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基层怎么干 | 广东:非遗点亮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2021-01-22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开创了良好的非遗发展新局面。

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传承活力大幅提高

2017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对推动粤剧项目保护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制订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广东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专项政策措施,为广东省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扎牢了根基。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7人。除建立较为完备的非遗名录体系外,还建设了有力的非遗保护保障体系。自2016年以来,广东省提高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补助标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3万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传承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大批代表性项目得以有效保护,传承活力大幅提高。“十三五”以来,广东省级财政共拨付非遗保护经费约3亿元,带动各市县不断加大投入,在非遗项目、传承人、宣传交流等多方面给予保障。

多种保护方式成效显著,非遗记录工程稳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有序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非遗传承能力建设持续推进。2016年以来,广东省已对5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完整记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2017年9月,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12项具体任务,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指导各地开展研培、跨界对话等活动,支持建设工作站,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搭建传统工艺振兴平台。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培学养。目前,广东省4所高校已举办研修、研习、培训14期,开展延伸培训,合计培训700多人次。开展“我是非遗小记者·传承广东工匠精神”走访非遗传承人之旅、“非遗课外时·进校园百校百场活动”、“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遗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等,让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传承人亲近民间艺术,感受地方文化气息。

此外,还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引导全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营造全社会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守望精神家园——第三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原生民歌节、全国非遗曲艺周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充分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以广东醒狮为基础,打造广东非遗保护首个IP 形象“飞飞与醒醒”;开设广东非遗微信公众号、非遗官方小程序、抖音号、快手号等,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为非遗的传播与传承赋能;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韩国京畿道文化观光旅游体育局签订《建立推进非遗传承交流合作的协议书》,推进双方非遗传承交流,明确互访机制,首次实现与国外相关部门就非遗交流合作签订协议。

“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

出手组合拳,收官“十三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各地依旧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在疫情防控方面。广东省各级非遗保护部门及非遗传承人响应号召,发挥非遗项目形式多样、风格质朴、凝聚人心的优势,以通俗易懂、充满艺术生机的方式,记录、讴歌、传扬防控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表达对战胜疫情的美好祝愿,创作出曲艺、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抗疫题材作品数量1043件(套);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积极参与抗疫,广东省级非遗项目茂名化橘红中药文化传承基地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部分员工放弃春节休假,前往施工中的雷神山医院担当义工,同时向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现场指挥部捐赠270盒化橘红胎饮片。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价值10万元的蜜炼川贝枇杷膏等药品,紧急驰援康防控一线;此外,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广东锃风艺术研究院等社会组织也积极助推抗疫。据统计,广东省的非遗保护单位、企业、传承人支援抗疫捐赠达4984.2万元。

在非遗“强基”方面。一是构建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印发《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8月1日正式实施),草拟《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制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评估指标(试行)》,推进《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管理办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章程》等制定工作。此外,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梅州市出台《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法》,汕尾市起草《汕尾市稀有剧种传承保护方法》。二是合理安排非遗保护专项资金。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2689万元,补助重点项目30个、传承人记录工作18人、传承人群研培班次3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9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广东省财政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3374万元,其中补助传承人传习经费1108万元。组织各地市、各项目单位分别开展列入2019年度省级十件民生实事的非遗项目绩效评价、2017年至2019年度国家非遗专项资金绩效评价、2019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非遗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自评等工作,配合审计部门开展2018年至2019年度省级非遗专项资金现场审计、2017年至2019年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和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审计调查工作。

