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爱了,我的城!

2021-01-23 1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了不起,我的城!

加速跑,我的城!

美丽了,我的城!

幸福了,我的城!

......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

我们回望来时路

徐州,值得点赞

了不起,我的城!

极不平凡、负重奋进!

这是2020年的徐州。

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叠加交织的困难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这是2020年的徐州。

这张答卷的背后

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结果

“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牢牢守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23天新发病例‘归零’,48天住院病例‘清零’,三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成功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涉外病例零输入。”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从城市到农村,从市直机关到街道社区,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疫。

从1月25日至3月12日,从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到全部出院,在这场持续48天的生死较量中,徐州市确诊患者实现零死亡、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

重情重义的徐州人,在做好自身抗疫的同时,紧急驰援荆楚大地。相继派出6个批次医疗救援队,共计258名医护人员分赴湖北开展医疗救援,人员数量列全省第一方阵。

“出台‘支持中小企业 21 条’‘惠外贸12条’以及稳消费扩投资等系列措施,推出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减租降息、融资支持等一揽子举措。”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预计完成GDP7400亿元,增长3.5%左右(同比,下同);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8亿元,增长2.9%;

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5.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

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增幅居全省前列;

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75%、20.33%,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这张答卷的背后

是坚定信心、持续转型的决心

“一批投资超50亿元产业项目顺利落户。新签约、开工、投产产业项目分别达到 715个、610个、486个,项目数量更多、质量更优。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达 2003个,较上年增加855个。”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在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致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徐州,没有等、也不能等。

从去年2月份的“线上招商”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再到线下的精准招商、小分队招商,徐州加快招大引强。

一年的招商成果,正在转化为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18家钢铁企业关停15家、整合成3家,11家焦化企业关停并转8家、整合成3 家,62家水泥企业关停47家、保留15家,9家小热电企业完成关停或改燃,中新二期、徐钢三期、龙兴泰焦化联产等37个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有序实施。”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钢铁、焦化、水泥、热电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方案,全面打响四大行业整合整治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

从高消耗、高排放向创新驱动转型,徐州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要突破。

2018年和2019年,徐州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这张答卷的背后

是值得期待、令人振奋的蓝图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徐州将如何做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报告中提出,一着不让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用防得住保障放得开,以扩投资支撑扩内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中一连串的数据,让今年的发展备受期待!

加速跑,我的城

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总数突破1000家;“徐州号”中欧班列年内开行304列,新开辟西亚、欧洲线路……

这是2020年的徐州。

新增省级开发区和高新区7家,综合保税区、徐州保税物流中心、新沂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先后建成运营……

这是“十三五”的徐州。

创新改革的力度

越来越大

“招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50家,总数突破1000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63家,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孵化器8家。新引进领军人才441人,招引大学生4.3万人。”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让我们透过一个个镜头,感受过去一年徐州科技创新的步伐。

时间:2020年9月18日

第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23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客商齐聚一堂,共商合作,共谋未来。

通过深入对接,143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7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国资国企改革有力推进,徐工混改基本完成。市区农商行改革顺利收尾,徐州农商银行开业运营。”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年9月22日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徐工有限)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

徐工集团与江苏省国信集团等3家国有控股企业签订总额为54亿元的股权转让协议,徐工有限与上海国盛集团等12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签订总额为156.56亿元的增资协议。

时间:2020年9月28日

徐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这是全市金融行业的又一件大事和喜事,标志着徐州市区农商银行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也标志着徐州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掀开了新篇章。

双向开放的步伐

越迈越大

“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陆港集团组建完成。‘徐州号’中欧班列年内开行304 列,新开辟西亚、欧洲线路。”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年7月30日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成立大会召开,港务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淮海国际港务区正式成立。

时间:2020年11月28日

满载货物的徐州—德国汉堡班列正式启航,这是第600列徐州中欧班列。

首次打通了徐州到欧洲经济中心的陆路通道,标志着徐州中欧班列从此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动力的活力

越来越强

2021年,徐州改革力度将持续加大。

打造双循环链接点城市,突出稳外贸,深化与欧盟、东盟、上合及“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拓展外资引进渠道,紧盯欧洲、日韩、港澳台等重点地区……

徐州在构建全域开放格局方面将持续奔跑。

美丽了,我的城

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一幅“美丽徐州”的画卷正在展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美丽徐州”也成为了报告热词。

中心城市功能

日趋完美

“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运营,3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开工建设,三环南路快速化改造启动实施,徐连高铁即将通车,东部绕越高速启动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1月28日,徐州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和2019年开通运营的地铁1号线形成纵横贯通的“十”字格局,徐州地铁正式进入换乘时代。

