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打造“人才科创高地”!未来5年,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金华将有这些“大动作”→

2021-01-20 1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金华市“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专场。

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陆品能向大家介绍我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领域相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决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以人才先行、项目牵引、创新赋能,不断厚植最优人才发展生态。重点打造了3块具有金华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1. 全国首推“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

去年,我市率先启动“揭榜挂帅”全球引才,连续举办22个制造业八大细分行业专场;率先出台“揭榜挂帅”10条举措,成立超50亿元“双龙人才基金”跟投支持,构建全流程工作闭环;率先推出“揭榜险”,保障智力转化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全年项目合作榜额超3亿元,攻克“卡脖子”难题27项、兑付榜金8211万元,为企业节约成本10.6亿元。通过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三端”协同发力,有效打破了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初步拓展形成了全球引才新路径。

2. 金华籍人才智力和资本回归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成立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构建了涵盖40多个国家的3万名金华籍人才“朋友圈”。每两年举办金华发展大会,持续推动金华籍人才智力和资本回归。尤其是第二届金华发展大会上,签约引进重大人才项目335个,投资超700亿元。连续举办三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累计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466个。

3. “跳跃式”融入长三角取得丰硕成果

去年9月,赴上海举办“人才周”系列活动,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起点城市上海松江,投入运营九城市首个人才大厦,投资2.5亿元,面积超1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余家企业,构建了“研发在上海、产业在金华”的创新链条。目前,全市在上海、杭州等地建设了人才飞地42家;打造了长三角首个国际院士创新中心、全省首个人才公园、首批“浙江院士之家”等长三角共建项目,持续助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

5年来,主要取得了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成就,具体可归纳为10组数据:

01

创新主体实现倍增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的346家增加到2020年的137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1013家增加到5025家,均实现翻两番,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02

发明专利实现倍增

201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较2015年分别增长126%、164%,增幅均居全省第1,专利授权量增长67%,增幅居全省第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激活。

03

重大人才科创平台实现倍增

去年,“浙中科创大走廊”纳入全省四大科创走廊布局,浙中创新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和首批5个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相继建成。

04

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倍增

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4家,每年吸引百余名院士来金入企协助攻关;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9家。

05

人才服务实现“零跑腿”

承担全省“领跑者”改革试点,上线“人才码”,完成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居留“一件事”集成改革,线上首批推出4类30项人才服务, “关键小事”实现“零次跑”。出台“双龙引才”新政20条,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和1亿元创业授信,储备人才住房1.8万套,盘活人才周转房4万余套。

06

百博入企链接百所高校资源

坚持6年开展“百博入企”,引进北京、上海等地135所高校442名博士教授入企挂职,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2亿元,联合申请专利280余项,创建省级以上研发中心42家。

07

年引进高

层次人

才数连续破百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去年首次赴上海、深圳举办长三角、珠三角“人才周”,连续两年引进顶尖、领军人才超100名,为金华聚集了一批引领性人物。

08

年引进大学生数连续两年破十万

大力实施“百校千企十万岗”、“智选金华”等高校毕业生聚集工程,连续两年引进大学生超10万名。

09

年新增技术技能人才突破十万

大力实施“321”人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去年培育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超10万,不断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有效助推制造业“8+N”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

10

“五维”指数助力整体智治

全省首推“五维”人才指数,数字化评估人才聚集、人才创新、人才满意、人才活跃、金华籍人才回归5项参数,建立即时感知、智能评估的人才绩效监测治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立足全省第四大都市区的目标定位,按照市委“四攻坚四争先”的总体部署,全力实施人才科技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抓好4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人才科创平台提能造峰

全力推进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大走廊沿线高校组团,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产业研发平台,突破省级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人才科创飞地,打造引领全市乃至全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新引擎。

二是系统深化人才科创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以“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改革为牵引,继续从企业需求端、科技供给端、政府服务端“三端发力”,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持续推动金华籍人才智力和资本回归

发挥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资源优势、组织优势,持续办好金华发展大会、“婺星回归”创业大赛,持续以会引才、以赛引才、以才引才。

四是全力打造最优人才创新生态

深入实施“三服务”2.0版、人才科技攻坚行动,深化“千企三送人才服务”活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和发展痛点,及时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信心。

发布会上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

1

- 问答时间 -

去年,金华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介绍一下,“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主要有哪些工作举措?“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深化这项改革?

