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人大代表潘运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全力守护港城绿水青山

2021-01-22 20: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法院工作离不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近年来,连云港法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宽接受监督的渠道,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作为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连云港中院官方微信开设“代表委员司法联谈”专栏,邀请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助推连云港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及时反映代表委员参与法院工作、依法履职情况,展现代表委员对推动法院发现问题、解决难题、改进工作的责任担当和履职风采。“代表委员司法联谈”栏目第四期邀请的是市人大代表潘运学。

潘运学

中共党员,连云港市人大代表。现任连云港市赣榆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自进入生态环境系统以来,坚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工作的定盘星、指南针和金钥匙,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变化,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重点任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海州、赣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6年被市委评为“连云港市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共海州区委、区政府授予“2015年度绿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作为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贯彻中央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连云港法院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和集中管辖工作机制,创新环境司法理念和裁判方式,被评为江苏省首批法治实事项目,“劳务代偿”“异地补植”的创新做法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工作报告,连云港市赣榆区环保协会诉王某某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成为全省环境资源审判“9+1”机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试点机构。环境资源审判经验和做法多次获得《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环境资源审判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更要通过法治的方式使受损环境资源得到补偿和修复。我了解到,目前全市法院已经形成“山、水、林、田、海、鸟”等不同生态系统的修复模式,分别在吴山林场、云台山、北固山、灌南李集乡等建设环境司法执行基地,在海州湾海洋牧场设立了全国首个海洋牧场环境司法执行基地。

2020年,连云港法院进一步深化环境司法执行基地建设,连云港法院环境司法执行基地扩容补植423亩。启用了全国首个海洋牧场环境司法执行基地,增殖放流对虾苗120万尾。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开发果树种植生态修复项目,建成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环境司法执行基地。世界环境日当天,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智慧化”新审判庭落成,省法院夏道虎院长与市委项雪龙书记共同揭牌。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希望连云港法院继续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努力打造高质量司法,提升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大局实效。健全联动协同机制,促进多元共同发展,让环境司法成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环境治理互助平台。持续增强创新力,打造流域环境司法保护品牌,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专门化裁判方式。

原标题:《市人大代表潘运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全力守护港城绿水青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