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热点普法 | 知名女星被曝海外代孕生子?代孕是否违法?紫光阁等发出提醒……

2021-01-20 1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知名女星郑爽被曝疑代孕2子,全网吃瓜之际,我们来深扒一下“代孕”背后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事件回顾

1月18日,郑爽前男友张恒发布微博,澄清近期遭遇的诈骗、借高利贷等黑热搜,同时表示目前自己滞留美国,是因为需要“照顾并保护两个年幼无辜的小生命”,并晒出一张他抱着两个小孩的照片。

两个小孩的身份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据媒体报道,张恒朋友提供了两个小孩在美国的出生证明。一份《内华达州人口记录出生证明》显示,女童出生时间为2020年1月4日;母亲现用法定姓名“Shuang ZHENG”,年龄28;父亲现用法定姓名“Heng ZHANG”,年龄29,生日为1990年2月16日。

另一份《科罗拉多州人口记录出生证明》显示,男童出生时间为2019年12月19日;母亲在第一次结婚前的姓名为“SHUANG ZHENG”;父亲姓名为“HENG ZHANG”,出生地中国,年龄29。

有网友认为,两个孩子的出生日期和地点均不一样,郑爽和张恒疑似找了两个代孕妈妈。

1月19日,郑爽发微博回应此事。

近一个月来,代孕相关话题已多次登上热搜。先是陈凯歌导演的《宝贝儿》,撕开了代孕背后的伦理禁忌和法律问题,将“有偿代孕”的灰色产业链带到公众视野里。因将代孕拍得过分“温馨”,短片引起了极大争议,人民法院报甚至点名提醒:我国明确禁止代孕行为。

而近几日,一则“首个遭代孕客户退单女童无法上户”的新闻也登上了热搜。据了解,成都47岁代妈吴川川为财代孕,不料身染梅毒,遭客户退单。她怜惜胎儿拒绝流产,跑回老家产女,因生活拮据卖掉出生证,如今谋求为3岁女儿上户。

代孕是否违法?

张恒发文后,一时间关于郑爽“隐婚、离婚、代孕、弃养”的各种议论铺天盖地般袭来。

事件消息发布一波又一波,经过大半天的发酵,被网友称为“2021年第一大瓜”。

而“代孕”也再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代孕,是指女性接受他人委托,用人工生育方式为委托方生育孩子的行为,俗称“借腹生子”。

目前,各国对于代孕的态度各不相同。法国、瑞士、德国等国家禁止代孕;在英国,非商业性质的代孕属于合法行为;美国则有26个州对代孕有不同程度的法律认可。

据了解,在美国部分州,代孕也就是第三方辅助生殖是被允许的。根据爆料,张恒两个孩子的出生地内华达州就允许代孕存在。

但目前在中国,代孕行为是不合法的。早在2001年,原卫生部发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辅助生殖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严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严禁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2015年4月,原卫计委、中宣部办公厅等12部门联合发布《开展打击代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代孕专项行动。《辅助生殖办法》第三条第2款、第十二条分别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18日下午,紫光阁、共青团中央发布微博,提醒大家:“我国明令禁止代孕,关于代孕的这些风险需要了解!”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许辉认为,若张恒和他朋友所说为真,张恒的两个孩子出生在美国,为美国国籍,适用的是美国及当地所属州的相关法律。在中国,代孕行为违背公序良俗,有悖社会伦理。“两个孩子想要回到国内,应该按照外国人入境的相关规定办理签证。”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吕金艳表示,非法代孕行为除了具有伦理、道德等问题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诈骗、遗弃、拐卖妇女儿童、非法行医等刑事犯罪,在民事上也很可能出现探视、抚养、家暴、继承等纠纷,给无辜的孩子造成身体、心理上的伤害。

目前,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海外代孕也受到不小的影响。

据参考消息报道,去年5月,乌克兰上百代孕出生婴儿因新冠疫情滞留。因很多国家限制出境,外国父母无法前来接他们的孩子,不少代孕公司被迫“囤积婴儿”,甚至一些本该领走婴儿的买家,因收入缩水,没有足够的资金付清尾款,临时改变主意,造成“婴儿拒收”的现象。

需求供给双重刺激

代孕黑市屡禁不绝

代孕之所以存在,一是需求,二是供给。

有知情人说,正是由于代孕蕴藏的市场及巨大利润,各种非法代孕机构应运而生。

由于女性捐卵比男性捐精复杂得多,我国目前设立有精子库,却没有卵子库。因此,供卵(或借卵)是地下非法代孕机构普遍开展的业务之一。

↑这是2019年11月25日在湖南一家医院拍摄的供卵代孕小广告。新华社记者帅才摄

我国严禁任何形式的商业化供卵行为,但这些机构却明码标价。记者从对方的报价获知,客户需要给捐卵志愿者提供一定的补偿,补偿标准一般在2.8万元至5.8万元,如果不挑选志愿者,补偿费用2.8万元。