市委组织部回答:去年我市全省首推“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聚焦“全链条”工作闭环,建立“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六步工作法。

一是寻榜。依托金华市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排摸征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急攻关需求,引导企业直报“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是评榜。建立榜单技术评估机制,与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技术难题第三方评价,确保榜单质量。

三是发榜。搭建榜单发布系统化平台,在市科技大市场、“智联金华”引才云平台开设揭榜挂帅专区,建立金华市“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云平台集中发榜。

四是揭榜。提供榜单交易过程服务,打造榜单交易大市场,对通过省内技术交易场所完成科技成果交易、技术合同登记并实现产业化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对撮合入场交易,成交金额省内年度排名前十,且撮合成交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转移组织,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五是奖榜。给予金融专项支持,揭榜挂帅项目列入“双龙人才基金”重点支持范围。

六是保榜。保障智力转化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让人才安心揭榜、企业安心发榜。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聚焦创新智造基地建设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持续深化“揭榜挂帅”机制,加快形成五大成果:

一是加快攻克企业“卡脖子”难题,助力制造业“8+N”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民营经济强市;

二是打通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间的技术壁垒,链接全国百所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落地金华;

三是优化人才创新生态,探索建立让人才“名利双收”创新体系;

四是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形成“谁能干让谁上”的创新格局,使更多的青年英才脱颖而出;

五是探索形成全球引才的新路径,聚天下英才共建金华、发展金华。

2

- 问答时间 -

刚才介绍到,“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打造“浙中科创高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将抓好哪些重点工作,具体采取哪些举措?

市科技局回答: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工作重点,启动“六大工程”。

“六个一”重点,即:一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一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廊(浙中科创大走廊)、一室(省实验室)、一地(科创飞地)、一链(创新生态链)。

“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创新空间“拓展工程”。把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作为“十四五”科技发展的“第一工程”来抓,全力构建创新资源高度集中、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创新发展空间,重点是打造“浙中科创大走廊”、创建“金华国家高新区”。

二是创新载体“引育工程”。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创新载体,面向科技前沿阵地,谋划建设“浙中实验室”,并争取列入省实验室序列;聚焦新能源汽车、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园区,一批高新技术特色小镇,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

三是创新产业“升级工程”。做大做强现代五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高端)装备、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纺织时尚、新材料等标志性主导产业;超前布局更具未来竞争力的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量子信息、氢能产业等先导性未来产业;提升现代商贸、数字服务、科技和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民生产业、现代农业等根植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和特色产业。

四是创新主体“提升工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2.0”行动,加快创新型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企业设立或联合设立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创新联合体”。

五是创新生态“优化工程”。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全力对接北上杭深等中心城市创新资源,吸引大院名校、重点科技企业落户金华,探索深化“揭榜挂帅”“科创飞地”等合作模式,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技术研发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共享、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全链条、多方面的衔接与合作。

六是体制机制“改革工程”。组建科创投资集团,创新重大科创平台项目的投资建设模式;支持银行设立专业科技银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信用贷”,鼓励保险公司推出“研发费用损失保险”,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揭榜制”“包干制”“赛马制”等新型科研攻关和组织模式。

3

- 问答时间 -

“浙中科创大走廊”已经入选全省四大科创走廊,请简要介绍一下“浙中科创大走廊”有关情况。

市科技局回答:浙中科创大走廊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并称我省“四大科创走廊”,是“十四五”期间省、市联动推进的重点科创平台建设项目。根据正在修订的《浙中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其基本构想是:面向国际国内聚合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机构,提升区域创新的“浓度”,促进更为活跃、更具有根植性的创新发生,构建“一廊串联、六城聚力”的创新空间新格局,打造创新策源主引擎。

“一廊”即涵盖金华市区至义乌市,东西向约50公里。其中,核心区西起浙江师范大学,东至义乌科技城(双江湖科教园区),东西向约35公里,南北向宽约10公里,打造浙中科创大走廊要素资源最为集聚、核心竞争力最为强劲的华彩创新带。

