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岳麓史话 ‖ 薛岳:一寸山河一寸血(上)

2021-01-23 16: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抗日战争时期,长沙成为日军从沿海进入内地的一道难逾的屏障,尤其前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惨重,其妄称“三个月内拿下中国”的战略意图破产,极大地挫伤了日军官兵的作战积极性,因而日军一度讲到长沙胆寒,这也让长沙人英猛无畏、舍生救国的血性声名大振。这一切,要感谢一个以长沙人自居的国民党将军——薛岳(1896—1998年,广东乐昌人,原名薛仰岳,曾就读于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河北保定军校等,被誉为国军“战神”)。

薛岳是在文夕大火后到湖南担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的,1939年2月,又兼任湖南省主席。他在兼任的第二天,在各界欢迎会上表示:“本人受命于危难之际,深感责任重大,自当以忠党爱国服从领袖之精神为湖南三千万人民服务,苟余妄取湖南民间一钱,妄为不利湖南之事,任何人民,皆得诛之。”此后,他在长沙主政六年半,对湖南军民的抗日储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性情方面越来越有湖南人的风范。薛岳个性耿直,不喜钻营,能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中崛起,完全是因为他的战功显赫。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薛岳担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一营营长,第二营和第三营营长分别是叶挺和张发奎。从这,就可看出薛岳青年时即才华横溢、作战指挥能力非凡。

薛岳到湖南后就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即力图使湖南人安居、安业、安心;“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食、足兵、足智。他依此实施“六政”建设,即:第一,“生民之政”,在长沙原有医院的基础上新建了省立第三、六、七、八医院,后来又筹建了省立第九、十医院;第二,“养民之政”, 重视农业、林业、兴建水利,以及交通运输和工矿企业,鼓励开垦湖田,扩大耕作面积,要求县、乡、保三级皆有自己的农林场;第三,“教民之政”,即发展中小学的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民智,发展中等师范和职业教育,以适应工农业的发展;第四,“卫民之政”,重视强化警察组织,肃清汉奸土匪,安定后方,对甘当汉奸者一经确实即准予就地枪决;第五,“管民之政”,整顿和健全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强调各组织绝对服从命令、力行抗战建国之责,严格约束兵勇,明纪强兵树威信;第六,第六,“用民之政”,即重视粮政建设,指定粮食主管机构合理地规定米价、谷价,既不能高抬物价,也不能压抑物价,而应当力求“中正”,使物畅其流,价安于市。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持了湖南的稳定与发展,为抗日会战,做了极好的物资准备。

受命死守长沙的薛岳,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他利用一切时间了解湖南的地形和敌情。他认为,日军如果南下,必然要经过湘北,而湘北的地形是河流纵横,群山环绕,南高北低,处于江湖河网与崇山峻岭之中,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对于长沙没有长处,因此敌人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只能与中国军队拼血气。而在拼血气方面,他觉得湖南人在民族危亡前的气质非同一般,建功、立业、扬名的心劲特别足,可能胜出。1939年3月23日,他在第九战区政工会议闭幕训词中说:“本席个人的作战要点,就是‘我不怕死,敌人一定怕死,我不怕牺牲,敌人一定怕牺牲’,在战争中,唯有用血和肉的牺牲精神,才能粉碎敌人的进攻。事实证明,不管是东战场也好,南战场也好,北战场也好,我军死伤与敌人死伤是4:5,那么最后胜利,将建筑在我们牺牲精神与必死决心上,已无疑义了。”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与湖南人的“霸蛮”精神具有天然的融合力。以精忠报国的岳飞为偶像的薛岳,在这点上很快赢得了湖南人的尊敬。他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胜败存亡,在于方寸。”这种气魄,让湖南人热血沸腾。因此,八个月后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他已经在精神上准备充分。

但正当薛岳踌躇满志的时候,却接到重庆最高当局来电,准备放弃长沙。重庆的意图明显,那就是以空间换时间,拖延时间,消耗日军战略物资,以免第九战区被日军绞杀。薛岳拒而不从,明确提出:“既然叫我当第九战区司令,我就要凭我自己的想法指挥打仗,不然要我薛岳干什么?长沙不守,军人的职责何在?”这反而坚定了薛岳进行湘北决战的决心。

1939年9月14日,驻武汉的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从湖北抽调两个师团,加上原来在岳州、通城的两个师团为主力,还有长江舰队的舰艇300余艘,飞机100余架,海军陆战队、化学兵等共10万余人,从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开始向第九战区所属的长沙发动进攻,力图一举消灭第九战区主力。薛岳采取“逐步抵抗,诱敌深入”的战略,以部分兵力在赣北狙击日寇,主力部队在湘北迎敌,使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再发动反攻,不固守城池,再跳出日军包围圈,进行外线攻击。23日,日军强渡湘北新墙河。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在电话中告诉自己的部下:“你们面对的是日军第六师团。这是一年半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部队,它的师团长是谷寿夫。”一听此言,战士们热血沸腾,他们纷纷表示,“今天就拼死在这里了,来生再见。”果然,国军士兵奋勇杀敌,日军寸步难行。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白崇禧、陈诚曾9次打电话要薛岳撤退,但薛岳坚持不肯,这才有了此次具有国际影响和重要历史意义的“湘北大捷”—— 至10月6日日寇撤退,共伤亡4万余人,其中包括少佐以上军官40余人。

站上岳麓山山顶的薛岳知道,日军的下一轮急攻必定会要到来,在第一次会战失败后,日军必定更加疯狂。1939年10月24日,薛岳给蒋介石发去密电:“关于作战方式,本战区防广兵单,如取守势,处处配备,处处单薄。敌取攻势,自由选定攻击时间、地点、集中兵力,以主力击我一部,决无不破之理。尔后我军应取绝对攻势,以我主力击破一部,所谓守则不足,攻则有余,非如此不能致胜也。”湖南战场沉寂了两年,薛岳一面继续自己的“六政”之教,一面大力发展湖南战时经济,还不断派出游击部队袭扰日军。同时,不断整训部队,充实装备,提高战斗力。

END

来 源 | 岳麓区档案馆 作 者 龚军辉

编 辑 | 黄凌晨

校 审 | 潘振兴 罗 瑶 陈 卫

原标题:《岳麓史话 ‖ 薛岳:一寸山河一寸血(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