为了招揽客户,很多买卖卵子广告都声称女大学生供卵。在代孕中介用微信发来的一份资料上,记者看到一个容貌清秀的女孩的照片,在照片下面附有介绍:供卵志愿者,外貌良好,身体健康,在读985高校大学生,身高1.70米,需要的客户尽快预定。

有业内人士称,尽管供卵者得到了一笔补偿费,实际上却存在极大隐患。正规医院的取卵手术对环境要求相当高,必须无菌、恒温。而大部分地下代孕往往寻找黑诊所取卵,由于缺乏监督,存在消毒不彻底,器械重复使用,操作不规范等风险。如果将卵子从卵泡中取出,必然要刺破卵巢,会在卵巢上留下创口,如果室内细菌超标,轻则发生生殖道感染,引起盆腔炎,影响今后的生育;重则感染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甚至当场就可能因感染而危及生命。

央视网暗访代孕机构,

这段视频请让更多人看到!

代孕有哪些隐患?

一些夫妻不甘心一生无子,通过代孕机构找到有生育能力的代孕妈妈,通过将受精卵子植入子宫的方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再将孩子送还给寻求代孕的委托父母。随后,代孕妈妈会收获一笔可观的“借腹”收入。

有业内人士称,这种看似皆大欢喜的结果,实际上存在极大的隐患。

首先,不利于保护妇女生育自由和人身自由权。我国法律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如果出现以协商、欺诈、胁迫等方式让代孕妈妈代孕生育,这必将侵害妇女生育自由权。如果对代孕妈妈的限制过多,也侵害了代孕妈妈的人身自由权。

其次,代孕孩子出生后,如果一方当事人恶意地以代孕协议主体不合法为由,主张代孕协议无效或者主张撤消,都将损害代孕子女的利益。

再次,代孕妈妈是否有权决定人工流产,孩子出生前委托父母死亡后的抚养权和生活如何处理,代孕妈妈在怀孕中产生意外或代孕婴儿有缺陷是谁的责任,代孕费用在何种情况给付,这些都很有可能引起社会纠纷。

父母离婚,

代孕宝宝的抚养权和监护权归谁?

代孕生子后,如果父母因离婚在代孕宝宝的抚养问题上产生了纠纷,代孕宝宝的抚养权归属应当如何认定?

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律师万樾莉表示,一对夫妻提供了精子和卵子,由另外一个人代孕,如果二人离婚,首先要确定和代孕妈妈没有纠纷;如果夫妻二人都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首先要考虑怎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从而确定孩子的抚养权归谁。这和一般争取孩子抚养权案件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有证据能证明,夫妻二人其中有一人可能无法再生育。在同等条件下,就要优先考虑无法生育的一方。

许辉表示,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同样受法律保护,不论其生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合法。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若父母双方离婚要争夺代孕宝宝的抚养权益,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至于代孕这一非法行为,则由相关部门调查后,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再根据规定做相应处理。”

代孕妈妈要争夺抚养权怎么办?

因为代孕涉及多种情况,有一些特殊情况会出现争议,比如原夫妻双方提供精子和卵子,通过人工的方式“租用”代孕方的子宫,然后进行分娩。这种情况,孩子的基因是由妻子提供,可怀胎、分娩是由代孕方实施,那么一旦出现纠纷,孩子的母亲就难以认定。

目前,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三条,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或者否认亲子关系。

许辉表示,“对于这种情况,法律并无明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认定分娩者为孩子母亲,也就是代孕方为孩子生物学上的母亲。当然,特殊的案情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同时,孩子作为代孕双方的非婚生子女,代孕母亲有权利主张孩子的探视权、抚养权、继承权等。因为代孕本身就是非法行为,不可能把孩子当作“商品”来对待。

万樾莉表示,如果夫妻二人没有和代孕妈妈达成一致协议,代孕妈妈也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这种情况下,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和代孕妈妈需要通过诉讼来处理。但如果代孕是男方的单方面委托,卵子由代孕妈妈提供,孩子就是他们二人的非婚生子女,孩子和他们有血缘关系。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有可能归男方,也有可能归代孕妈妈,主要还是从有利于孩子生活、成长角度来判决孩子的抚养权。

我国明令禁止代孕!

扩散周知!

原标题:《热点普法 | 知名女星被曝海外代孕生子?代孕是否违法?紫光阁等发出提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