“六城”以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双江湖科教园区)为核心引领,以师大创新城、光电创新城、中央创新城、金兰创新城为辅助支撑,构建“主平台+共同体+综合体”的创新平台体系,突出基础创新、众创孵化、产业转化等环节协同互补,推动形成大走廊内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为确保“大走廊”顺利建设,我市将这一项目列入市人才科技三年行动计划攻坚项目,细化目标、组建专班、扎实推进:2021年年初就要确定建设规划,年底前谋划招引科研院所5家以上,启动廊道建设重点项目100项;到2023年,复旦大学研究院、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顶尖创新平台基本建成,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等正式投入使用,“大走廊”内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达到7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0家,让全市企业和人民真切感受到“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打造成浙皖闽赣四省协作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全省产业数字化创新的先行区、金义都市区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4

- 问答时间 -

请问“十三五”期间金华在引进高校毕业生工作上有哪些重大举措?“十四五”期间是如何谋划这项工作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答:“十三五”期间,我市引进高校毕业生数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近两年,引进高校毕业生数年均超10万人以上。大学生来金华就业人数增长,首先源于“十三五”金华经济社会发展和宜业宜居环境的不断优化,也源于市委市政府对大学生人才的高度重视,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举措:

一是对标先进,完善人才政策体系。2016年我市出台“人才新政30条”,首次提出给予民营企业引进的领军人才最高300万元购房补助,对引进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给予购租房补助。2018年出台“智选金华”高校毕业生集聚工程,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码,购房补助由原来最高1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租房补助提升至1500元/月,首次把新进大专生也纳入享受范围。2019年出台“大学生留金计划”,强化在金高校与金华产业对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档在金高校大学生政策补助,提升留金率。2020年出台“双龙引才”新政20条意见,围绕青年博士、大学生、新时代工匠等重点人才队伍出台针对性举措,大幅提升引才力度,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成长的体制机制。

二是精准发力,开展系列招引活动。比如在去年疫情期间,线上同步在高校网站和智联金华、猎聘网、前程无忧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就在金华”、“百校联万企”等大型云招聘及校企对接活动;疫情缓解后,线下举办面向金华籍大学生的“雁归婺乡”“十县万岗进校园”等公益性现场招聘活动。针对本地高校大学生和金华籍学子开展“金华产业游”“金华学子家乡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零距离考察金华产业集群,感受金华城市风貌。高频度开展“百家名企进名校”等赴外招引活动。每年赴20多个城市30多所高校开设专场招聘上百场,提供近万个岗位,为企业招引紧缺急需人才。

三是扎实推进,加大引才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企业集聚、储备高端人才。对新设站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对进站博士后给予25万元生活补助和30万元出站留金科研资助,全市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9家。二是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靠前抢抓优秀大学生资源。建成企业实习基地340家,对考核合格单位发放最高每人9000元的实习补贴。三是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建成省级产业园——义乌人力资源产业园,近日浙中人力资源产业园投入运营,将建成集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为一体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人力资源产业有序发展,为我市人才流通服务。

四是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全省“领跑”。建成人才服务“E点通”系统,对人才银卡、租购房补贴、津贴补助、职称晋升、子女入学等政策事项,实现“可享受的一点即办、套餐联办,暂不可享受的跟踪提醒、随需随办”。为新来金大学生定制专属人才码,人才信息汇集至人才码,可直接通过扫码、亮码享受住房、医疗、旅游等多项人才服务和专属优惠。

“十四五”时期,我市除了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搭建更优招聘平台,举办更多招聘活动之外,将着重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稳步推进人才服务事项信息化建设。在人才码基础上,研发“智配直享”一站式智慧经办平台,通过数据比对、主动推送,到期提醒,实现服务事项智能匹配、服务信息精准配送,服务办理一“点”办结,真正实现人才办事“跑零次”,提升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优化我市引才服务环境。

来源丨金华发布

摄影丨王志金

原标题:《打造“人才科创高地”!未来5年,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金华将有这些“大动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