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报告文学】王峰梅|扶贫路上那颗星

2021-01-21 0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开栏的话: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每一个人都心怀激荡、充满期盼。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小康源自奋斗,小康点亮生活。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秦州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

从2020年9月23日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专栏,连续刊发我市30余位作家从基层带来的脱贫故事,展现人们身边和眼中的变化。敬请关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告文学征文】扶贫路上那颗星

扶贫路上那颗星

天水日报特邀作家 王峰梅

四月的麦积,草如碧丝,山水朗润。孤绝峭拔的麦积山后,新晋旅游网红村——红崖村,正迎接着中央领导的调研视察。一位身材修长的女子,走在视察组前方,她一边微笑着汇报红崖村精准扶贫的成果,一边熟门熟路带领他们前往贫困户朱保生等人家中,她如数家珍讲述着红崖村和贫困户的脱贫故事,亲切熟稔的就像是在说自己的家庭和亲人……

她,名叫安星,是红崖村的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多来,她走遍了红崖村的角角落落,对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别人的手机里,存的都是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她的手机里,却存满了红崖村和贫困户的资料。这些资料一次次挤爆她的手机,她宁可卸载掉不常用的软件,也要保存红崖村的照片,以及与乡亲们的聊天记录……村民们一提起她,嘴角眉梢都是遮掩不住的笑。他们说:“安书记没架子,很有耐心,对我们农民从来不嫌烦。”“安书记跟我们很亲切,就像自家人,谁家有困难,找她,都能得到解决。”镇上领导对她的工作也很认可,麦积镇镇长熊永辉说:“别看她是女同志,看似柔弱,工作起来却很拼!”

温婉、爱笑,眼睛像两颗会说话的星星,怎么看,安星都像是个捧在父母手心里长大的“娇娇女”,可乡亲们亲热地喊她“安书记”。从“娇娇女”到“安书记”,有故事!

2019年3月,安星来到麦积镇红崖村驻村帮扶,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她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一岁左右,丈夫在琥珀镇政府上班。幸亏父母离得近,平时能帮她照顾孩子,她才勉强能在工作和孩子中做到平衡。可是,当时大女儿幼儿园上的磕磕绊绊,小女儿又是过敏体质,极易生病……去驻村,意味着要减少对孩子的陪伴,甚至缺席孩子的成长。对于一位母亲来讲,这种缺席,是种遗憾。但安星只犹豫了几分钟,就接过了重担。原因很简单:她不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更是一位共产党员。

早春,春寒料峭。安星收拾好行囊,吻别两个年幼的女儿,驱车前往红崖村。

2019年,通过六年的脱贫攻坚,红崖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群众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的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里,66户已顺利脱贫。作为央视热播剧《苦乐村官》的实景拍摄地,这个800人的小山村,以飞翠流玉、整洁悠然、通幽叠翠的田园风光,成为我市又一个备受游客追捧的旅游打卡地。

驻村一段时间后,安星发现:不少走出贫困的红崖人,已经满足于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现状,在奔小康的路上松了劲儿。他们觉得,现在顿顿吃白面,天天像过年,随便出去打打工就能挣到零花钱,日子已经过得很不错了。

扶贫更要扶志,必须鼓起乡亲们奔小康的精气神。

安星立即着手,为村里的贫困户建起微信群。通过微信,她为贫困户推送各种扶贫政策和信息,答疑释惑,也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动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她利用入户、聊天、拉家常的机会,一次次激励村民:幸福生活不是等、靠、要来的,而是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渐渐的,村民们被安星的耐心和真诚打动,从内心深处,升起“我要奔小康”的决心。但奔小康不光要有志气,还要让乡亲们有致富的能力。此后,她又是电话约,又是上门请,为红崖人争取各种技能培训。为了鼓励村民参加技能培训,多学点本领,她一趟一趟跑到村民家中,根据村民的情况,挨家挨户进行动员。经过安星的多次动员,许多村民自愿参加了培训。宾馆服务、中蜂养殖、陇原巧手、中式面点、家政育婴、中药材种植、挖掘机技术……不到两年时间,红崖村先后有150多人次参加了技能培训,一半以上的贫困精壮劳力有了一技之长。在致富路上红崖人一技、多技傍身,有了对抗贫困的胆识和底气。同时,他们也认清了一个理儿:有了见识和技能,致富路才会越走越宽!

