做强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加快提升灵峰现代产业园、“芯港小镇”等重大产业平台能级,稳步提高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时尚纺织等优势产业全市份额占比,力争实现“246”产业总产值2700亿元。聚焦“数字北仑”建设,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新建一批“数字车间”“未来工厂”“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10%。

提升服务业支撑力。升级“服务业倍增计划”,深化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工作,加快制造企业向设计、品牌、研发、检测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海外消费回流,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8%。加快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大宗交易、保险金融、海事服务等业态集聚,重点引进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分拨中心,建设港口服务创新发展区。

提升项目投资引领力。坚持“项目为王”,深化全民招商、 专业招商,牢固树立“增量意识”“争抢意识”,力争新引进百亿项目3个、50亿项目5个、20亿项目9个,总投资超750亿元。强化重大项目攻坚,滚动实施省市区长工程,安排政府投资项目210个,年度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开工率100%。

一体融合 打造城乡新风貌

全速推进三大新城开发。力争“大变样”,加快呈现凤凰“青年理想之城”实景,实质性启动太河路北延、通山未来社区和文化中心建设,加快凤凰山东片区、凤凰城中央公园等重点工程开发,实现凤环巢主体竣工。对标“出形象”,加码提升滨江“国际智创城”能级,提速推进黄山路西延、轨道交通2号线、招宝山大桥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创智科学城一期、滨江城市综合体,力争宁波软件园扩容等项目落地。聚焦“高品质”,加速推动梅山“国际化湾区新城”蝶变,实施国家“蓝色海湾”示范性工程。

全线优化城市管理。持续巩固“两整两提”攻坚行动效果,完成5个城中村拆迁整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4个、老旧小区9个,不断加大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文明 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推动环卫一体化改革,扩大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破袋投放”范围,严惩城市“六乱”,重拳打击群租群居、车棚住人、违规养犬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

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标杆项目、特色品牌、数字农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串珠成链推动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整体提升,新增A级景区村庄10个、市级小集镇式中心村1个,推动春晓街道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陈张坤 摄

绿色转型 擦亮生态新名片

加强污染防治。加快实现全域“北仑蓝”,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持续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货车,加大工业源、移动源治理力度,启动“无异味园区”创建。持续改善水生态,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排查整改,加快建设柴桥净化水厂等项目,50%以上的河道保持Ⅲ类以上水质,污水日处理能力突破50万吨。

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塑料污染防治,加快建设工业固废填埋、医疗废物处置改造提升等项目,固废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1.84万吨/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完成废弃矿山治理4.4万平方米。深化森林城市建设,推行林长制,新增国土绿化1000亩。

推进低碳发展。积极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大力引进LNG、氢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规上工业能耗总量控制在416万吨标煤,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区建设,建立园区“绿岛”管理模式,完善支柱产业循环经济链条。

朱省海 摄

优质共享 彰显民生新力度

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坚持稳就业、促创业,新引进大学毕业生16000人,打响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品牌。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云医院”“云审批”缓解慢性病报销难。精准做好社会救助、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众保障,新建区救助管理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营造“善行北仑”慈善公益氛围。

让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新建滨江高中、人亚中学、岩河小学等校舍,推进柴桥中学、淮河小学、区中心幼儿园分园等扩建,新增义务教育段学位3000个。启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梅山校区建设。积极引入国内省内名校、国际知名教育机构,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名校名园名师覆盖率。推进基础教育提质减负,落实“公民同招”改革,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完善紧密型医共体、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医疗中心,启动区二院迁建工程,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中心、区中医院等改扩建工程,新增床位300张、高精尖紧缺卫生人才50名,有力缓解医疗资源供给矛盾。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宁波日报)

猜你喜欢

彭佳学同志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定了!2021年北仑“两会”时间北仑进入重要时刻!2020,北仑区人大、政协这一年

原标题:《北仑打造全国大城市一流强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