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0,咸宁市人才工作的这一年

咸宁发布
2021-01-19 22: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和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拓展引才育才载体,补齐人才队伍短板,厚植创新创业土壤,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全市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才融合动能进一步释放,人才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

人才是第一资源

以下是一份

2020年咸宁市人才工作成绩单

请各位查收!

1

这一年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

人才“向心力”不断增强

健全优化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高规格组织召开2020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印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咸宁市2020年人才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落实。修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规章制度,组织实施23个“人才创新项目”和21个“招才引智系列行动”,推动人才工作清单化、项目化和责任化管理,建立完善单月例会、双月督办、季度通报的工作调度机制,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地各单位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 市委书记孟祥伟同志

出席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并讲话

▲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同志

出席并主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

▲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同志

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上

作年度人才工作报告

▲ 印发有关文件 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 组织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月例会

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省率先发出《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倡议书》,6万余名人才积极响应,坚守和奋斗在医疗救治、社会服务、复工复产等战疫最前线,拉起了一张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安全网”;在防汛期间,组织发动2000多名水利专家、医疗人才、企业家参与抢险救灾等工作,在146.788公里的长江干堤上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人才堤坝”。我市人才“战疫”“战洪”和助力疫后重振等工作先后被《中国人才杂志》《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员生活》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3名卫生医疗人才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才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省“五一劳动奖章”。

▲ 在全省率先发出

《致全市广大专家人才的倡议书》

▲ 《中国人才杂志》(2020年第四期)、

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我市人才战“疫”工作

▲ 《党员生活》刊发我市人才“战洪”工作

▲ 我市3名卫生医疗人才荣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怀

面向广大人才持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市委“六大”活动部署,邀请省内外70余名专家人才“慧聚”咸宁,把脉问诊高质量发展,并组织人才“出点子”“献良策”,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落实专家人才走访慰问、休假体检等制度,全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300余人次,组织274名专家人才进行健康体检、30名专家人才赴井冈山开展国情研修和休假疗养,让专家人才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 省政府咨询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秦尊文教授率团队来我市把脉问诊经济社会发展

▲ 组织召开全市专家人才座谈会

▲ 组织专家人才赴井冈山开展国情研修和休假疗养

2

这一年

全面推进人才品牌工程

人才“吸附力”不断提高

持续推进引才聚才品牌活动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连续第四年举办“南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征集到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和上海、北京、武汉等国内外的200余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参加初赛、65个人才项目进入复决赛,并促成28个人才项目与我市县(市、区)经济园区签订落户或合作意向协议。

▲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出席

第四届“南鄂杯”高创赛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致词

▲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士军同志

宣布获奖人才项目名单

▲ 第四届“南鄂杯”高创赛

现场签约28个优质人才项目

连续第三年开展“南鄂英才”评审,共评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6个,成功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0余人,落实扶持资金146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 第三批“南鄂英才”创新创业项目评审进行路演

▲ 第三批“南鄂英才”表彰会

同时,抢抓我市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的机遇,举办“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等44名专家来咸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对接,并建立“咸宁大健康产业研究院”,推动大健康领域产学研融合发展。

▲ 举办“院士专家咸宁行暨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

开展专项计划引进八方英才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大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连续第九年开展“招硕引博”工作,先后为全市企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博士紧缺专业人才279人,招聘人数、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 湖北日报关注并报道我市“招硕引博”工作

深入推进“大学生引进计划”,制定完善配套实施细则,为来咸就业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00余场,发布就业岗位3.7万个,促成1.5万名大学生来咸实习实训和创业就业。

▲ 制定出台“大学生引进计划”配套细则

▲ 组织“千校万岗线上招聘会”

实施“站点引才”,在海南自贸区建立第7家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进一步扩大人才“磁吸半径”,优化国内人才工作网络布局。同时,推动驻外联络站发挥“双招双引”作用。上海、天津、厦门等站点累计为我市推荐高层次人才项目10余个,并促成中压电缆缺陷智能地理位置定位系统等人才项目来咸洽谈落户。

▲ 在海南建立第7家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

实施人才项目回归工程

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和“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返乡人才创业项目库,积极引导和鼓励建设返乡创业平台。全年新增返乡创业2760人,培育能人回乡创业项目1750个,为257名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37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65万元,累计新增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2个、示范园4个、示范项目14个。

▲ 为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园授牌

▲ 咸宁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动贫困户就业

组织开展“百名商会会长进咸宁”等系列活动,邀请百余名咸宁籍商会会长和在外楚商回乡考察和投资兴业,并积极宣传推介我市重点产业和营商环境,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累计签约项目200余个,吸引投资达280余亿元。推进实施“南鄂校友资智回归”工程,组织开展校友联谊互动活动,建立8个在外校友分会,柔性引进40余名知名校友担任市内相关高校客座教授,助推产学研合作。