徐连高铁建成并即将投入运营,“米”字型高铁枢纽的8个方向现已开通6个,高铁通达25个省会城市,与北京、上海、南京并列全国第一方阵。

作为全国高铁通达省会最多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首家地铁城市,2020年,徐州交通运输发展迈入了“畅达全国、通达全球”的新阶段。

“完成棚改拆迁120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06个,盘活处置存量用地8.33万亩。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开,1471座公厕实现改造达标、规范管理。”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单元加装的电梯春节后就能投入使用,小区改造得特别漂亮,现在又新建了居家养老中心。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家住鼓楼区铜沛警苑小区的居民感慨。

加装电梯,只是铜沛警苑老旧小区整治内容中的一个自选项目。这个建造于1964年的老小区,在2020年经过大半年的整治,如今面貌一新。

如今,越来越宜居的徐州,给了人们无比温暖、无比安全的归属感。

乡村振兴战略

进展良好

“‘三乡工程’成效明显,吸引社会资本366.3亿元投向农村,招引6282名人才、能人下乡返乡创业就业,1765个行政村与企业开展‘企村联建’。”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三乡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综合工程,必将为徐州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广袤的农村激起“一池春水”。

“新改善农房3.7万户,新建农村公路579公里、桥梁163座,新建改建户厕3.6万户,城乡供水一体化、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和水冲式公厕实现全覆盖。”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在徐州,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新房。

过去几年,徐州通过实施农房改善工程,已交付使用48个项目共27323户,2020年又有37000多户农房得到改善。

生态环境建设

力度加大

“市区PM2.5平均浓度50微克/立方米、下降11.8%,优良天数261天、增加45天,改善幅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控点综合排名一直位居全市前三名。“我们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龙湖绿网’。”经开区污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建立的科技溯源平台,通过雷达扫描、走航车监测、无人机巡查,葵花8号卫星遥感,形成‘地、空、天’三位一体监管系统,精准查找突出环境问题。”铜山区污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精准治污,必然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大沙河丰县段获评全省唯一国家级示范河湖。九里山襄王路宕口、卧牛山、拖龙山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顺利竣工。新造林20.4 万亩,为省定任务的3.4倍。”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如果说“十三五”是徐州生态环境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那么“十四五”期间,徐州将全域推进美丽徐州建设,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徐州。

幸福了,我的城!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政府一项一项务实暖心的举措,是群众一点一滴的切身感受。

环境变美了,出行方便了,住房改善了……如今,幸福徐州“大家庭”的建设正呈现出更加美好的现实模样。

幸福是

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

“脱贫攻坚成果有力巩固,达标村、脱贫户收入稳定增长,2456 户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面完成,防返贫机制有效运转。”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曾经的黄河故道沿线,是徐州发展的“洼地”和相对贫困地区,如今,沿着黄河故道一路穿行,处处呈现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7年开始,徐州将黄河故道的综合开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项目,带动沿线居民持续增收,115个经济薄弱村和22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2019年,丰县、睢宁两个重点帮扶县顺利摘帽,269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出列,全市24.05万户、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提前一年完成省定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任务。

2020年,全市6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12212元;26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年平均收入达到61.48万元。

徐州连续四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连续四年在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连续四年在全省扶贫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连续三年获得市级机关创新项目奖项。

五年来,徐州注重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幸福是

有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3.77万元、2.11万元,增长4%和6%。城镇新增就业 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76%。”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就业稳定、养老金提高、医疗保险完善、新居林立、菜篮子丰盛、居民收入增加……

让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是徐州市委市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大着力点。

去年7月,退休、退职或领取定期生活费人员每人每月增加34元,我市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11所,招聘教师7233名,高考本科上线率持续攀升。

去年,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实现十四连涨和九连调,为19.4万名老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11亿元。

医疗事业集团组建运行,市中医院新院、市公共卫生中心、市传染病院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新增三甲医院1家、三级医院4家,实现三级医院县域全覆盖。

首届汉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大风歌城启动建设,全域旅游创建持续深化,徐州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法治建设满意度全省第一,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去年,一项项成绩进一步增强了徐州百姓的自豪感。

建设幸福之城,

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才能更美好

“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抓好幸福徐州‘大家庭’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得惠受益。”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徐州将突出富民优先,瞄准“四项收入”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全省平均、走在全省前列。

着眼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继续补齐教育短板,年内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0所,招录教师7000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州将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加快建设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现代化城市,努力让徐州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字:甘晓妹 魏宁 范海杰

图片:孙井贤 郑舟 王鑫 李琼 王新伟

原标题:《爱了,我的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