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海妇女播报 | 当了23年妇联干部 草原村民们的“女儿”和“母亲”

2021-01-20 22: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刚察县恩乃村,杨措是妇联主席。

这里曾是一个在全省排得上“号”的贫困村。213户牧民散居在草场资源并不富余的半山坡上,交通不便使得村子更加闭塞。

从18岁起,杨措已经在妇联主席这个岗位上干了23年,是全县在职时间最久的基层妇女干部。每周,她都要到村里走访,去看望生病的阿奶、残疾的牧民,也去有矛盾的家里坐坐聊聊。这天,风很大,杨措又去看望南木错阿妈。南木错阿妈今年83岁,她的两个女儿精神有问题,家里没人放牧,生活困难,全靠政府救济和草场补贴生活。杨措差不多半个月就要来看看她家里的情况,每次都带来一些日用品,或者帮忙收拾打扫,对于村里的孕妇和单亲妈妈,杨措更是单独关照。

杨措在帮忙扫地,杨措的丈夫在与老阿妈聊天,还拿出几十块钱留给老阿妈。

在牧区,到医院生孩子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大多数牧区妇女听不懂普通话。杨措虽然不会讲普通话,但是能听懂,而且可以用青海话交流,所以在早期,她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助孕产期妇女到医院检查,包括陪伴待产。年数太久,村里多少孩子是她陪伴出生的,她已经记不清楚了。

印象最深的是隔壁村一个妇女临产,凌晨五点,孕妇的哥哥开车到家里接杨措,陪着孕妇到县医院。孕妇刚下车躺到急救床上,还未到产房,孩子就出生了。杨措立刻用手接着孩子,陪着妈妈,把孩子捧到产房内。

渐渐地,杨措成了村中妇女的主心骨。无论是吵架、离婚,还是孩子的事,女人们都愿意来找杨措讨主意,遇到困难也喜欢请她帮忙。

但杨措自己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为了方便村委的工作,2008年杨措从牧场搬到县上,家里的草场只能交给哥哥打理。

杨措到县上各村委的集中办公地点,她会特意换上这件自己缝制的的藏袍。

最早的时候,杨措每个月工资300元,现在是1700元。

“这些年,多亏了家人支持。”杨措觉得有些亏欠自己的家庭。

因为杨措实在忙,家里挤牛奶、打酸奶、做奶渣……很多都是丈夫做。丈夫还是杨措的志愿者,牧区住户分散,早些年杨措骑马去各家各户,现在丈夫开出租车,杨措到哪里都要丈夫送。

四年前,杨措的丈夫因病在青海省武警医院住了两次院。那段时间,村里正在开展一项统计工作,她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把丈夫托付给了兄弟照顾。

杨措自己身体也不好,有高血压,但她只在头晕厉害的时候才去医院看一下,“母亲邮包”中的血压计让她开始关注自己。

杨措先自己学会使用“母亲邮包”中的血压计,然后教村里的女人。

“早些年和我们差不多收入的,这些年人家生活都好了很多,我们家还是老样子。因为我是妇联主席,婆婆家虽然条件不好,但是也不能被评成贫困户。”说起这些时,一向风风火火的杨措低下头,脸上少有地浮现出一丝无奈和忧郁。

杨措在村里送完物资后回家的路上睡着了。

三个孩子读书期间,学校开家长会杨措没去过一次。这些年,她不是在去村民家的路上,就是在村委,很少有时间能陪孩子学习、聊天。

因为顾不上接送,孩子们小学就住校了。家里一年给孩子买两次衣服,孩子们还经常捡亲戚子女的衣服穿。

“母亲邮包”里的日用品,既是对杨措辛勤工作的肯定,也为她家里的孩子、老人增添了一些温暖。

生活在困境中,最难的是坚守信念,对“美好生活就在前方”的信念。

母亲邮包,为边远地区的困境女性送去日用品。邮包中包含牙刷、毛巾、护手霜等生活用品,也有棉马甲、手套、围巾等保暖衣物,以及装有常用药品的家庭小药箱,帮助她们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

我们相信,每一位辛苦付出的母亲,都值得拥有幸福的生活。

来源:刚察县妇联

出品:省妇联宣传部(网络工作部)

原标题:《青海妇女播报 | 当了23年妇联干部 草原村民们的“女儿”和“母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