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要闻 | 哈尔滨市法学会开展群众性法律互助活动 打通法律宣传与服务“最后一厘米”

2021-01-20 22: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记者|庄德通 王立三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4196个字,预计阅读需13分钟▼

“一楼业主到我们家来收取下水维修费,我可以拒绝支付吗?”“小区总有人乱停车,严重影响出行,我们应该找谁去维权?”“小区总有人遛狗不牵绳怎么处理?”

这类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如何让居民进一步了解法律常识,更好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黑龙江哈尔滨市法学会早早开始了探索,并在2010年首创“法律诊所建在社区、法学专家走进群众,打造第三方调处矛盾平台”的工作模式。2020年,哈尔滨市法学会进一步采用“法学会+互联网”模式,组建网上法律诊所,探索开展群众性法律互助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法律诊所”的新延伸

法律诊所建设是哈尔滨市法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大亮点。新一届理事会换届以来,哈尔滨市法学会成立了以市委领导和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哈尔滨群众性法律互助的实证研究”课题组,专门研究如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2010年,该市法学会整合法学和法律资源,在全国首创“法律诊所建在社区、法学专家走进群众,打造第三方调处矛盾平台”工作模式,在社区、乡村、医院、企业、信访中心等设立法律调处平台,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目前,哈尔滨市已经建有社区、乡村、企业、医院、行政服务中心、非公经济、信访、应急等8类法律诊所468个,网上法律诊所3个。2017年以来,该市各类法律诊所开展法治宣传4600余次,受理法律咨询70余万人次,调处矛盾纠纷3000多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哈尔滨市法学会将法律诊所服务延伸到群众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互助组(群),通过市、区县(市)、社区街道、组群“四级”递进式管理,充分整合利用广泛存在的业主管理群、物业群、综治网格群、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社交资源,以及哈尔滨市法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互助组(群)等载体,以法治新闻、以案说法、律师我读你听、身边法律知识、民法典一百问答、法律解析、线上法律培训、网红讲法等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培养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

在此过程中,哈尔滨市法学会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律师等,以第三方身份无偿为群众答疑解惑、调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满足群众追求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群众遇到复杂问题可以随时向法律诊所寻求帮助,复杂疑难问题由市区两级法学会智库帮助分析或者组织研讨。

“法律互助组(群)运行后,群众可以第一时间将身边遇到的法律问题在本群里咨询,群众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可以到法律诊所‘面对面’解决,也可通过网上法律诊所在线答疑。法律互助不但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而且让法律诊所在更大空间发挥作用。同时,让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中逐渐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哈尔滨市法学会副会长王利功说。

“法律互助与法律诊所有机衔接,进一步融合了法律诊所在开展法律服务、法律实践和法律宣传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了‘源头处防范,纠纷调处纠偏,定期沟通反馈’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石贤平说。

“研用一体”实现成果转化

“法律互助组(群)成立后,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第一时间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洪涛说。

就在2020年,该区祥泰社区的法律互助组(群)接到情况反映:某单元一楼业主未经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同意,自行收取每户650元下水维修费,居民王某对此不认可,提出异议。群内律师对王某反映的问题进行初步解答后,又与哈尔滨市法律网上诊所进行了联系,最终给出指导意见:一楼业主应该与社区内同一单元的业主进行协商,确定维修方案、维修价格、施工方等。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将该法律意见反馈给居民和维修方后,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除可以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法律问题外,法律诊所和法律互助组(群)也是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调研、收集信息、了解社情民意和法治需求的窗口。它可以为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为地方法学会和高校直接参与社会治理、弘扬法治、履职实践提供渠道。

“有效发挥驻哈高校专家学者和律师的作用,是做好法律互助工作的关键。”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峰说,例如,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学会社区法律互助小组向“知行法律互助组”反映,年事已高的徐某某带着孙子生活,其子因病去世,名下有一房产。儿子离世前立遗嘱,将全部财产给了二婚妻子,徐某某到社区为孙子咨询继承法相关规定。法律互助组获悉情况后,立即与当事人联系,并按照民法典中继承的相关规定,依法解答。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学会则实施“订单式”法律服务,将工作重点投向亟须法治保障的大项目建设上。群众在工作中遇到疑难法律问题,可及时通过网上法律诊所和互助组(群)进行询问,也可以视情况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研讨给出解决方案,再通过法律诊所检验研究成果的转化效果。

哈尔滨市阿城区法学会依托大量真实案例,召开“疫情期间民事纠纷法律适用”主题研讨会,围绕法律互助活动中群众咨询的一起疫情期间租车合同纠纷,深入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有关指导意见。

哈尔滨市下辖的尚志市信访人韩某某,对其20多年前因诈骗被判刑一事不服多次上访,其所在社区法律互助群群主得知后,邀请尚志市法学会法学专家和律师团队认真阅卷、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对当事人的几个疑问一一进行了解答,顺利化解矛盾。

此外,哈尔滨市法学会与哈尔滨商业大学联合设立了哈尔滨市市域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针对“法律互助”“智能社会治理”开展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大力宣传普及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哈尔滨市法学会在开展群众性法律互助活动中,将宣传推广民法典纳入重点工作之一。除组织民法典云课堂、民法典一百问答等活动外,哈尔滨市法学会还积极在各区、各街道探索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民法典宣讲方式。

比如,2020年11月11日,哈尔滨市阿城区开展了两场民法典专题讲座,一场讲座主要针对民法典视野下的婚姻家庭、继承、物权、高空抛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展开,另一场主要面向企业,讲解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等。

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学会充分利用法律资源优势,为137个社区、36个村屯居民,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多方位优质法律服务。该区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法学会副会长杨金清说,民法典颁布后,他们每天通过推送相关内容,普及法律知识,为社区居民营造学好、用好民法典的良好氛围。

哈尔滨市延寿县法学会坚持“工作齐头并进、宣传双管齐下”,举办“延寿县法学会法律互助组民法讲座”活动,邀请法官、检察官讲解民法典、通过实际案例引导老年人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实践探索中,群众性法律互助活动为哈尔滨市法学系统创新“枫桥经验”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据了解,2020年年初以来,哈尔滨市法学会以法律诊所为支撑、以法律互助会为平台和重要抓手,整合利用微信朋友群和工作群2200多个,受众群众达80余万人;解答群众咨询问题178个,给予满意答复56个,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5件。

·END·

原标题:《要闻 | 哈尔滨市法学会开展群众性法律互助活动 打通法律宣传与服务“最后一厘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