扶了精壮劳力的“智”,安星又把目光投向了红崖村的孩子们。为了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她不仅联系了自己的“娘家”——麦积区妇联,为红崖村小学捐赠书籍百余册,还多次邀请城里的幼教团队来到村里,教陪读妈妈们做亲子游戏,讲家庭教育,让科学、先进的育儿新风吹进红崖村。红崖小学附属幼儿园没有老师,安星便三番五次跑教育局,又利用区政协“协商议事”平台,成功为孩子们争取到一位老师。当她看到,每天有不少妈妈们送孩子上学后,就站在校外的广场上晒太阳、聊家常等孩子放学时,便请来区妇联陇原巧手培训班的老师,教她们勾麻鞋。安星自己也没闲着,晚上休息时她就教年轻妈妈们做手工头花、香包、刺绣等工艺品,并想方设法,帮她们推销这些手工制品。既传承民族技艺和非遗文化,又让她们有了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这些事,让红崖村的年轻妈妈们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树立了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榜样。

不知不觉中,村里游手好闲的人少了,打麻将的人少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养蜂、务工、育苗、养盆景等工作中。红崖人正以适合自己的产业,在奔小康的路上稳步前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再只是挂在村委会楼前的标语,更成为鼓舞红崖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共识。

这几年,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出了很多惠民政策。可有时候,解释并落实这些好政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为了填报贫困户“劳务奖补”,安星已前前后后跟廖十娃要了小半年的资料。

“劳务奖补是国家为了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专门出台的一项政策。凡贫困劳动力,如果在本区外稳定务工超过三个月,奖励3600元至3900元。”安星说,政策开始实施时,很多人都不信,动员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填报信息,也没人主动填。后来,安星又是上门,又是打电话,又是发微信,总算要齐了吴笼笼等三位贫困户的资料。10天后,3600元的劳务奖补分别打在了这三家的“一折通”上。这下,大伙都信了,开始积极提供信息。但麻烦又来了,很多贫困户不会填电子表格,又在外地回不来。为了不让乡亲们错过这个好政策,安星就一户一户,一项一项帮他们填好申报表,打印好每一份资料。忙活了几个月,安星盯电脑盯得眼睛都花了,可喜的是,有31户贫困户领到了近12万元的劳动奖补,几个打零散工的村民也因此走出家门,有了稳定收入。“这项‘白’得的奖补让村里人,更加感念国家。”安星说。正基于此,她一遍遍追着群众收集资料抓落实。她说:“我觉得,我是借着国家的政策,帮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孝敬他们的父母,所以累点也很开心。廖十娃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务工,小儿子的资料已基本齐备,大儿子的资料还不全,我会继续跟进。”

红崖村70多岁的老人高满仓,常年患精神疾病,家里为给他治病,钱没少花,但收效不大。这么多年,他的病就像一块巨大的阴霾,让这一家人对未来不敢有新的期待。“为什么不做医疗鉴定,有鉴定就可以享受残疾人两项补助政策。”安星问。“老人犟得很,干脆拉不到医院去,说急了还打人哩。”老人的女婿杨根根苦笑道。“老人不想去医院,那我把医生请来鉴定。”随后,安星就通过找镇政府,联系医院,一次次陈述事由。正好镇里还有几位村民也需要做鉴定,医生便答应到镇卫生院,一并为大家做医学鉴定。第二天,安星和村干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老人送到了镇里。经过医学鉴定,高满仓被认定为精神二级残疾。依照政策,安星为他申请了农村低保二类单人保,又办理了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从此他每月有了550元的补贴。这个在愁苦中叹息的农家小院,终于传出了笑声。

