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聆听……

2021-01-21 2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两会”前夕,《法治周刊》记者采访了来自我省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当事人和基层组织代表,推出“社会各界话法院”特刊,集中反映各位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评价和期盼。

01

“智慧法院”为群众提供了便利

全国人大代表、原平市子干乡子干村党支部书记栗翠田:

我真切地感受到现代诉讼服务体系下云审判模式的便捷。2020年,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举司法之力、全体干警之力创新审判模式守护司法阵地。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为了克服疫情期间诉讼当事人及代理人出行不便的困难,积极创新采取云审判模式进行开庭审理、送达法律文书等,确保案件按程序按要求审结。云审判模式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充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

02

扫黑除恶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公安局警令部副主任、指挥中心主任舒建新: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山西法院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法院一审受理涉黑恶案件1634件,审结1551件,其中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7件重大涉黑案件一审全部审结。数字和成绩彰显了司法机关推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的决心。在多次受邀调研山西法院工作的过程当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法院系统蓬勃向上的工作状态。只有通过法院审判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老百姓生活得才能更安心。

03

法官超强度工作状态 让人心疼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进山中学校体育教师朱晓红:

年均结案200-300件,几乎达到日结一件的水平,而且结案不是单纯的宣判,更需要做长时间的调查,工作的艰辛程度让人难以想象,他们的付出真让人心疼。被选举为省人大代表后,我和法院走得“更近”了些。此前与法院接触少的时候,总觉得法官是一份高大上的工作,接触下来之后发现,他们真的是不容易。高强度工作让很多法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疏导压力成为法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孩子们都有心理课,我觉得法官更需要疏导,他们真的不容易。

04

法院筑牢司法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尖草坪区环卫队环卫工人彭耀文:

多年来,山西法院一直高度重视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案件的审理工作,对于非法采矿、污染环境、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诉讼案件严格把关,对破坏生态环境和环保领域失职、渎职等犯罪依法做到快立、快审、快判。同时,实行了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的审判模式,有力实现了审判机制的专门化以及审判资源的科学配置,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领域审判效率和质量。为保护绿水青山撑起了坚强的法治屏障,换来了现在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依法治国的成效。

05

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企业跑出加速度

省人大代表、太原市大德胜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刘虎虎:

“以前的企业家其实怕打官司,因为即使官司赢了,执行也不那么彻底,很多企业家其实是赢了官司,输了人生。”在我看来,执行难不仅让企业受损,更让司法权威遭到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执行难,山西法院大招频出,2019年年终,“晋法出击”一场燃爆网络的全媒体直播,展示了最真实的执行现场,2020年岁末,这样的现场仍在继续。大规模的现场执行,让群众感受到了山西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决心和威力。我也用手机看了直播,几千万人观看啊,很激动人心,看着老赖们乖乖地接受惩戒,心里真的是很痛快。

06

“打伞破网”与“打财断血”成果丰硕

省人大代表、山西云冈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琨:

2020年,大同法院依法审结了以“柴斌”“段维宁”为首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涉黑案件。在整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共审结涉黑恶案件116件,结案率99.15%, 一审判处被告人584名,判处罚金1925.7万元。同时,在审判过程中,始终坚持“打伞破网”与“打财断血”并举。真正做到了用正义守望万家灯火,用公平守护平安大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特别是一名律师,我对2020年大同法院的工作非常认可,为山西法院点赞。

07

“一站式”服务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省人大代表、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平:

履职以来,我多次参加法院的活动,切实感受到了法院工作的辛苦。过去的一年里,阳泉法院很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审判工作的全过程,积极发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效,比如扫黑除恶、强化调解、多元化解纠纷、严打“老赖”、“一站式”服务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对法官们的工作非常满意。

08

切身感受到法官职业素养大提升

省人大代表、山西九星律师事务所主任、长治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刘越:

能直观感受到基层法院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变。法官在工作中的亲和力也有了较大改观。比如,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一次开庭前,法官发现律师和当事人没戴口罩,便用亲切的口吻提醒,“假如没有携带口罩,会免费发放”,并提醒律师和当事人只有做好自身防护才能进行申辩。虽然是小事,但是让律师和当事人感到很温暖。

09

严惩涉疫违法犯罪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省人大代表、临汾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法院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依法、规范、稳妥办理刑事案件工作的若干意见》。山西各级法院注重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从重从快审理涉疫情犯罪,以实际行动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顺利完成,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

法院工作创出了诸多“山西经验”

省人大代表、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许艳平:

各级法院不断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络,通过工作情况汇报、现场视察或体验、旁听案件庭审或听证、座谈交流等形式,让人大代表走近法院、了解法院,切切实实感受到法院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山西法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大了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的工作力度。山西法院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为推进法治山西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包括执行在内的多项工作都创出了“山西经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今后将一如既往支持法院工作,履职尽责。

11

法院为青少年撑起了法治绿荫

省政协委员、忻州市长征小学校长刘建:

法官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普及了法律知识,还让学生知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让全校师生都受教颇深。通过法官进校园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法律知识,也让学生们树立了法治理念,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忻州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尤其是青少年法治,抽调专业素养高、办案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担任各校的法治副校长,以案说法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用司法温度撑起了未成年人的法治绿荫。

12

信息化让律师少跑腿 让数据多跑路

北京市鑫诺(太原)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侯军磊:

建设“智慧法院”之前,律师只能事先预约法官,在指定地点会面,了解案情,递送或调取材料。然而,由于法官经常忙于工作,导致律师难以掌握案件何时分配、分配至哪位法官手中等信息。“智慧法院”的推出,极大地降低了法院、当事人、诉讼参与人等各方涉及人员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推动了执法司法信息公开,促进了司法公平正义。

13

在这起案件中 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案件当事人老郝:

我与被告小范多年前就认识,被告借款后有整整半年我没得到被告半点信息。着急中,我将被告起诉到了中阳法院。立案后,任法官耐心地听完事情的整个经过,询问被告小范的下落。任法官安慰我说,先要找到人,人找不到开了庭也没用。

案件审理中,任法官去被告租房处找了几次被告无果。又去电信公司查手机通话记录。想找出他的一点行踪,但是接电话的人,一听是法院的人找,要么直接挂掉,要么推说不知道。后来,任法官得知被告在县城购买新房的信息后,带着书记员在全县新开发的楼盘物业处,一处一处地打听。终于在一个月后,发现被告购买的房子并找到了被告地址。

调解中,任法官了解到被告借钱后因为疫情生意搁浅。几次约我和被告做我们的思想工作,对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之以法,客观全面地分析利害关系,通过对双方耐心释明法律上的疑惑做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借出去的钱有了着落,我和被告也没有伤了和气,被告也卸下了心理负担,勇敢地面对困境,结束了躲债的日子。司法的温度让这个案件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

14

法官进社区 最接地气的司法服务

省军区宿舍社区书记兼主任白秀凤:

从2019年开始,我们社区就有了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进驻(“三官一师”进社区),面对面地和居民交流,认真听取居民对于法治工作及其团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居民的真正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居民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出家门就能办理很多重要的事,避免了交叉感染。现在到法院办案的当事人可以利用网站、12368电话语音系统、手机短信平台、电子公告屏和触摸屏、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查询到案件是否立案、审委会组成人员、案件流程全过程等信息,实在太方便了。

来源:生活晨报

原标题:《聆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