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物】段莉萍: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

2021-01-22 1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段莉萍(中) 女,汉族,49岁,群众,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二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

我叫段莉萍,是一名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法官。1993年7月,我从法律院校毕业,被分配到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工作,一干就是27年。多年的办案工作让我懂得,法律要赢得民心,就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用真情办案,多走几步,多说几句,让法律更贴近民心。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距离楚雄市区120多公里的山区法庭,那时,山区道路崎岖,办案的路常常是车走一半,人走一半,生活条件也很简陋,经常缺水、停电,但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也从不觉得苦累。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当时担任书记员参与办理的第一起离婚案件,案件很普通,一对农村夫妻因琐事产生了矛盾,女方一气之下便到法院起诉离婚,在了解案情后,我和老法官认为夫妻双方只是一时闹别扭、有和好的可能,便多次上门调解,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化解了双方的心结,最终妻子撤诉,夫妻双方重归于好。多年后,我自己当了法官,我深深地感受到,民族团结、邻里和谐,一直是我们彝州法官最朴素的愿望,但民族地区习惯不同、言语不通,纠纷易起不易解,只有倾注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诚心,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

2003年1月,我到立案庭负责立案工作。2015年5月,全国法院开展立案登记制改革,此时,我被任命为立案庭庭长。作为群众表达诉求、进行诉讼活动的“第一站”,立案庭承担着法院的“门面”,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矛盾,接待的是怀有各种情绪的当事人,受过委屈,也有过失落,有强忍的泪水,也有挥洒的汗水,但只要多一些热心、耐心和细心,总能把问题解决,每当听到当事人那句发自内心的“谢谢”时,我便感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和价值。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因为疫情,很多当事人无法到法院诉讼,在一起拖欠运费纠纷案件中,原告驾驶农用运输拖拉机多次为被告经营的建材店送货,但被告却以各种理由拖欠运费,最后甚至关闭店铺回了福建老家,并拒接原告电话。原告无奈只能诉至法院。开庭时,被告拒不到庭,而原告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证据意识,提交的证据仅有一张收货人出具的收货凭证。案情虽然简单、案件标的额也仅有2000元,但我了解到,这2000元是原告辛辛苦苦18次运送货物的运费,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原告可能会因此丧失对法律的信任。这个案子如果能调解结案,对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正值疫情期间,被告又在外省,我和同事们通过微信、电话,一次又一次与被告沟通,询问、探究事情的真相。从一开始被告矢口否认、到借口拖延、再到承认欠原告运费、最后承诺半个月之后付款……一个小小的案件,我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连被告都疑惑地问:“原告是你的亲戚朋友吗?怎么你对他的事那么用心?”我告诉他:“我和他并不认识,但对每一个案件我都会认真办理!”最终,被告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诚信行为的错误,通过微信及时归还了拖欠原告的2000元运费,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2017年以来,我个人办理案件1026件,涉案标的额1.1亿元,每年平均办案342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缠诉,先后获得了“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彝州最美法官”等荣誉。在我看来,司法为民,就是法官把严肃的法条转化为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解开群众心中的结;司法为民,就是在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上奔波操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点滴的公正汇聚起群众对法律的信任。我将以法律作为终生信仰,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官的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原标题:《【人物】段莉萍:用心办好每一个案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