▲ “百名商会会长进咸宁”系列活动之

浙江湖北商会来咸考察

▲ 湖北科技学院在福建省建立校友会

3

这一年

统筹实施育才用才项目

人才“驱动力”不断彰显

多维度扶持,实现精准“输血”

积极承接省级“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和“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等人才项目,促成70余名省内专家人才到我市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一线开展组团式教帮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3个,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个,共建研发平台6个,签订项目合作协议6个,协议成交金额近200万,并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76人,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12人,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能。

▲ 组织召开“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

暨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启动仪式

▲ “科技副总”兰希园副教授

带领技术团队在生产一线指导技术创新

▲ 首批“院士专家企业行”选派专家

丁华锋教授团队深入车间开展技术问诊

▲ 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李佳博士参加义诊活动

选派31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副乡长和“桂乡农匠”下乡进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成果转化指导,先后推广新技术241项、新品种233个,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46个,培训农民4.5万人次,带动农户就业16319人(其中贫困户4390人),为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 特聘农技员在林间指导枇杷种植

多层次培养,增强自我“造血”

持续开展“一村多名大学生”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分别新招录农村大学生450人和178人,推动全市192个贫困村实现“一村多”学员培养全覆盖,我市“一村多”人才培养经验在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进大会上向全国推介推广。

▲ 组织召开“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协调会

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联席会议

▲ 在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进会上

向全国推介“一村多”培养经验

通过开展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咸宁工匠”评选大赛、“安康杯”劳动竞赛、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评选等赛事评选活动,实现以赛促学、以评促创,进一步发挥人才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全年共评选出“咸宁工匠”18名,并成功推荐12名相关领域人才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荆楚工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暨“咸宁工匠”评选大赛

和“绿色田野杯”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大赛

整合统筹发改、科技、卫生、农业、教育、文旅、妇联、商务等部门项目资源,通过创新创业大讲堂、“红色菜篮子”宣讲暨公益木兰服务等载体,共培训现代服务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教育人才、文旅人才、女性人才等2.5万余人次,有力的提升了各领域人才队伍能力和素质。

▲ 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社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

多形式激励,促进“舒筋活血”

研究制定有关人才激励关爱文件,在战“疫”中“火线”引进2名体制外医疗卫生人才,落实万余名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补助和慰问金;推动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财政全额供养,并对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给予专项事业编制,有效地激励了社区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拓展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成长发展渠道,20名事业单位的高学历专业人才通过公开选调进入党政机关任职;全面实行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定向申报、定向评审、定向使用”,推动498名乡村中学教师晋升为中教高级职称,打破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天花板”。

▲ 战疫期间“火线”引进2名体制外医疗卫生人才

▲ 研究制定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推动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规范化管理

▲ 出台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

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

4

这一年

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人才“承载力”不断提升

建强用活人才发展平台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牵手省农科院在咸建立湖北省鄂南特色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兰州大学在咸设立兰州大学-咸宁产业技术研究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依托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在我市建立的全省首家技术交易大市场区域分市场,承办“联百校 转千果”市州行首场云对接活动。推进人才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全年获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备案3家,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市级创新平台84家,累计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36项,合同成交总额48.47亿元,其中6个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 我市与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020年“联百校 转千果”

科创湖北云对接专场(咸宁)签约仪式

▲ 赤壁电商孵化“众创空间”

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

当好服务人才和企业“店小二”

先后上门走访、跟踪回访各类人才200余人,及时对全市现有人才政策进行调研评估,整合优化各领域人才政策。组织开展4场“朋友计划·觅人才”联谊交友活动,帮助人才寻找“家庭合伙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采取配建一批、腾退一批、转化一批、新建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筹集人才住房1800余套。落实各类引进人才安家费、生活补贴等700余万元,为人才在咸宁成家立业、安居乐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 市领导走访慰问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专家人才

▲ 组织开展“青年朋友计划·觅人才”联谊交友活动

围绕企业人才、资金等需求,当好“问题终结者”。针对企业引才难的问题,组织全国有影响力的6家人才中介机构上门服务,协调16家省内高校精准推介,为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民营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0余人。联合建行咸宁分行创建“金融氧舱”,对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供氧”帮扶,全年入舱企业225户,累计向157家企业投放贷款13.37亿元,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创新发展。

▲ 开展民营企业引才工作专项调研

▲ 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为引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举行入职仪式

▲ 湖北日报专版刊发报道

我市2020年人才工作经验做法

来源:咸宁网

原标题:《2020,咸宁市人才工作的这一年》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