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报告|亚洲国家减贫的四种模式解析

2021-01-21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 收录于话题#减贫报告202012个

减贫报告

2020

博鳌亚洲论坛日前发布了《亚洲减贫报告2020》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以“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为主题,梳理亚洲减贫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总结亚洲减贫的成就和经验。

本文分享的是报告的第四章节选——对亚洲国家减贫经验的总结。这里分享的是报告总结的四种减贫模式即介绍,明日分享亚洲国家减贫的具体案例。报告全文及注释请点击“阅读全文”。

BFA亚洲减贫报告2020

亚洲国家减贫的基本经验

我们将亚洲减贫的经验主要归纳为四种类型:(1)国家主导型减贫模式(2)全部门益贫增长减贫模式(3)加工工业带动减贫模式(4)福利转移型减贫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同的减贫经验,形成了不同的减贫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国家只采用某一种单一模式。正相反,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减贫方式,在某一发展阶段也可能采取多种减贫模式,只是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某一减贫模式相对而言较为突出。

这四种类型可能在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被不同程度地采纳或同时存在,但无论哪种类型,都需要有强有力的机制支持的行动,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它国家拉大差距。即使选对了方向,也可能面临着外部的挑战,比如马来西亚和泰国都被视为东亚奇迹般的增长经济体的一部分,并在1990年代初迅速进入高收入状态。继1990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危机(AFC)之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与此相对照,另外一些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滞后或波动,以1962年有可比数据的9个亚洲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世界银行网站)由低到高的排序绘制图4.1,可以看出当时的尼泊尔的人均收入最低,中国倒数第二,而最高的是叙利亚,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差距尽显。因此,一个稳定的政权是保障国家稳定发展并促进减贫的前提。

国家主导型发展与减贫模式

国家主导型发展与减贫是亚洲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国家和政府通过对市场强有力的干预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优先目标。其基本特征如下:

(1) 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意愿和能力较强。通常会将经济增长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目标并制定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

(2) 自主有效的行政官僚系统。行政官僚系统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减贫政策能否突破各种利益集团影响有效实施。

(3) 制定选择性的产业政策。这类国家往往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广义上的减贫。

亚洲很多国家或多或少采用了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但也出现了不同的亚类型。

首先,早期工业化国家如日本,主要呈现出官僚与市场有效结合的特点,依靠良好的政商关系推动特定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发展目标。日本也是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典型,后来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主要遵循了这一国家主导型模式。

第二,中国、越南等国家体现出党政一体化的特点,即主要依靠强有力的政党与行政机构的整合,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资金引进、基建提供、产业发展乃至减贫等各项艰巨的发展任务。中国减贫过程中特别突出的做法是采取了精确瞄准到地区、社区乃至人口的方式,并依据致贫原因调动各方资源实施针对性的扶贫措施。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各类利益集团以及官僚体系的制约。

第三,印度、柬埔寨等国家也具有国家主导型发展的特点,例如具有长期执政党派和鲜明的发展意愿,拥有精英官僚系统,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但由于国内经济部门、地区、阶层、种姓、宗教等一系列利益集团派系分立的具体状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国家发展议程的整合及实施。

全部门益贫增长减贫模式

在发展中缓解和消除贫困,是许多亚洲国家减贫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发展的早期一般不进行大规模的现金转移和福利分配,而主要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在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减贫的基本模式下,国家强有力主导下的全部门益贫增长是其中减贫效率较高的一种模式。中国的减贫工作主要基于这样的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五个基本的特征。

(1) 国家的强力主导,一方面为穷人在经济增长中受益创造条件,即开发式扶贫,另一方面在不平等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强有力干预进行收入再分配。

(2) 在经济增长中首先驱动农业增长。

(3) 在农业增长之后将农业增长的剩余有机地与农村工业化和工业化相连接。

(4) 益贫性城市化。

(5) 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除了中国以外,亚洲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一模式的部分要素,如韩国的工业化过程也具有明显的全部门益贫增长的特征。

外部投资带动减贫模式

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在亚洲地区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一是发达国家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其中以日本和韩国的投资最为明显,其投资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中国在过去通过几十年中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了亚洲地区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引擎,中国对亚洲国家的投资更加接近亚洲国家的实际,直接带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减贫进程。

在这样的条件下,亚洲的减贫模式呈现出了以外部投资带动的减贫模式。越南、孟加拉、印度、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都采用了该减贫模式,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带动劳动力收入增长,促进收入的初次分配而增加家庭收入。

(2) 同样注重初次收入分配的减贫效果。这一点与早期的加工制造业发展国家有所区别,早期发展的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更趋于公平,且以“短缺经济”为主的时代不会受到太多的贸易限制。因而目前的加工制造业“承接”国家的竞争更趋激烈,益贫性增长的效果要比早期进入的国家减贫效果低。

(3) 基础设施随着加工制造业的物流需求而加强或正在改善。

(4) 既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把减贫放在重要位置。

与全部门益贫增长减贫模式不同的是,前者是从农业的增长开始,并且通过农村工业化和小城市的发展与加工工业和大规模的城市化共同连成一个有机的益贫增长的整体。而加工工业带动的减贫模式则更突出地表现在加工工业的劳动密集型带动农村就业,因此,这种模式同样益贫,但是呈现出受外部投资影响的不稳定性,特别是这类减贫模式基本都属于出口导向型,其减贫机制具有依赖外部市场稳定的特点。

原标题:《报告|亚洲国家减贫的四种模式解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