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腊八粥,儿时最甜蜜的记忆!

2021-01-20 2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小时候每年腊八的早晨,睡意朦胧中闻到的缕缕粥的清香,油灯下母亲轻快忙碌的身影至今记忆犹新。如今,年满92岁的母亲虽然步履不再轻盈,但依然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待每个节日,一如既往的认真又热情。一进入腊月,老人家就早早备好各种材料,腊八早上,太阳还未露脸,母亲那锅热腾腾的腊八粥就端上饭桌。

图1:母亲的大铁锅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腊八节的渊源,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了。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乡活动,用新产的黍糜豆类等作粥,大伙儿聚餐,欢度佳节。这就是沿袭千年腊八粥的由来。

传统腊八粥,讲究选用八种主料。小米、黄米、小麦、燕麦、玉米、高粱这些杂粮均可入粥,加红豆、绿豆、豇豆、扁豆等任意选择。各地风俗及饮食习惯不同,所用主料也不同,总之,凑够八种即可,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熬腊八粥时,先把几种豆子用温火整整熬一个晚上,腊八的早上,再放入小米和黄米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也在腊八粥里添加了红枣、栗子、果脯等。在内蒙古西部,腊八粥有熬成稀粥的,不过大多数人家这天都做成焖米饭那样的稠粥,等粥快熟的时候水也不多了,然后用一只结实的铁或铜勺子在锅里把米和豆子及各种材料来回搅匀、捣烂,成为精颤颤的一大团稠粥。慢火熬好的腊八粥,色泽枣红光润,味道软精香甜。吃的时候再加一点白糖或红糖,口感更好。

图2:做腊八粥用的几种食材

说起腊八粥加糖,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不好,舍不得买白糖和红糖。母亲等腊八粥快熟的时候,取出那个保存得很隐秘的小纸包,打开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两小颗糖精,用温水化开了倒入粥里。迷迷糊糊中,我会求母亲:“妈,再放一颗吧!”母亲总会严厉地拒绝我,说糖精加多了吃了会中毒。

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个腊月,呼和浩特市一朋友特意来清水河找我,让我做一款价位非常高的美国直销产品。他大势宣扬了一番这产品如何如何好,见我态度不置可否,未免有点失望。看到我买回来半盆非常漂亮的本地红豆,就问我做什么用,我告诉他过几天做腊八粥,朋友马上来了精神,说这款产品里有一种甜菊精,特别好,是普通蔗糖或甜菜糖甜度的几十倍,做甜品时放几粒就好,尤其是熬腊八粥。我说,那不跟小时候的糖精类似吗?那时候是穷啊,买不起糖,放几粒糖精,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就吃,花几十倍上百倍的钱买你那个甜菊精干嘛?朋友见我顽固不化,缺乏与时俱进追求营养健康的精神,便闭口不谈推销产品的事情了。

朋友从小家境富裕,他是无法体会我童年所经历的那种无奈的贫穷,对于我来说,盛一碗腊八粥,然后用小勺舀一勺糖,轻轻地撒在粥上,用筷子慢慢拌一下,细细抿一口,舌尖漫过的那丝香甜,已无关乎味觉,那是对小时候那份渴盼的弥补,是心中珍藏了几十年的甜蜜。

图3:还是放一点糖好吃

内蒙古西部的风俗习惯是“荤年素腊八”,吃腊八粥的时候不配肉菜。也许是过去人们穷,舍不得吃肉,就这样流传下来腊八吃素的习俗,我没有考证。

腊月初七,家里的成年男子要带孩子们到附近的河里取冰,取回来的大块冰敲碎了,留一部分供神外,其余倒在水缸内溶化,以备第二天早晨做腊八粥使用。

老人们说,吃腊八粥讲究在太阳出山之前,说吃晚了会眼睛红。我想,其实就是想让后代养成早起又勤快的好习惯。吃饭时,家里男主人端一碗粥,把一个大冰块插在自家积起的肥堆上,用筷子往冰块上抹一些粥,意为感谢农家肥带来粮食丰收。然后把这碗腊八粥分给家里的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寓意来年六畜兴旺。

虽然很喜欢吃腊八粥,但是这些年我很少自己熬腊八粥,婆婆在世时每年都会熬一大锅分送大家,婆婆下世后有四姨和单位老姐熬了送我。又到今年年腊八节,身在外地的我决定自己做一次腊八粥,让五谷谷杂粮在小火中慢慢熬煮,在热气和香味的升腾中,再现儿时甜蜜的记忆。

作者简介:

李洁,笔名木子姐姐,企业工程师。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外表朴素、灵魂有趣的中国内蒙古大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喜欢文字、喜欢收藏,关注流浪动物。个人公众号【黄土地文学】创建者。

来源:清河创客

原标题:《腊八粥,儿时最甜蜜的记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