在非遗“提升”方面。一是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2020年9月组织专家对珠三角6市及省有关单位的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运行情况进行调研。经专家评估,获得优秀等级的共74项,占147项抽查项目的50.34%,其中省有关单位抽查5项,全部为优秀,优秀率100%,东莞、潮州、珠海、韶关等市优秀率较高。同时,组织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推荐工作。共有11个市或单位推荐的14个案例入选2020年广东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并推荐潮剧、肇庆端砚制作技艺、传统中医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等3个项目案例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二是扎实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确定了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08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记录,2020年已启动对龙舟说唱传承人陈振球等18位国家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此外,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日前公布的国家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7年支持项目验收结果中,广东省的10位传承人记录成果全部通过验收。三是提升非遗整体性保护水平。支持瑶族文化(连南)生态保护实验区等实施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广东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办法》。四是推动“非遗在社区”工作。深圳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选定的第二批“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之一,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工作。五是加大研培力度。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组织开展一期玉雕类研修班,培训学员22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一期传统武术类研修班,培训学员37人。云浮市依托中专技校专业教师和石雕工艺大师组成“双师制”教学队伍,培养一批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石雕人才。江门市新会社区学院教师到新会葵艺传承基地学习探究新会葵艺工序工艺,研发适合大众的葵艺课程,将“指尖上的葵艺”项目打造程江门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在传统工艺振兴方面。积极组织“非遗新造物”年度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将非遗活化成果展览平台升级为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与运营平台,联合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发动社会资源对入围“非遗新造物”案例进行后续孵化。批准在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发展工作站,加强广东省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播与发展。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工坊,在河源市和平县建立楼镇彩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韶关市乳源县建立瑶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清远市连南县组织三名骨干绣娘设立三个瑶绣工艺作坊,解决部分绣娘就业问题,带动瑶绣产业的发展。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暨“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

在非遗“传播”方面。一是在重要节点大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成功主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背景下,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设“首届非遗购物节”广东美好生活非遗馆。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各地推出近300场大中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广东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全国曲艺周、2020年薪传奖、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匠心筑梦—中国脱贫攻坚民间艺术作品展”等全国性非遗交流活动。佛山市开展“遇见非遗——佛山非遗文化体验交流活动”,邀请驻广州领事馆领事及家属领略佛山传统文化、体验佛山非遗技艺,搭建文化交流桥梁。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创新推出“叹”非遗系列活动,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七夕、中秋、国庆和重阳期间,举办系列活动。二是持续推进“非遗在校园”。认真开展“云课堂”(线上传承)、“云海选”(线上传播)等“云上非遗工程”,其中,“云课堂”首期上线70节非遗教学短视频,涵盖40多项非遗项目,“云海选”的“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遗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参与人数突破44000人次。面向广东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及个人,开展2020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选送3个优秀案例分别入选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的全国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全国十大创新实践案例、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

“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在非遗“融合”方面。启动“岭南之窗”广州文商旅融合示范项目,在广州地标“广州塔”长期举办非遗展和粤剧粤曲名家周末惠民演出活动。国内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2020年8月开市,便成为广州网红打卡点。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入选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启动开展“全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策划工作,首批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涵盖广州、潮州、汕头等8个地级市。各地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与旅游相结合,打造非遗主题研学基地。

在非遗“双创”方面。一是以销促创。广东各地非遗中华老字号、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相关企业进驻网上非遗馆销售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食等非遗产品及文创产品。广州推出“广式生活一天”直播活动,全天5场直播,持续12小时,全景展示“广式”健康生活。东莞非遗墟市线上平台汇聚全省近200个非遗精品。中山举办首届线上非遗购物节,发放非遗购物消费券,在抖音平台上直播,用活泼有趣的方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二是以聚促创。广州在永庆坊汇集首批10间非遗大师工作室,涉及广彩、珐琅、醒狮、饼印等项目。汕头、惠州、揭阳等地也鼓励非遗传承人建立工作室,集中展示非遗项目,发挥聚集效应,促进跨界合作,创新发展。

实施六大计划,迈向开局之年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下一步广东省将重点实施六大行动计划:

——非遗“强基”行动计划。夯实广东省非遗保护的建章立制、档案管理、项目管理和传承人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非遗“提升”行动计划。加快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运行进行常态化评估和动态管理。

——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工作站为抓手,探索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传统工艺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传统工艺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

——非遗“传播”行动计划。依托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积极开展非遗展演、展览、展示活动,组织非遗教学实践、展示展演和体验活动,加强境内外非遗交流合作。讲好广东非遗故事,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会。

——非遗“融合”行动计划。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工作思路,活化非遗资源,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非遗“双创”行动计划。尊重非遗基本文化内涵,弘扬非遗当代价值,推动非遗在人民群众的当代实践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岭南非遗的生命力和传承活力。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供图)

记者:何杰

责编:李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