“现在,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特别好,上学有两免一补,看病有医保、大病保、医疗救助,发展产业有扶持资金,危房改造也有补贴,特殊困难群体还有低保、残疾人补贴兜底。只要我们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老百姓就能不愁吃,不愁穿。看病、上学、住房都有了保障,乡亲们再能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致富奔小康。”安星说。

不过,对于村干部来说,工作可不仅仅是落实政策。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琐碎事。怎么对待常人眼里的琐碎事,困难群众的难心事?安星,用赤子之心,让乡亲们感受到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温度。

去年夏天,贫困户朱保生等人因自家产的土蜂蜜滞销而发愁。安星知道后,一面帮他们在朋友圈发销售信息,一面四处联系。一天傍晚,她接到几单生意,可买家要求第二天到货。但当时,已是暮色四合,代售的蜂蜜还装在50斤的大桶里,需要分装在一斤的小瓶里。于是,安星给附近的朋友打电话,请他们过来帮忙。大家以为是她自己买的,花了两三个小时,把这几百斤蜂蜜分装好后,才知道是替贫困户销售,并且还要送货上门。朋友都开玩笑说:“安星,这种搭上自己,还搭上朋友的事,以后能不能少干点儿?”帮忙联系的买家,有些是以单位名义购买的,一时结不了账,为了不让群众等,安星就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户先垫付了货款。至今,她还为村民垫付着近一万元的蜂蜜销售款。

一天,安星正在办公室里填报信息。突然,贫困户张坝子在外务工的儿子打来电话,心急如焚地告诉安星,他给父母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没人接,请求安星到他家去看一看。“你别急,我现在就去。”安星立即起身,一路小跑到张坝子家。原来,两位老人的手机坏了好几天,又舍不得买新的,所以没能接到儿子的电话。放下心后,安星立即让老人用自己的手机和他儿子通了话。第二天,她把自己闲置的一个手机送给了老人,帮他安装好电话卡,录入主要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后,还特意将自己的号码也存了进去,并悉心教他如何使用。“亲闺女也没这么耐心,安书记真是个好干部啊!”老人拉着安星的手,夸了又夸。

有人问安星:做这些事,没啥好处不说,有时还出力不讨好,你傻不傻。安星却认真地说:“我也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能帮村民把日子过得更好,这样的‘傻’事,我愿意做!”

心里装着群众的人,群众心里也有她。看到安星加班到很晚,村民会很暖心地对她说:“有啥我能干的,我帮你干。”看到安星受委屈,村民又会不动声色地安慰她:“家里馓了馓饭,就等你来。”

今年夏天,因为没时间回家陪孩子,安星就把孩子接到了村里。村民看见后,这个摘来一把青菜,那个掰来几棒玉米,还有村民把核桃剥好,拿给孩子吃。看着那一把白嫩的核桃仁,安星感觉自己被纯粹的幸福包围着……

“刚驻村时,有过不习惯,甚至还哭过。跟村民们接触的久了,也就习惯了这里,也愿意在这里踏踏实实帮村民们干点实事,看到他们日渐富足的生活和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就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安星说,“从小到大,我走的路都是父母铺好的。唯独来红崖村是我自己选择的,不得不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就如在山路上剐蹭了车,放在以前我会打电话向父亲或丈夫求援,但现在这些事情我都会自己搞定。有次车胎爆了,我还拿出千斤顶和撬棍,自己换了备胎呢。在红崖村这一年多,我知道了有些路要我自己走,有些困难要我自己解决。”说罢,她翻出自己换备胎的照片给我看,照片上的她神情里满是“女汉子”的利落果决。

深秋时节,连绵群山,色彩斑斓。热烈的红,明艳的黄,生命的绿,交相辉映,展示出最平凡的壮美。如果说,春花是精英高亢嘹亮的独唱,那么,秋叶则是平民雄浑厚朴的合奏。

精准扶贫的宏壮凯歌,不正是千千万万个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深情合唱吗?

作者简介:王峰梅,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天水市第七届十佳记者。从事新闻采编20多年来,在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记录、见证时代变迁。《组织农民去致富》等多篇稿件分获甘肃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二、三等奖。

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原标题:《【报告文学】王峰梅|扶贫路上那颗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